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關鎮:強產業補短板 建立健全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這兩年,下關鎮大麥地村委會大麥地村的貧困戶瞿光玉家不僅蓋起了新房,瞿光玉因病臥床近兩年的妻子普義弟也治癒了,家裡的20多畝的櫻桃、核桃初掛果,一到採收季節,一家子忙得不亦樂乎。小日子越過越紅火,這都是得益於近年來實施的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下關鎮位於大理市中心,轄14個村委會,56個自然村。全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57戶,567人,其中大麥地村委會就有33戶132人,是全鎮14個村委會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最多的一個。

瞿光玉戶一家祖孫三代、五口人,原本居住在三間老屋裡,由於年久失修,屋頂一到雨天就會漏雨。2014年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他家的房屋進行了危房改造。在上級政府補貼4萬元的基礎上,下關鎮積極籌措資金再補貼2萬元,瞿光玉家蓋起了4間新房。不幸的是瞿光玉的妻子不慎摔倒,因醫治不及時造成癱瘓在床。臥床近2年的時間裡,普義弟受盡病痛折磨。2018年,普義弟在鎮村兩級的關心幫助下,到大理州中醫醫院進行了手術。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普義弟重新站了起來,而花費的近4萬元醫療費全部由政府出資。

普義弟對記者說:“黨中央政策好,我跌傷以後國家給我們醫好了,我很開心,政策不好的話我就癱瘓了。樣樣都好,幹部好、政策好,我們也被醫好了,而且能走路、做飯,我們也開心了。”

在普義弟臥床的近兩年時間裡,瞿光玉因為要照顧妻子,無法外出打工。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他開始在自家的林地裡種植櫻桃和核桃。20多畝的櫻桃和核桃陸續開始掛果,2019年收益了5000多元。

瞿光玉告訴記者:“我們是精準扶貧戶,黨和政策、幹部好,幫扶我們有四五年了,原來我們的房子只是空心磚房,現在國家幫我們把房子蓋了起來,產業補助也給我們了,核桃櫻桃二十多畝,感謝國家感謝黨感謝領導幹部。”

像瞿光玉家這樣在脫貧攻堅推進中摘窮帽、奔小康的情況在大麥地村、在下關鎮還有很多。近年來,下關鎮按照省、州、市脫貧攻堅總體安排部署,層層分解任務,層層落實責任,深入開展“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脫貧攻堅工作,全面深入推進各項攻堅任務。

大麥地村委會書記楊世全介紹說:“基本上我們從2014年開始,到2018年的時候全部脫貧,拆除重建的現在全部搬到新房子裡面了。現在我們主要就是產業扶持,我們村的種植業就是櫻桃、核桃,櫻桃總的種植面積3000多畝,核桃是8500畝,脫貧必須要穩住產業。我們現目前就是初掛果,三年以上也基本上成熟了,今後,就是鞏固管理,日子也就在黨的政策領導下一天比一天更好。”

工作中,下關鎮紮實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先後實施四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指標39戶、非四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指標106戶,現已全面竣工;落實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工作,總共覆蓋74戶91人,確保入學率100%;實現基本醫療保障覆蓋率100%,落實醫療救助95戶,惠及180人;做好就業扶貧工作,2018年起政府公益性崗位優先選擇建檔立卡貧困戶,使22人順利就業。2019年開展引導性培訓覆蓋建檔立卡戶88戶432人。

同時,下關鎮積極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2019年實施大麥地、吊草村委會庭院及入戶道路硬化1040平方米,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17戶,直接受益建檔立卡貧困戶61人。並實施農村低保救助20戶58人,特困救助1戶4人;落實貧困殘疾人口殘疾人補貼7人。經過努力,下關鎮157戶,567人全部於2019年底全面脫貧,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無返貧戶。

下關鎮將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通過產業幫扶、醫療救助、教育幫扶、兜底保障、全面消滅農村危房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實現全面脫貧,通過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返貧風險反控機制,鞏固脫貧成果,改善農村環境,提高村民生活質量。 (記者 黑浩川 戴向暉)

審核:字丹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