【“疫”線最美網格員④】“疫線”扶貧,這個“第一書記”很給力


【“疫”線最美網格員④】“疫線”扶貧,這個“第一書記”很給力

【“疫”線最美網格員④】“疫線”扶貧,這個“第一書記”很給力


李家仿,1983年出生,中共黨員,2007年參加工作,從教十年後,調入高州市委組織部信息中心,同時兼任高州市深鎮鎮東塘村委會黨組織“第一書記”、扶貧駐隊幹部。

【“疫”線最美網格員④】“疫線”扶貧,這個“第一書記”很給力


01


疫情雖嚴峻 扶貧不下線


作為深鎮鎮最為偏遠的村委會之一,東塘村的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這裡交通不便利、山多地少。人均收入普遍偏低,由於疫情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作為該村委會扶貧“第一書記”駐隊幹部李家仿,倍感身上的責任重大。


疫情就是命令,自年初三開始,李書記已奔赴東塘村抗疫一線戰場。與村幹部一起拉橫幅、設置健康檢查站、對村裡關鍵場所進行清理消毒、路口值班夜守、勸導村民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李家仿事無鉅細,一件一件落實到位。確保了東塘村沒有出現一單涉疫情事件發生。



吾好睇(不要以為)李書記咁後生(年紀輕輕),他做起事來,給人感覺好踏實,又勤力(勤奮)……


村裡的副主任陳鳳對李家仿豎起大拇指稱讚道。


02


扶貧先扶智 百里送手機


扶貧先扶智,李家仿深知其中的道理。東塘村人均可耕地面積少,曾嘗試種植柑橘、南藥等經濟作物以求產業脫貧,但都因種植的面積過小、分佈太散而起不到規模效應,又因網絡、設備跟不上等原因,也無法充分利用到電商平臺開展銷售。村中較多貧困戶都存在“等靠要”的老舊思維,過分依賴國家扶貧資金的援助。


李家仿轉變思維,他想得更遠,為何不能通過加強鄉村教育,讓每一個農家孩子通過學習,考取好的大學,走出大山,然後回饋家鄉呢?


自從擔任東塘村扶貧第一書記以來,他深入貧困戶,在做好40戶120份《幫扶記錄簿》、“三卡”上牆、春節慰問、扶貧審計、貧困戶的低保金(五保金)的把關申報和發放等工作的同時,對助學幫扶、對貧困戶子女入學、貧困生補助金髮放等工作特別上心。因為他知道,絕不能讓一個農家子弟因貧困而輟學。


受疫情影響,學校延遲開學,在“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思想的指導下,高州全市中小學開展了網課教學,學生也需要利用智能手機在老師的指導下上網課。


李家仿突然想起東塘村的15歲“事實孤兒”張業國,父亡,母離家出走不知所蹤。他去年考入深鎮中學就讀初一,與大伯孃居住在離村子較為偏遠的地方,他一個孩子沒有手機怎麼上網課呢?


急人所急,李家仿立刻聯繫高州市區的新希望義工協會,臨時發動捐款捐物,購買到智能機和一批生活物質之後,在3月16日趕赴80公里之外的東塘村。


山路異常崎嶇陡峭,路上稍有不慎就翻下山崖,連摩托車都較難行進,李家仿吃力地把著方向,自願者們下車幫忙推車,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到達張業國的家。


從李家仿手上接過嶄新的手機,張業國愛不惜手,他大伯孃飽含熱淚地握著李書記的手感激地說道:“孩子終於可以學習了,不用日日(每天)眼光光(呆呆)地看那本書了。”教師出身的李家仿熟練地做起了輔導工作,開機、連網、下載軟件、聯繫班主任拿到登錄賬號密碼……


在李家仿悉心教導下,孩子漸漸習慣智能手機的使用。細心的李書記看見業國一頭凌亂而過長的頭髮,他又拿起剪刀,熟練地幫張業國理了發。同行的志願者們都感嘆於李家仿的多才多藝。


“他年輕、富有衝勁、有想法、能辦好事,能做到抗疫扶貧兩不誤……”這是東塘村村民們對他的最好評價。2019年12月,當東塘村39戶貧困戶順利脫貧時,他落下了激動的眼淚。



還有很多事需要幹,還有很多事尚未完成,我們的路還要繼續走下去……下一步,我們將積極引進投資約5個億的旅遊開發項目,力促所有的東塘村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李家仿對未來信心滿滿!



初審:梁棚

複審:賴松萬

終審:史鵬志

【“疫”線最美網格員④】“疫線”扶貧,這個“第一書記”很給力

【“疫”線最美網格員④】“疫線”扶貧,這個“第一書記”很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