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戰敗後,逃往臺北的那些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十四個短篇故事,讓人一窺國民黨戰敗後,逃往臺北的那些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每個短篇故事的講述者、主人公都各不相同,社交皇后尹雪豔、低級舞女金兆麗、空軍遺孀朱青、退役老兵賴鳴升、幫傭工人王雄等一系列形貌各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站在讀者眼前。

國民黨戰敗後,逃往臺北的那些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但無論身份顯貴,還是在市井中艱難求生。

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來自中國大陸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京等),揹負著一段沉重的、斬不斷的往事。

在他們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和“現在”,“榮耀”與“衰敗”,“希望”與“麻木”,“靈”與“肉”。

這些人放不下過去,融不進現實,唯有在日復一日的懷念中漸漸老去。

年輕時候的作者白先勇

國民黨戰敗後,逃往臺北的那些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有人沉湎過去,回憶往昔輝煌,甚至試圖複製過去,不過最終也只能懷揣回憶慢慢老去,空留餘恨,比如社交皇后尹雪豔,招待過往客人,好似依然被千人捧在手心,殊不知時代總會變,新一代的人早晚將她遺忘;

有些人積極融入,甚至過上與往昔全然不同的日子,比如空軍遺孀朱青,從戰戰兢兢的小女孩,變成了別人口中專吃“童子雞”的“放蕩女人”;

《臺北人》中《一把青》改編成電視劇

也有人發現無法適應新環境新改變時,而原有的希望徹底消失後,最終只能走向死亡,比如幫傭工人王雄,把主人家的小女孩當成老家與他定親的“小妹仔”,小女孩長大後,不再需要他,他便也走向毀滅……

白先勇的文字一如既往的帶著悽豔之美,也讓人看到最殘酷的現實,“時間從不停駐”。時間,不為任何一人,暫止流動,青春,不為任何一人,久留一刻。

作者白先勇

國民黨戰敗後,逃往臺北的那些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這些人被稱為“臺北人”,但卻不是“臺北人”。

他們的記憶隔著時間、空間,今昔之比、隔岸遙想。時間上的滄桑感和空間上的漂泊感加在一起,組成了這群臺北人的雙重人生幅度,悠悠的厚味和深邃的哲思就從這雙重人生幅度中滲發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