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清明文化 銘記英雄精神


——湖北荊門石化三小衢江四小開展線上清明節主題隊日活動

清明節也是我國傳統而重要的祭祀節日。近日,湖北荊門石化三小與浙江衢江四小的隊員們通過雲端開展了同上一堂主題隊日課活動,瞭解了我國傳統節日,向革命先烈致敬,向抗疫英雄致敬。

傳承清明文化   銘記英雄精神


知清明節習俗。主題隊課上,荊門石化三小和衢江四小的少先隊員們一起了解了清明習俗。知道了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又叫踏青節。通常在4月4日或5日。它與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傳承清明文化   銘記英雄精神


一是盪鞦韆。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二是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三是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四是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五是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傳承清明文化   銘記英雄精神


誦清明詩詞。為了讓本次線上主題隊日活動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兩地隊員有感情地朗讀了清明古詩及諺語,還錄製了朗誦古詩的小視頻。

傳承清明文化   銘記英雄精神


緬英烈 話英雄。前古往今來,無數革命烈士為了民族獨立、人民的安危,衝鋒在前,視死如歸。數百年來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奮鬥,併為此付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們。隊員們紛紛表示我們應該不忘歷史,向先烈們致敬。如今,我們身邊也有一群“平凡”而偉大的英雄,如直面病毒的一線醫護人員;日夜堅守的公安民警;不計報酬的武漢兩座“小湯山”醫院建設者;熱心奉獻的志願者們,而其中有的人甚至已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我們要緬懷先烈,更不能忘記新時代的“戰疫英雄”。隊課上,兩地少先隊員紛紛說起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傳承清明文化   銘記英雄精神


畫筆頌清明。今年的清明是個特殊的清明節,疫情當前,雖然我們不能親臨墓前,送去慰藉,但是我們可以用手中的畫筆緬懷革命先烈。

親愛的少先隊員們:

一年一清明,一次一想念。

過往經年,緬懷重複,

年復一年清明不僅是一個節日

也是一個節點,

用來標註奉獻與感恩,

逝去與銘記,過往和未來。

一盞心燈,

讓天堂的人不再孤冷

訴一段思念,

讓逝去的人留在心中

經歷過生死離別後,

願逝者安息,不再痛,

願生者珍惜,不再負.....

願同學們能夠珍惜當下,

認真學習,

不負光陰!

不負韶華!

(通訊員 王光興 孫榮輝 施趙舟 )


傳承清明文化   銘記英雄精神


傳承清明文化   銘記英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