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构建的大西洋壁垒是否可以媲美法国的马奇诺防线?

戴利TomDaley


欢迎关注“桌面战争兵棋”,我们专注于军事历史领域的耕耘,欢迎您的指点。

我们先分别看看马奇诺防线和大西洋壁垒到底是两条怎样的防线。

马奇诺防线是一战后法国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堡垒体系,其目的是防止德国的再次入侵。马奇诺防线全长约390公里,在法国人十几年如一日的经营下,马奇诺防线的堡垒体系相当完善。光永备工事就有5800多个,其主要防御工事基本对普通火炮免疫。

大西洋壁垒则是二战才由纳粹德国开始修建,其全长接近2700公里,主要目的是防止盟军从大西洋沿岸登录欧洲大陆。但是由于工期短、物料不足,大西洋壁垒防线可谓是漏洞百出。除了被误判为盟军登录点的加莱地区防线相对完善外,其他地方的进度都不足,以诺曼底为例,直至D日,此处的防御修建进度仅30%。

有了上面的情况介绍,我们就不难看出。相较于已经完备的马奇诺防线,大西洋壁垒可能除了长一点意外,就再也没有其他值得一提的地方了。从历史的结果来看大西洋壁垒的表现也远不及马奇诺防线。

大西洋壁垒完全没有发挥其阻挡盟军登陆的作用,当然这和修建时间不足、物资缺乏也有一定关系。而马奇诺防线虽然未能保护住法国领土的完整,但德国人宁肯绕道山区也不从马奇诺正面进攻,某种意义上来说,马奇诺防线是完成了其使命的,是法国军队没有完成其守卫国家的使命。

随着战争技术的进步,以马奇诺防线为代表的“完全防御”理论已经过时。任何防线、要塞在海陆空天的机动作战中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桌面战争兵棋


在整个二战的历史中,其实有两条最重要的防线。这两条最重要的防线也直接成为二战史上德国和法国的战略转折点。我们都知道法国为了防御德国有可能的武装进攻,而建造了马奇诺防线。即便这条防线耗费法国巨大的战略资源也没有能够抵得住德国的入侵。而另一条防线,很多时候则不为人所知。那就是德国所修建的大西洋壁垒防线。这一条防线是德国在二战进行过程当中所修建的。为防止英法联军重回欧洲本土而建造的防线。先说马奇诺防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就已经开始修建。



法国的最高领导层曾经为了防止德国的入侵而修建,在1928年就动工,直到1940年才基本完工。耗费金额高达50多亿法郎。同样大西洋壁垒的防线也是德国政府在二战期间修建目的是为了防止英国从海洋进军,耗时四年多,同样耗费重金两大工程都花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都没有达到最初的战略防御目的,反而得不偿失。马奇诺防线分布在法国的东部长达2000公里。在建立之初确实给德国以相当的震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德国都无法忽视马奇诺防线的重要战略作用。同样在二战后期建立起来的大西洋壁垒也给当时的盟军登入作战起到了相当大的震慑作用,甚至是威胁。



马奇诺防线不单单是一个阵线,不仅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而且防线还配备了一系列的生活生存和防御物资和战备。在当时而言,很多现代化的设施,包括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能够保证法国士兵在马其顿防线内部坚持抗战一年多而不出物资匮乏的窘境。而大西洋壁垒虽然稍显逊色,但是壁垒最主要的作用是以军事方面的武器配备和军队驻扎为主要内容。目的并不是为了向马奇诺防线一般达到自给自足的防御。而是为应对英国可能出现的海峡进攻而准备的大量火炮防御。这曾经也是希特勒引以为熬的战略防线。但是在实际建造过程当中大西洋壁垒实际上所发挥的作用可能并不理想。



因为当时已经是二战后期德国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无法给大西洋壁垒防线更多的战备物资装甲军队,人员的配备也无法完全跟上。虽然这一战线与马其诺防线同样雄伟,但是到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个战场都已经出现扭转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建造完成。只能重点防御。但即便如此,在重点防御的中心区盟军想要突破防线,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其实对于诺曼底登陆事件,希特勒以及纳粹军官所建立的这条大西洋壁垒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事实也证明到17万盟军部队进攻诺曼底时,德国已经建设了很多防线。



而且在登陆作战过程当中盟军也损失惨重。诺曼底登陆不是轻易成功的,在遭到德国反击之后盟军虽然强占先机,但只能硬着头皮强行登陆。因为一旦诺曼底登陆事件没有获得成功,下一次登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诺曼底登陆的战略价值也确实凸显了出来,当时整个纳粹德国已经没有更多的财力和兵力投入到西方战线。即便在诺曼底登陆的过程当中盟军损失惨重,但最终取得了战略的胜利。壁垒虽然没有发挥真正的防御作用,但是盟军也确实吃了一些苦头。


世界史图鉴


德国“大西洋壁垒”没法与法国“马奇诺防线”放在一起对比,德国人的防线太松太垮、法国人的防线紧凑有致!

上图的德国陆军元帅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1944年时任德国西线总司令,他在考察大西洋壁垒的时候,根本不相信它能够挡住盟军的进攻,他对心腹助手抱怨道:“这道壁垒没什么用,只不过是一道宣传墙。”

反观马奇诺防线,不仅设计筹备阶段就引发各国军方关注,更是在建成后让人叹为观止。它被全世界公认为是“牢不可破的要塞”,作为那个时代最精巧的工事群,迫使希特勒不得不绕过它进攻法国。

图里的德国兵在畅饮啤酒,沙滩上的硝烟还没散尽,几个小时前德国人击败盟军对迪耶普的突袭。这次战斗的胜利,让希特勒狂喜,认为只需要少量的兵力就可以守住大西洋沿岸……

迪耶普是大西洋壁垒的1个节点,1942年8月19日,1支由237艘军舰组成的庞大舰队,载着6000多名盟军战士破浪而来。然而, 这场登陆战遭遇重大挫败,经过1天的交战,盟军伤亡人数多达1600人,另外有2000人被俘虏。

这场胜利让部分德国人精神大振,1家慕尼黑的报纸夸耀道:“迪耶普一役已经表明,德国在大西洋沿岸设置的壁垒可以经得起任何考验。”

事实上,大西洋壁垒弱爆,它到底有多弱?或许从这张图片可以看出,兵力不足的德国人,连印度三哥(图中头戴头巾者)、东方鞑靼人、穆斯林都被招募到军队里……

1944年春天,100万德国军队受命保卫这条壁垒,从挪威的北部一直延伸到法国和西班牙的边界海岸,海岸线长达2400英里。这支军队严重缺乏装甲部队、空军战机、海军舰船……

除去人员不够、不精外,大西洋壁垒的军事工程还是“烂尾楼”,德国工程人员已经尽力,但是直到1943年春天才完成50%的防御工事。只有那些大的海港、潜艇基地以及重要的河口,才会优先获得工程建设,并且获得重兵把守。不可否认,这些特殊地点,德国人的防御极强……

总体上看,大西洋壁垒不可能是真正的防御带,甚至也不会是由一个个堡垒组成的防御棋盘,防御线中间的大片海滩被放任不管。埃尔文·隆美尔考察后,称之为“梦幻围墙”,他殚精竭虑改进自己的诺曼底防御,依旧难以完工。

1944年6月6日,17万盟军部队进攻诺曼底海滩,尽管德国人早已建设多道防线,然而盟军还是在奥马哈海滩、犹太海滩、黄金海滩、朱诺海滩、剑滩强行登陆成功。无需多言,大西洋壁垒的薄弱,就摆在那里。

造成这个局面,很重要的1个原因是东线战场的失利,第三帝国大量的人、财、物被消耗掉。并且,连锁反应导致兵员、资源上的窘迫,德国人陷入“有心无力”的境地。反观马奇诺防线,图里的要塞构造图,告诉你什么才叫坚不可摧,它们遍布于整条防线……

图片是法军进入要塞的情景,马奇诺防线开工于1928年,完工于1940年,花费50亿法郎。它全长有390公里,自隆吉永至贝尔福,沿途有很多要塞,里面有弹药库、食品库、战地医院、坦克掩体等等,可以支撑长久的正面作战。

马奇诺防线有永备工事5800多个,最坚固工事的墙壁和顶盖能够达到3.5米的厚度,足以防御重炮火力。此外,防线有足够的纵深空间,既有4到14公里的保障地带,还有6到8公里的主要防御地带,内有防坦克壕、混泥土桩砦、地雷埋区、通电铁丝网等。

二战爆发前,法军蹲在这样的马奇诺防线内,可以说欧洲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正面突破它。因此,从单纯的正面御敌来看,漏洞百出的大西洋壁垒,根本不能媲美马奇诺防线。你会怎么看待这2条防线呢?欢迎留言吐糟……


子屠龙


在研究二战历史中,有一条防线是最容易吸引火力的话题,它就是马奇诺防线,众所周知,这条防线的修建耗费了法国巨大的国力,可最后却没有如愿以偿的阻挡德军的进攻。胜利的德国人也没有吸取教训,竟然也在法国和德国边境修建了一条号称大西洋壁垒的防线,那么这二条防线能够相提并论吗?



耗时巨长,花费巨大

马奇诺防线修建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修建的,是法国高层为了防止德国入侵而修建的。从1928年开始动工修建,1940年初步完工。造价高达50多亿法郎。

而大西洋壁垒的修建是德国政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目的是为了防止英国从海洋进军,从法国东北部突入德军统治区域而修建。前后花费4年多时间。耗费重金。

从这里比较来看,马奇诺防线和大西洋壁垒都是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才完工,虽然最后根本没有达到军事防御的目的,但是从物质价值方面来看,大西洋壁垒是可以与马奇诺防线相媲美的。


图为马奇诺防线

军事意义重大

马奇诺防线分布在法国的东部,长达二千多公里,前期确实有效的震慑了德国的军队。使得大片领土上的居民处于和平发展时期。

大西洋壁垒也是长达二千多公里,覆盖范围包括西班牙西北部和法国北部以及德国部分边境,在战略意义上有效的防止了英国海军突然袭击,对联盟国登陆作战起到了震慑的作用。

二条防线从军事意义的角度来看,相差不大。都是国家的重要防御工程,有效的弥补了战备人员不足的缺点,使得有限的军队能够发挥更大的用处。

图为大西洋壁垒


防御设施完备,抗击打能力强大

马奇诺防线完全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现代化设施。有的地方还有有线电车,士兵在里面生活个一年半载完全不是问题。

而大西洋壁垒分布着大量火炮作为防御火力,还有地雷交叉阵地,能够给登陆的敌军造成巨大的伤亡。各种战壕与反坦克深坑也是分布其中,虽然说不能做到像马奇诺防线那样自给自足,生活长久,但也可以说是坚不可摧。曾经被希特勒夸耀为不倒防线。二者从这里来看也只是大西洋壁垒在生活便捷程度上面稍微逊于马奇诺防线的。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大西洋壁垒是能够与马奇诺防线相媲美的。但是再坚固的防线也抵挡不了决策的失误,我们要从源头做起,不能只重表面,要想打胜仗,就要提高军事人员的素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评说


如果不考虑是否建成的问题,仅从规模上来看,大西洋壁垒是远远超过马奇诺防线的,因为大西洋壁垒是从挪威北部一直延伸到西班牙和法国的交界处,长达2700公里,构筑了1.5万个坚固的混凝土工事支撑点。而马奇诺防线的总长只有390公里,拥有5000个永备混凝土防御工事。从工程的规模来看,马奇诺防线远不能和大西洋壁垒相比,也是为什么德军从1942年开始修建了整整三年也没能建完,甚至整体工程进度进度都不到设计的一半。



从实际建成的防线进行对比来看,大西洋壁垒的坚固程度就差马奇诺防线太多了,除了极少数地段德军构筑了强大的现代化防御工事并配备大口径岸炮外,大部分的防线仍旧是以一般的土木野战工事为主,提供火力支援的也是陆军的野战炮兵,多以缴获的外国火炮为主,战场生存性很低。而马奇诺防线的机枪阵地和火炮阵地几乎都是混凝土的永备工事,具备很强的生存能力,除非是直接命中,否则很难被摧毁。



最关键的是大西洋壁垒主要是一条沿海岸构筑的防线,防御纵深非常浅,只有几公里,在往后便没有了任何防御工事,一旦盟军取得决定性突破,那么整个大西洋壁垒也就宣告崩溃,所以德军除了在海岸线附近进行决战外,毫无办法。而马奇诺防线的纵深就比大西洋壁垒强太多了,整个防线的纵深在10-30公里之间,是大西洋壁垒的好几倍,防御强度也随着提升许多。


总的来看,马奇诺防线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条现代化的防御阵地,如果德军真的从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则必然会遭到惨重的损失甚至失败。法国在二战的失败并非由于马奇诺防线不坚固,而是输在了战略战术,并非马奇诺防线之错。而大西洋壁垒则是徒有虚名,是一条以土木野战工事为主的防线,连德军自己都知道这种防线根本不可能阻止住盟军的登陆,德军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战后就曾表示,一开始他就对大西洋壁垒不抱希望,完全达不到防御的目的,都是纳粹党大肆宣传的结果,盟军可以肯定会突破大西洋壁垒,龙德施泰特元帅将成功寄托在一场大规模的装甲反击上。连对大西洋壁垒充满信心的希特勒也曾在会议上表示,如果西线德军无法通过大规模的反击将盟军赶下大海,那么德军的大西洋壁垒将必然被攻陷。


战略论


二战中德国的大西洋壁垒和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是比较出名的。

大西洋壁垒的防线长度是名声最响的马其诺防线的好多倍,但是名气后者比前者大。(防御力和形同摆设)


大西洋壁垒是未建造完成的,在这里我们只谈其发挥的作用。



大西洋壁垒,该防线自挪威北部海岸至法国和西班牙的边界,长达2700公里,大多数地区仅仅只有海岸线一条防御线。大西洋壁垒在欧洲所有国家的防线长度中排名第一,主要用来防止盟军登陆欧洲大陆。大西洋壁垒在前期发挥的作用不小,给盟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大西洋壁垒是线防御,随着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点突破,大西洋壁垒没有完全发挥其最初的防御战略目的。



马奇诺防线,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工程。1938年才正式完工。法国为打造马奇诺防线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法军将其大部分主力部队部署在该地区。也导致了后方空虚。

马奇诺防线并非华而不实,也并非摆设,马奇诺防线本身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和防御能力。

德国还为此防线研究了大型战争机器,可见其防御力惊人。德军只好绕开,德军翻越阿登山脉西进比利时,使得马其诺防线作用顿失,沦为摆设。此防线失去了其重要存在的意义。



德国将马奇诺防线里的火炮都拆了,相当部分被用在大西洋壁垒上面 日后盟军登陆的时候,马奇诺防线没有用上,因为对着德国修的。

太平洋壁垒和马奇诺防线在当时都是强大的防线和堡垒,但是俩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发挥其一开始制定的战略意图及作用。


难明我心


德国的大西洋壁垒和法国的马奇诺防线都是二战时期大名鼎鼎的军事防线,二者的目的和初衷类似,德国把德国西部的安全寄托在大西洋壁垒上,法国则把法国东部的安全寄托于抵御德国的马奇诺防线上。同时,这两个大名鼎鼎的防线还有一个致命的共同点,那就是最终都没能完美地发挥防线的军事作用。

二者对比

如果单纯对比大西洋壁垒和马奇诺防线的数据,可以看到二者还是有差别的。德国的大西洋壁垒长2700公里,由1.5万个坚固支撑点组成,大西洋壁垒的完成却远远没有达到设计进程的要求。到1944年5月,除加莱地区外,在960公里广阔海岸线上,只修筑了少数相距遥远的零星支撑点,可以说在时间进度和工程量上都没达到希特勒的要求。

与大西洋壁垒不同,法国的马奇诺防线的建造时间从1928年就已经开始,直到1940年二战爆发才基本完工。在防线长度上也远远不及大西洋壁垒,马奇诺防线的主体长度仅为数百公里,另外,相比德国的大西洋壁垒,马奇诺防线似乎不只是防线,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有轨电车通道,另外关键的北部地区,如比利时因为地理因素并未被囊括在内。这环境对于法国来说似乎太舒服了些,难道法国士兵因此才疏于训练,不把对面的德军当回事?



两者的效用如何?

德国的大西洋壁垒一开始时表现的不差,并数次打败自由法国的轰炸和英军入侵等小型登陆行动。因为大西洋壁垒正是为了防止德国遭受东西夹击,此时的德国已经把目光放在了东方的红色帝国,所以大西洋壁垒在德国入侵苏联的初期还是有效用的。



法国的马奇诺防线的初期表现如何呢?与德国的大西洋壁垒相比,马奇诺防线或许更具有明显的防御意味,这可以从防线的设计目标上看出:

1.避免敌军的突然袭击,并发出警报。

2. 为法国军队的动员争取时间(两三个星期)。

3.节省人力。

4.保护阿尔萨斯和洛林(1918年回归法国)和其工业基地。

5.应对突然袭击时,作为反攻的基地。

6.同样防御由瑞士和比利时方向进攻的敌人。

7. 延缓敌人的进攻,等待主力部队的增援。

8.显示非进攻而和平的军事态势,并在德国入侵比利时的情况下,迫使英国帮助法国。

9. 阻挡德国先期进攻后,推动比利时参战。

但是与大西洋壁垒相比,马奇诺防线对于法国的保护作用不甚明显,或者说它的保护效果是法国臆想出来的。当1940年5月,德国主力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达拉弟防线,并占领了法国北部,接着进抵马奇诺防线的后方时,防线实质上已经丧失了军事作用。

而德国的大西洋壁垒失效除了自身放线的弊端,如兵力部署不均匀,防线建造不完美等,意大利的“倒戈”以及欧洲盟军和苏联的战略反攻更是加速了它的失败。但是和德国饶到马奇诺防线直接进攻法国相比,大西洋壁垒似乎是发挥到了应有的作用,尽管最后依旧逃不过失败的命运。马奇诺防线背后法国军事作战思想的陈旧或许更让人觉得痛心。

防线对于战争只是防御性质,在特殊情况下并不能对战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如果在战争时期把战局寄托到防线的构建上,如二战时的法国,和平的希望的是好的,但是如果对战争的战略局势进行误判只能招致更大的失败。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古今会


一战过后,由于欧洲各国对德国的压榨,导致很多人认为一战结束只是暂时的和平,未来的德国一定会因此而展开报复,特别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失太大,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惨剧开始在战略上采取防御政策,而德国加紧备战的消息传来,法国民众强烈呼吁,要在其边境地区加强防御力量,于是,法国对即将开始的西线战事进行了防御部署——马奇诺防线开始修筑。



法国陆军部长马其诺上任之后te在法国东北边境修建堡垒房县,并且得到了国会的多数通过,马奇诺防线开始全面施工,至1936年完工。但是因为德国相继占领了萨尔区又吞并了蓝莱茵兰,所以从1937年开始,法国又从马奇诺防线的北端沿着个法国——比利时边境到北海边缘修筑了达拉第防线,与此同时,国际上再次对马其顿防线进行了加固,直到1946年五月德国进攻法国时,这个工程还一直在继续。

马其顿防线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防蛀堡垒,里面纵横交错,有的地方甚至有地下几层,在韦斯和劳特尔这两个地区,还有地上和地下相结合的环形防御工事区,地上是装甲和钢筋混凝土组成的机枪和火炮工事群,地下有指挥所,休息室,通室,电站,救护站等,互相之间都有通道相连,还可以通电车,连射击工事里的武器都是由专家经过精心设计的,比如打仗的时候需要狙击手,法国军队就可以利用悬在头顶上的轨道,把坦克炮收回,然后先进的机枪就会冒出来,马奇诺防线的机枪下拥有升降凸轮,可以使火力覆盖更大的火力控制区,子弹也保持在一尺的距地高度。



防线内部还修筑了很多防护坦克壕,崖壁以及金属和混凝土桩,并且埋了很多地雷,在防线,木桩,铁丝网,甚至部分地段还修建了通电铁丝网,就连对付毒气法国都想到了,他们可以通过通风过滤设备来解决这个问题,炮手作战时也非常安全,他并不直接观察目标,而是由地面观察员经过潜望镜观察,再打电话给炮手。

如果有大量的人越过低保,只要指挥是按一下电钮整个地下公式就会引爆,而引爆工事还没有消灭敌人的话,法国士兵也可以通过工事口撤离,通过一个很小的通道来到一个垂直的出口。

事实证明,马奇诺防线设计十分精细,对各种可能的事件考虑周全,哪怕是放到现在也是一个设计非常巧妙的堡垒,一切都不今晚从说德军士兵靠近马奇诺时像兔子一样逃窜在大型火炮群和机枪的设计之下,只要有任何车辆进入火力射程内都会命丧当场。



但是因为法国人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马其诺防线上,所以对其他地方就忽视了。比如法国认为自己的盟国比利时就是一个很好的缓冲区,一旦德军打过来,法国至少有八天的时间可以组织防御力量,对于比利时和英吉利海峡之间的防线,法国并没有认真修筑,有人曾经提出质疑,称马奇诺防线在法德边界至修了150多千米,而从龙贾有道比利时边界,却没有修这样得军,会不会绕过马奇诺防线沿着这个地带进攻,得到的回复就是比利时人为了不得罪德国,选择做中立国,因此不同意在比利时修筑但即便比利时同意了,法国也没有钱支付建立防线了。

随着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危机随时可能发生,在没有防御工事地段的法军指挥官只能自己修筑,这样在漫长的法德边界又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和整个防线不相称的小型工事。



1940年5月十号凌晨四点半,希特勒打破了西线的平静,野蛮的对中立国荷兰和比利时发动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进攻,而德军果然绕开漫长的马奇诺防线,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的左侧出现,突破达拉第防线,攻占了法国北部,出现在马奇诺防线的大后方,法国倾尽国力修筑的马奇诺防线顿时失去了意义。

说到大西洋堡垒,它是二战时期德国为防御西线而做的军事设施,从挪威沿岸北部一直到西班牙,法国,全长2700多公里,主要是为了阻止盟军上岸。其实德国在一开始并不没有想要建造这么大规模的防御工事,只是后来随着战争的发展,德国不得不开始这项庞大的工程。



当时只有4座重型海军炮台,在打败法国军队之后,为了防止英国突击队的登陆,防线开始逐步建造起来,在巴巴罗萨战争之后,为将更多兵力投入苏联战场,必须降低西线的守军兵力,而有了后来的大西洋壁垒。

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曾经对此进行了强化,其建设进度和灵活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被希特勒和其宣传部长戈培尔称为“不倒防线”。但其实隆美尔在一开始视察这里的时候发现,所谓的大西洋壁垒,不过是戈培尔吹嘘的产物。

希特勒要求在1943年5月1日之前完成这道防线的建设,实际上直到1944年5月,除加莱地区外,在960公里广阔海岸线上,只修筑了少数零星的支撑点,在塞纳-马恩省河以东地区只完成了百分之六十八,而以西地区仅完成了百分之十八。



在这条防线内修筑了很多碉堡以及伪装成海边别墅的火炮阵地,还有数百万枚纵横交错的地雷,还有一些针对坦克的反坦克壕,因为龙妹儿认为盟军一定会使用大量的空降兵,因此在海岸滩头距离稍远的林地与草地垂直插上木桩与铁轨,被称为“隆美尔芦笋”,另外,防线内还有许多人工制造的沼泽用于溺毙盟军。

不过,大西洋壁垒并没有真正建设完成,地雷也没有埋完,在盟军的舰炮和飞机的轰炸下壁垒的很多防御公式都被毁坏,总体来说,就其本身的火力以及防护和后勤补给方面,和马奇诺防线还是有差距的,更要命的是,1942年,一名名叫雷内·杜歇的法国油漆工意外偷得德军整个大西洋壁垒设计图,并将它交给了盟军,使它的主要防御工事早已暴露在盟军眼前。



不过就使用程度上来说,马奇诺防线在战争中几乎没有什么用,尽管大西洋堡垒的的设施和精致程度和马奇诺没法比,还是个半吊子工程,但是在战争初期对德军多少还是有点帮助的。


琅琊利剑


马奇诺防线被当时称之为最牢不可破的防线之一,其花费金额达到了50亿法郎,它的建造时间也是相当之久,从1928年开始修建直到1940年才初步完工。


马奇诺防线的建成为德国服下了一颗定心丸。他的防线长度达到390多公里,自隆吉永至贝尔福,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

马奇诺防线所在的防线,防御区域非常大,纵深8公里。基本上把德国通向法国的道路彻底堵住,如果德军想要入侵法国,那么马奇诺防线基本上是他们不得不过的一关,只要你敢过,那么马奇诺防线就可以保证你即使不死也得脱层皮。

为什么这么说?马奇诺防线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防御工事共有5800个左右,平均每公里就有十五个,以便各个工事之间实现火力互相支援。防线所采用的材料特别坚硬,其最坚固的防御工事的墙壁和顶盖可以达到四米之厚,即使炮弹打在上面也丝毫不惧。除了自身的坚固之外,它还在防御阵地设立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所谓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

马奇诺防线内部设施也是十分齐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现代化设施。有的地方还有有线电车,士兵在里面生活个一年半载完全不是问题。马奇诺防线的建立使得德军如果想从正面征服他,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呢,德国人也不傻,没选择和你硬碰硬,他们直接绕过了看似固若金汤的防线。在1940年的五月德国主力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达拉弟防线,成功占领法国北部后,突袭了马奇诺防线的背部。马奇诺防线就此失守。


说完了马奇诺防线,再来说说大西洋壁垒。

德国为了将更多的兵源投放到苏德战场,同时也为了更好防御西线英军突击队的骚扰和登录,在边境修建了两千多公里的大西洋壁垒,这条防线自挪威沿海岸北部至法国和西班牙的边界。虽然同样花费了德国大量资金,耗费了四年光景。德国耗费100多万吨的钢铁,灌注2000万立方的混凝土。把这个防御吹成了“打不倒的防线”但是很遗憾的是,这条防线在后来也成功被盟军所摧毁。


虽然大西洋壁垒被称为德国最坚固的防线,可是各个地方的建造程度都是不统一的,在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时,该区域内的防御工事才完成了百分之三十。至于为什么会被盟军突破防线,一方面是因为防线过长,只能集中修筑重要节点,另一方面则是误判了盟军登录的位置,导致诺曼底军事防御程度远远不够。此外在盟军强大火力的压制下,不少防御工事都被破坏。再加上大西洋壁垒设计图的泄露,攻破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如果不是面对诺曼底登陆这场措手不及的战役,结局会是如何还不好定义。虽说大西洋壁垒防线没有马奇诺防线那样长久的补给系统,可是维持士兵短暂的存活还是可以办到的。毕竟曾被希特勒吹嘘为坚不可摧的防线。在大西洋壁垒防线上遍布着大量碉堡、火炮阵。以及数百万枚不同种类的地雷交叉分布,此外还有延缓登陆速度的障碍物,如铁丝网、由钢条焊接而成的捷克刺猬、以及针对装甲车辆的反坦克壕。这些都能对盟军造成巨大伤害。

综合来看的话,虽然二者都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却都没能达到御敌的目的。

二者的失败也是各不相同,一个失败在过于集中优势于一点,导致其余地方守备薄弱,被人趁虚而入。

另一个则是战略纵深过长,防守方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结果顾此失彼,最终满盘皆输。

至于大西洋壁垒是否能媲美马奇诺防线,这也得看你们是从哪一方面来看待的,从哲学上来讲任何事物都是多面性的,另外的关键就是,这两条防线针对的战略目标不一样,一个是为了防守陆地进攻,一个是为了防守海洋进攻。


历来现实


完全是两种性质的东西...大西洋壁垒是整个挪威西部,乃至欧陆从丹麦到法国的大西洋沿岸的一条防盟军登陆的军事防线。全长2700公里

但这么长个防线肯定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德军主要是在一些便于登陆的滩头设立碉堡和岸炮(不少炮还是拆马奇诺的),敷设地雷(电影《地雷区》中德军战俘就被要求清理丹麦滩头的地雷阵)。然而更多的则是摆设混凝土锥、铁丝网、反坦克拒马、反登陆艇桩这类设施用以拖延盟军登陆。

而马奇诺防线长度不超过400公里,但确是个非常完善、带有一整套生态体系,防御性极强的永备工事。

这两一个是防止登陆用的,另一个是仿制德陆军跨境用的。如果一定要扯相同点,那就是都没起到什么鸟用。

马奇诺咱们都知道,法国人本来意思也就是逼德军只能从比利时那边打。而自己也方便将重兵部署在那边,鬼知道法国人脑子不好漏了阿登,结果被德国人一刀捅穿。然后...马奇诺毛用都没起到。


大西洋壁垒的话,德国人在打死法国以后期初还不想弄这么大。只是随便弄了点滩头防御用来赶赶英国的一些小鼓部队登陆骚扰。

但随着东线那边和毛子越来越僵,只能抽西线的兵力去填坑,而西线少了兵就只能造防御工事来弥补。另外,海狮行动失败、美军也对德宣战以后,德国人也更重视大西洋的岸防。然并卵的是大西洋壁垒的图纸早就被盟军偷到了...后来诺曼底登陆也是一波捅穿...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德棍一切都是徒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