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降薪潮來臨,誰將“活下去”?

1

因為職業原因,接觸的地產從業者比較多,最近明顯感覺大家很焦慮。

“XX公司調薪了?XX公司裁員了”成為彼此之間高頻話題。

眾所周知,地產人工資大致由崗位和績效兩個板塊構成。不同的職位又有不同計算比例,銷售崗績效和銷售提成佔比較大,職能部門則更依賴崗位工資。

無論哪種情況,今年第一季度大家收入縮水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如果再遇見調薪,那麼只能說你所在公司進入新一輪優化,要小心飯碗了!

前幾天一位在本土房企美景地產任職的朋友向我吐槽他們公司最新的薪資結構,並感慨今年日子不好過,我大概瞭解了一下:

薪酬由原固定工資調整為“崗位工資+績效工資”。

總經理助理級及以上級別員工(含同等技術序列):崗位工資佔比70%,績效工資佔比30%;

經理級及以下級別員工(含同等技術序列):崗位工資佔比80%,績效工資佔比20%

置業顧問、招商專員不參與本次薪資結構調整

薪資發放辦法:

崗位工資按月發放,績效工資根據公司全年的經營狀況與員工的績效表現,綜合評定後於2021年農曆春節發放。

這其中有3個關鍵信息:

1、銷售崗工資不調整。基層員工基本工資很低,主要靠銷售提成。

2、職能部門職位高,調薪比例高。

3、績效工資,根據公司全年經營狀況與員工綜合表現評定。

作為本土房企,美景業務面很廣,包含地產、酒店、航空、旅遊等等,只不過最近兩年地產板塊在鄭州表現呈下滑趨勢,在售項目不多。

如今這麼調整說明什麼呢?

遇到難處了,高管帶頭做表率,以績效提升員工積極性。

原來20%—30%的薪資年底能不能拿到看大家的努力的結果。

其實這並不是個例,而且從力度和方式而言美景已經在減輕對員工的影響,因為春節以來已經有不少公司爆出降薪甚至裁員,手段堪稱殘酷:

比如2019年因效益不好被併入綠地香港的綠地廣東分公司員工,取消福利,降低待遇,折算下來,實際薪酬打了65折。調薪後,員工要將一二月份已發工資的差值退回。

還有習慣調整公司架構的碧桂園,近來同樣動作不斷,合併區域、壓縮編制、降低區域高管以上的底薪、推遲兌現獎勵,甚至規定每減少一個營銷經理、可以增加8個置業顧問的政策。

同時,還調整了區域高管跟投,區域總跟投項目由80萬提高至160萬,區域營銷總由20萬提高至40萬。碧桂園全國21個大區減少三分之一,區域也由113個合併成80多個,還面臨進一步合併的可能。一些高管處境尷尬,選擇走,跟投收益泡湯;選擇留,收入降低。

有消息稱截至2019年底,碧桂園擁有10.18萬名員工,較2018年底的13.14萬人減少約2.96萬人,同比減少22.53%。

針對裁員問題,碧桂園總裁莫斌在3月18日業績說明會上是如此表述的:

“碧桂園沒有裁員,主席說凡是跟著碧桂園一起成長的人,我們都希望留在碧桂園,隨著企業的發展,業務範圍越來越廣,我們會招聘更多的人,一定不會裁員。正常企業的優勝劣汰是要做的,不合格的員工一定會進行優化。”

而鄭州本土房企名門地產,被傳資金鍊緊張已久,眼下多個項目復工動作遲緩。

有員工投訴稱工資拖欠幾個月了,近期打算集體投訴至勞動監察部門。此時,在名門任職多年的總裁商某也已離開,想必其它員工心裡也是五味雜陳。

房企降薪潮來臨,誰將“活下去”?

網友爆料

通過這些案例就不難發現,企業“攆人”與調薪的表現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當然,有的調薪可能是為了攆人,或者達到了攆人的效果。

榮耀總裁趙明曾說:“嚴酷的競爭環境逼迫各個企業暴露出真正的底牌、底線和底氣。遇到困難的時候,保留底線才能夠贏得大家的尊重。”

保不住底線,主要原因是實力有限,為了生存只能另闢蹊徑。

電子行業如此,地產何嘗不是如此,疫情已經成為了眼下最真實的照妖鏡,反射出房企的經營理念與員工的認同感。

出現這種狀況,與行業特性有關。

負債偏高,註定對現金流極度依賴。特別是對高槓杆企業來說,資金循環速度一定程度上就代表著生命值強弱。2020年的房地產開局不利,原本萬象更新,結果被新冠肺炎按下暫停鍵。

房企降薪潮來臨,誰將“活下去”?

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8475萬㎡,商品房銷售額為820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9.9%和35.9%,創近20年來新低。

2

其實無論什麼時候,降薪最終指向都只有一個“優化組織結構”,特別是地產這種關注效能的行業。

事實上通過減薪節流對於房企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但其背後卻隱藏著企業對員工的微妙態度和企業運營方式。

由於目前處在特殊時期不會出現規模性裁員,但疫情一定程度上,會讓一些房企對變相裁員手段利用的更加頻繁,甚至通過冷暴力逼走員工。

不過任何時候危機與機遇總是並行的,所以這裡給一些建議:

對於房企而言,眼下這種情況是體現公司人文關懷的絕佳時間點。

企業的良性發展並不是靠“裁人”裁出來的,而是靠“凝聚人”做出來的。

如果要是追求極致的效率,不妨向濱江集團學習學習,2019年在只有901名員工情況下,做到了千億規模,也就意味著人均效能超過100000000,戰鬥力爆表。

公司為了慶祝千億成果,給出業內最長年期,還鼓勵員工帶家屬旅遊,並且發放最低2萬津貼,鼓勵帶家人旅遊。

遇見疫情不僅延長假期,同時要求地方公司配合當地防疫政策執行復工。

地產人對濱江有一個共識:“一家值得幹到退休的房企”

足見其企業文化魅力,當然這也表明濱江的員工也非常人。所以藉著疫情動盪之際,企業如果對於一些核心崗位,特別是價值創造的崗位有需求,不妨大膽釋放誠意,說不定可以以更小的代價覓得超值人才。

就個人而言,市場好時,可以主動尋求機會,因為企業的需求與市場成正比;市場環境不好時,要學會等和熬,穩定比瞎跳槽靠譜,比如現在。

一個人的成功,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如今顯然不具備天時的條件,不妨嘗試著創造後兩者,跟著企業和領導共患難,提升自己的價值度,等下一個“天時”到來,就是自己的機會。

來到3月底,窗外春意盎然,售樓部人氣明顯多了起來。

鄭州前三週已經售出超過5300套商品房,市場在恢復,寒冬也終將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