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隔離病區裡的"戰疫日記"

陽江:隔離病區裡的"戰疫日記"



陽江:隔離病區裡的

陽江:隔離病區裡的

口罩遮擋了他們的容顏,但無法擋住他們堅毅的目光;防護服成了他們宣誓的領地,每個名字後面都寫著"加油"。他們見到了許多脆弱,也見到更多堅強;他們可能害怕過,卻一直沒有遲疑;他們力挽狂瀾,戰鬥在抗疫最前線。他們不是從天而降的英雄,而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他們是陽江市人民醫院綜合病區的醫務工作者。

陽江:隔離病區裡的

一、"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2020年春節期間,本是閤家團圓的日子。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市人民醫院第四黨支部書記,莫北溪義無反顧地向醫院提交了請戰書,加入到抗疫隊伍中去。


進入病區,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手套和護目鏡,汗水從他的臉頰流過,溼透了衣背,但此時的他,卻恨不得用盡平生所學,使病人能夠早日康復。病區病情最重的孫某某,活動氣促明顯、外周血氧飽和度差、精神差、胃納差、BNP升高明顯、血壓升高,需要評估是否行有創呼吸機輔助,需要鑑別新冠肺炎是否合併心肌損傷,是否合併心力衰竭,怎樣具體用藥處理等等問題。


作為主管醫生的莫北溪,充分發揮他多年的危重症和心血管救治經驗優勢,詳細問病情、查閱最新的新冠肺炎診治資料、分析病情、提出心血管專科的診療建議,與科室共同制定出不同時段最優的方案、做最精準的治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病人病情逐漸好轉,氣促症狀消失、CT顯示病灶吸收明顯、BNP正常,莫北溪也開始露出了久違的微笑。


前方的路無論有多曲折,他從不後悔,因為這是使命在召喚,這是一名共產黨員內心的呼喊。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他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員的擔當。從醫十七載,他用敬業奉獻、救死扶傷展示了白衣天使的定義。

陽江:隔離病區裡的

二、"病人康復是醫生最大的幸福"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庚子鼠年春節,疫病肆虐神州。"我申請加入抗擊新冠肺炎的戰鬥中去,貢獻我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市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譚海濤主動請纓,成為該院第一批參與抗疫的醫護人員,挺身在前沿,在最危險的防疫陣地上晝夜拼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隨著病例數在增加,身處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及時有力有效遏制疫情蔓延的同時,也要做好自我防護。在隔離病房,醫護人員按照嚴格的防護流程,用專業的知識給病人治療,同時也給患者心理護理,告訴患者這個病是可防可治的,樂觀面對、保持積極心態對康復至關重要。


譚海濤表示,有一個較為病重患者,她對自己一點信心都沒有,比較煩躁,氣促,氧飽和度只有88%。然而,此時病房還沒有配齊搶救所需的三級防護設備。譚海濤立即進入隔離病房觀察患者病情,交代呼吸提高氧流量,準備好氣管插管設備並安慰患者:鼓勵她好好休息,樂觀面對,配合治療。一邊說一邊示範深呼吸動作。聽了譚海濤的話,患者也開始配合動作,並逐漸安靜下來了。過了一會兒,患者呼吸困難緩解,血氧飽和度上來了,患者生命體徵終於得到維持。接下來的幾天,患者情況逐漸平穩下來,不久就康復出院了。


看著病人康復出院,這是醫生最幸福的時刻。

陽江:隔離病區裡的

三、"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李孔珊 護師


患者蘭姨在1月23日確診為新冠肺炎,一同入院還有她的丈夫、兒子和公公。蘭姨一開始很擔心病情,情緒也不好,非常焦慮和恐懼,導致精神疲倦,胃口差,心電監護上血氧飽和度低。予無創輔助通氣後症狀緩解。


在隔離病房裡,醫護人員除了每天給蘭姨檢查、用藥、送飯,還給予她心理上的疏導,緩解緊張的氣氛。在醫護人員和家人的鼓勵下,蘭姨很快從崩潰的情緒裡緩過來,並積極配合治療。


李孔珊記得,蘭姨因為不適應廣東的飲食,胃口不好,於是,她每天詢問蘭姨想吃什麼,不斷為蘭姨調整飲食及補充營養,中醫科醫生還專門為蘭姨開中藥來調理身體。蘭姨經常出現腹瀉,醫生通過穴位貼給她做物理治療;因長期腹瀉,肛周皮膚出現失禁性皮炎,護士為蘭姨護理皮膚後,塗上賽膚潤,隔兩小時還為她翻身一次。


擔心蘭姨不配合治療,蘭姨丈夫經常會到蘭姨病房門口鼓勵蘭姨,蘭姨丈夫說:"醫生和護士都對我們太好了,我們自己要加油。"蘭姨的兒子也經常發微信鼓勵她。在醫護人員的精心診療和無微不至的護理下,蘭姨的病情很快就好轉了,不久就康復出院了。

陽江:隔離病區裡的

四"我們一起打敗病毒"

張瑋琳 護師


不知不覺,張瑋琳來病區隔離病房工作已經一個多月了,漸漸地,她已經適應每天戴著N95,平日裡的過敏性鼻炎也沒犯了。防護服裡的身體溼了又幹,幹了又溼,就是每天的工作狀態。


帶上口罩、護目鏡、面屏的時候,護目鏡常常會升騰起霧氣,本來就近視的她,只能在模糊的視線下堅持工作。張瑋琳開玩笑說,有一句歌詞特別應景:"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簾忘了掀開。"


每一針的靜脈穿刺、動脈採血,張瑋琳用盡全力,看了又看,心裡為自己打氣:"我可以的,我能行!"生怕出錯。記得有一次給患者孫叔叔採動脈血,當她拿著一個五毫升注射器準備採血的時候,戴著三層手套失去觸覺的手,尋找血管變得十分困難。好不容易找到了血管,消毒皮膚、進針,卻沒有回血。孫叔叔焦慮了起來,戴著無創呼吸機抬起頭來問:"是不是沒扎中啊?"張瑋琳頭上直冒汗,趕緊調整了一下針頭的位置,終於有回血了!張瑋琳提到嗓子眼的小心臟終於放下了。抽完血後,幫孫叔叔按壓針口,孫叔叔說了一句話,但張瑋琳沒聽清楚,畢竟穿著防護服,聽力也會下降很多。


張瑋琳湊近孫叔叔的耳朵問:"孫叔叔,您說什麼?"孫叔叔笑笑說:"我為你點贊,雖然抽血很疼,你們穿著這層衣服工作不方便,但你只讓我痛了一次,謝謝你!"張瑋琳感動得差點掉下了眼淚,但護目鏡裡不允許她掉眼淚。她強忍著淚水,並用力握了握孫叔叔的手錶示感謝,心裡想:"孫叔叔您要加油,我們一起打敗病毒!"

陽江:隔離病區裡的

五、"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臨近春節前的幾天,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的職業敏感,莊瑤瑤一直在關注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報道。

年廿八,莊瑤瑤母親再一次打電話來確認,今年是否在家吃年夜飯?按照當時的排班,莊瑤瑤非常肯定地答應了母親,讓母親先高興著,不用時刻惦記。


年廿九,莊瑤瑤像平常一樣上班,交班、熟悉病人的情況、查房、開醫囑、辦出院等事宜。隨後,科主任接到醫務科的電話,說醫院收治了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已成立隔離病房,需要科室調2名醫生過去支援。


莊瑤瑤天天在新聞上關注的疫情,沒有想到竟如此快就降臨到我們的身邊。她開始感到緊張、恐懼、不安,內心也很矛盾,不知道是否應該主動請戰一線,因為腦海裡浮現著答應母親回家吃年夜飯的事情,畢竟工作以來,都不記得了上一次和家人吃年夜飯是什麼時候了。


雖然內心對家裡人感到非常愧疚,但作為一名醫生,同時也是一名黨員,在疫情面前,不能退縮,應該義不容辭到抗疫前線去。就這樣,莊瑤瑤成了醫院最早一批投身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之一。


在隔離病房上班,為了做好個人防護,要穿嚴密的防護服、三層橡膠手套、N95口罩、護目鏡等形成緊閉的一級防護,才能進行常規的診療操作,還要連續工作幾個小時,不能喝水、上廁所。密閉的狀態讓人呼吸不順,甚至護目鏡會因此模糊,脫下衣服後,面部會留下很深的壓痕等很多麻煩與不適,但能用自己的專業、責任和大愛,治癒好一個一個的患者,看著他們滿心歡喜地出院,莊瑤瑤感到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陽江:隔離病區裡的

六、"家人的支持讓我暖心安心"

魯海峰 護師


早上7點,鬧鐘準時響起,簡單梳洗一下;7點45分,準備穿防護服進入病房。作為護理組長,魯海峰每日必須進入隔離病房進行查房工作,與同事們相互檢查對方防護服的穿戴,確保皮膚無暴露。


走進醫護通道,開始一上午的工作。3床的劉先生早已在鍛鍊了,魯海峰問他:"昨晚睡得好不好?"他說:"很好。"但他擔心老婆和老爸的病情。魯海峰說:"等一會我看一下你老婆跟你老爸還需要什麼,好嗎?"劉先生聽後豁然開朗。魯海峰發現長時間住院的患者,心理輔導很重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她需要根據不同人群進行早期、主動、有效、及時的心理干預。


不透氣的防護服,起霧的防目鏡,汗水不時順著額頭流下來,戴著兩層手套操作,打針抽血等,無疑比平日難度係數更高,挑戰著護士們的臨床工作素質和身體素質。有些年輕的護士在隔離病房裡待了四、五個小時出來後,胸悶氣短,頭暈,需在外面吸點氧,充點電,繼續回到辦公室工作。


確診的患者在病房經過幾日治療,要經常取些咽拭子/肛拭子或者血液送去複檢,這些都是風險極高的操作,需要做足防護。但防護做到位了,也有它的副作用:器械壓力性損傷。長時間使用醫用防護口罩和護目鏡,使得醫護人員的鼻部、臉頰部、額部及耳廓後部出現損傷。有了損傷之後,在與患者接觸過程中,被感染的風險就更高了。後來醫院護理部想出了一個辦法:採用無張力粘貼方法,根據面部輪廓裁剪超薄泡沫敷料,將超薄泡沫敷料貼於易發生壓力性損傷的部位,這一舉動確實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魯海峰怕爸爸擔心,沒在第一時間告知爸爸自己在隔離病房上班,然而第二天爸爸還是知道了,原來是哥哥告訴了爸爸。爸爸給她發來短信:"女兒,你為病人做貢獻,爸爸為你加油!"看到爸爸這條信息,魯海峰瞬間淚目。哥哥每天也會給她發信息:"小妹,記得照顧別人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魯海峰說,每天有家人溫暖的關心,就算很疲憊,晚上也能很安心地睡去。


陽江:隔離病區裡的


———

整理發佈:何媒矩陣(何金德導演工作室、何媒通訊社、《時代中國》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