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輕生?作為家長的我們是該反思一下了

疫情防控期間,

臨沂市孩子離家出走、孩子欲自殺事件頻發

孩子為何輕生?作為家長的我們是該反思一下了

3月26日,一名17歲小夥子欲跳樓輕生

孩子為何輕生?作為家長的我們是該反思一下了

3月19日,一名少女因家庭矛盾跳河自殺

孩子為何輕生?作為家長的我們是該反思一下了

3月10日一名男孩離家出走欲跳河自殺

一個月以內,接連發生三起孩子輕生事件,使我感到非常震驚,我時常反思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個

豆蔻年華的孩子萌生了自殺輕生的念想?

做為一直在關注兒童青少年成長的教育者,

做為一直在著力關注孩子家庭教育的家長來說,

我還想借這個事件和更多的家長探討一樣東西:

孩子自殺的真正根源是什麼?

有人分析說是

長期的網課不適應,孩子學習壓力大,

和家長溝通不好,孩子心理有問題,等等似乎都有脫不開的關係。

如果把這個事故歸結到網課的學習方式、學習的壓力,是歸結到了環境的層面,

孩子為何輕生?作為家長的我們是該反思一下了


做為個人不可能改變大環境,

且大環境永遠不可能對每個人都是完美的。

如果把問題的責任推給外部環境,那也只能是抱怨,增加自己的痛苦,不會給人更多的益處。

如果說把這個責任簡單地歸責為孩子心理有問題,除了痛苦、同情、心疼等之外,也無法改變事實。




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來講:想法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

為情所困、家庭矛盾、離家出走、自殺未遂......

一個孩子萌生起了自殺的念頭,

可見她們當時已經對生活沒有了熱愛,

對家庭的親情已經極為淡薄。

大家試想一下,對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來說

一個親情滿滿的花季少女,

一個對生活有美好憧憬的少年是不會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的。

孩子為何輕生?作為家長的我們是該反思一下了


所以,做為家長,

我們在表達對他人同情的同時,

在唏噓一些令人震驚的事件時,

不妨思考一下

我們要怎麼才能增加自家孩子對生活的熱愛?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親情的美好?

親情帶來的安全感是一個人能勇敢面對外來壓力的靠山,

親情中成長起來的自信給人迎戰各種壓力的力量,生活因為有情才贏得了人的熱愛!



現實中很多家長會說,我真的很愛自己的孩子,

這話說的很真實,可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她心中的愛來自於家人的愛,

但決定於他自己是否感受到了。

孩子為何輕生?作為家長的我們是該反思一下了

打個簡單的比方:一個人是否吃飽了飯,

關鍵的不是他面前桌子上有多少飯菜,關鍵是他吃沒吃、吃了多少。

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親情,感受滿滿的幸福,

無論什麼樣的壓力他都有辦法承受或者疏解,

因為愛在他心中給他不斷地產生能量。

前幾天群中的一個夥伴轉發了一封痛失愛子的家長寫下的文字,

在這裡

希望通過這些文字引發家長更多的思考,

希望通過我們的學習,能讓更多孩子感受到滿滿的親情和愛,

儘管生活並不完美,也能讓他們更加的熱愛生活!

孩子為何輕生?作為家長的我們是該反思一下了


孩子為何輕生?作為家長的我們是該反思一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