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祖國滄桑砥礪,海淀文藝薪火傳承


由海淀區人民政府主辦,海淀區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第十六屆海淀文化季以“紅色香山奠基共和國壯麗江山 國之大典匯聚七十年勝利輝煌”為主題,在10月至12月底的3個月時間裡,推出“海脈 紅色延伸”“海潮 壯麗歡歌”“海顏 紅葉萬千”“海霞 書畫江山”“海蘊 文化非遺”“海燕 翩遷歌舞”“海帆 築夢青春”“海星 陽光少年”八個單元,共計62項、580餘場文化活動。

這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演出項目,通過富有創意和教育意義的精心組織以及對海淀群眾文化需求和文藝發展的深度挖掘,旨在展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的輝煌成就,將文藝送進基層,同時展示非遺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藝精品齊聚海淀,獻禮祖國70華誕

本屆海淀文化季通過舉辦一系列書畫展覽、歌舞晚會、音樂會等以祖國70華誕為主題的文藝活動,來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引領廣大群眾共抒家國情懷,共祝祖國繁榮昌盛。

回味經典,唱響時代精神。本屆海淀文化季通過對經典作品的再次傳唱,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營造新中國成立70週年文化氛圍。 如12月1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晨興音樂廳舉辦第十六屆海淀文化季系列活動“經典詠流傳——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詠唱會”,活動以詩歌朗誦和合唱相結合的形式,邀請朗誦表演藝術家和優秀合唱團隊以詩言志,以歌詠言,為廣大觀眾奉獻上一場如詩如畫的視覺和聽覺盛宴。大家一起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唱響新時代的主旋律,讓經典音樂和文學作品廣為流傳。

(經典詠流傳——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詠唱會)

70年祖國滄桑砥礪,海淀文藝薪火傳承

除此之外,第十六屆海淀文化季通過一系列京劇、詩詞、歌賦等具有傳統文化色彩的文藝匯演和演出活動,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獻禮祖國70華誕。如11月30日,一臺充滿了歡樂和濃郁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藝演出——《明月萬里送海潮》文藝匯演,在北京海淀翠湖上莊養老院百老匯劇場傾情上演。

本屆海淀文化季還走進創業園區,通過精彩紛呈的文藝晚會,豐富企業員工的業餘文化生活,如 12月20日,一臺激情奔放,熱烈歡快的《中華頌時代潮》文藝晚會,在中關村軟件園的網易集團總部舉辦。晚會在《我們的中國夢》歌舞中拉開帷幕,一曲飽含中華激情的讚歌,將觀眾帶入了生機勃勃的新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海淀文化季還關注殘疾文藝工作者群體,如11月22日, “拳拳赤子意,焰焰中國心”系列文化活動之《“流連山水間”專場音樂會》在北京交通大學天佑會堂順利舉行。“流連山水間”專場音樂會由北京山水民樂藝術團參演,他們是國內唯一專注民族器樂、聲樂的殘疾人專職樂團。

非遺傳承點亮海淀

為進一步豐富民眾對非遺文化的瞭解,激發民眾學習保護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熱情,海淀區文旅局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非遺體驗活動,讓非遺走進社區、街道,走進青少年,讓中華傳統文化點亮民眾生活,喚醒人們的傳統文化保護意識,增強民眾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本屆海淀區舉辦了一系列精品非遺進社區、街道活動,旨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相融合,結合實際,紮根基層,深入民心,讓群眾百姓看得到,摸得著。如在12月2日和12月7日兩天,北京市級“京派內畫鼻菸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楊志剛老師在青龍橋街道和四季青鎮常青園社區為參加活動的青龍橋域內居民和四季青鎮“寶貝之家”的小朋友們詳細介紹了鼻菸、鼻菸壺的歷史以及內畫技藝的出現、派別及發展並親自示範京派內畫的技巧與手法,12月4日,北京雕漆技藝三代世家石小華老師在馬連窪街道市民活動中心為參加活動的馬連窪域內學員詳細介紹了北京雕漆的歷史由來以及採漆、制漆、調漆、制胎及雕漆等工藝,並親自示範雕漆的技巧及手法,12月7日至8日,西城區“老北京泥彩塑”第四代傳承人張忠強老師分別為西北旺鎮域內和四季青鎮“寶貝之家”的小朋友們開展了泥彩塑繪畫與製作的項目。

70年祖國滄桑砥礪,海淀文藝薪火傳承

(楊志剛老師為四季青鎮“寶貝之家”的小朋友們修飾鼻菸壺作品)

非遺要民間來活化,更需要青年來傳承,為促進海淀青年積極主動擔起非遺傳承的和責任,本屆海淀文化季舉辦了新時代·新傳承·新非遺——非遺嘉年華系列活動,將非遺文化帶進青年群眾的視線,加強青年對非遺文化的理解並提高參與感,切實地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系列活動邀請到非遺燈籠畫、毛猴、剪紙、風車、扇面、絹花、6名非遺傳承人,開展18次活動,吸引海淀區優秀青年代表300餘人參加

人民的文藝綻放海淀

文藝來源於人民,受惠於人民。第十六屆海淀文化季通過舉辦業餘文藝大賽、文藝進基層等形式,不僅開拓了人民建設文化、發揚文化、分享文化的渠道和途徑,也在文藝進基層的一系列活動中欣賞到了更多精彩紛呈的優秀文藝,真正盤活了文藝在人民中暢通發展的創新路徑。

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於人民。作為第十六屆海淀文化季重點活動之一,“來自人民的文藝”——海淀區業餘文藝大賽湧現出了一系列由人民創造,以人民為主角的文藝活動和作品,分為器樂、戲曲、舞蹈、合唱四個門類進行,吸引了來自海淀區29個街鎮120餘支團隊3700多名群眾參賽。他們是最普通的群眾,可是,當他們走上舞臺,或合唱、或舞蹈、或玩起器樂、或唱起戲曲,他們就是最閃亮的星光。金秋,北京市海淀區文化館小劇場格外熱鬧,一場場來自基層的業餘文藝團隊大賽連番上演,展示著廣大群眾參與文化、創造文化、享受文化的生機與活力。

每年比賽,等待評委點評是業餘參賽隊伍最期待的。北京市海淀區文化館大型活動部組織業餘文藝團隊大賽多年,評委在上一年點評時提到,有的團隊唱得很好,但在鋼琴伴奏和選曲上還有可進步的空間,這次,評委們便驚喜地看到大家的進步。幾年來,這項由海淀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海淀區文化館承辦的群眾文化活動,不僅參加的群眾團體越來越多,團隊的水平大幅提升,也成為了海淀區一個品牌性的群眾文化項目。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剛剛參加完戲曲決賽,並在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的四季青雙新愛心苑藝術團就赴各社區演出,將評劇經典摺子戲送到了居民家門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文化需求也越來越高。四季青藝術團成立之初是為四季青鎮雙新村搭建一個文藝平臺,現在隨著不斷走出去比賽學習,水平不斷提升,也堅定了我們走出去傳播評劇藝術的信心。”四季青雙新愛心苑藝術團團長張水說。

無論是舞蹈、合唱、戲曲還是器樂,業餘文藝團隊都以極大的熱情和信心向觀眾展示了來自於人民的文藝力量和積極進取的參賽精神。

70年祖國滄桑砥礪,海淀文藝薪火傳承

(業餘文藝大賽舞蹈決賽)

為了使文化惠民真正受惠於民,本屆海淀文化季通過創新服務方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送文藝下基層”的演出形式,把文藝節目送到海淀群眾各街道、街道,用文藝力量唱響新時代文明之歌,展現了海淀群眾奮發向上、熱愛生活的精神風貌。如11月29日上午,《詩畫海淀區-輝煌北下關》市民書畫展在北京市海淀區北下關街道文化中心舉行。本次書畫展共展出作品60餘幅,以謳歌偉大祖國,展現新時代美好生活為主題,內容涉及北下關文化發展、民俗風情和老百姓生活萬象,重點聚焦北下關的風景人文,立意深遠、風格多樣。9月10日,由溫泉鎮人民政府主辦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我和我的祖國》文化惠民評劇專場演出在海淀北部文化中心小劇場激情上演。此次專場演出特邀中國評劇院為百姓搭臺,演唱了評劇經典曲目《狸貓換太子》、《金沙江畔》,兩場演出共吸引了溫泉地區及線上訂票觀眾800餘人。

本屆海淀文化季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貫徹落實“兩新兩高”戰略為切入點,旨在展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的輝煌成就,通過大型文藝演出、非遺傳承、文藝進基層活動營造具有海淀特色、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濃郁文化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