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鸟类家族新添8成员,记录数量为历年之最

武汉鸟类家族新添8成员,记录数量为历年之最

4月1日至7日是湖北省爱鸟周。1日,武汉市观鸟协会向社会发布《2019年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年报》显示,2019年武汉市监测记录的野生鸟类342种,为历年最多。

武汉鸟类家族新添8成员,记录数量为历年之最

武汉市鸟类名录达415种

2019年,武汉市监测记录到野生鸟类18目63科342种,为2016年武汉进行重点区域鸟类监测以来,观测种类最多的一年,占到中国鸟类名录(1445种)的23.66%。

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较2018年增加1种,为白头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2种,较2018年增加2种,为红胸黑雁、白枕鹤。

2019年记录到的鸟类种数比2018年增加20种。其中,湖北省鸟类新记录1种,为小滨鹬;武汉市鸟类新记录8种,分别为红胸黑雁、铜蓝鹟、灰冠鹟莺、小滨鹬、翻石鹬、灰尾漂鹬、白尾蓝地鸲、灰树鹊。

至此,武汉市鸟类名录达415种,有长期在汉生活的留鸟,也有在汉越冬的候鸟,数量在各大城市中排名靠前。

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分析,鸟类增加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近些年武汉重视绿化建设和环境保护,城市绿地增加,水质好转,在涨渡湖、沉湖等保护区实行退田退渔还湖等举措,为鸟类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去年参与鸟类监测及提交观测记录的志愿者增加,常年坚持记录的就有81人,收到鸟类监测报告2178份,比2018年增加896份。

武汉鸟类家族新添8成员,记录数量为历年之最

“新鸟”偏爱解放公园和府河柏泉段

观测显示,解放公园和府河柏泉段是2019年武汉发现新鸟类最多的地方,各有2种。鸟类爱好者雷进宇、观鸟协会会员邓雪峰在解放公园分别发现了灰冠鹟莺、白尾蓝地鸲,观鸟协会会员谢红钢、彭憬在府河柏泉段分别发现了红胸黑雁、灰尾漂鹬。

颜军介绍,这两处地方确实有其特殊之处,被称为“城市绿岛”。解放公园的绿地率高达85%,环境比较安静。府河还划出了2平方公里的越冬鸟类的保护区,有专门的巡护队巡护,鸟类栖息比较安全。

湿地是鸟类重要栖息地。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9年底武汉市湿地面积1624.61平方公里,湿地率18.9%,湿地保护成效持续向好。该市有3个风景名胜区、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10个湿地公园、6个森林公园和1个国家地质公园。来自世界湿地基金会、长江保护基金会、阿拉善基金会、武汉观鸟协会、野保协会等30余个NGO组织的志愿者,常年参与武汉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去年,武汉市还获批于2021年承办第十四届国际《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该类会议。

2019年,武汉市观鸟协会通过“任鸟飞府河湿地鸟类监测和民间保护行动”“长江天兴洲湿地鸟类监测与保护志愿者行动”和野生鸟类救助行动,对重要鸟类栖息地、重点鸟类实施威胁监测、巡护保护和救护救助。

武汉鸟类家族新添8成员,记录数量为历年之最

疫情对鸟类监测影响有限

因为疫情的关系不能外出,今年3月初武汉市观鸟协会发布的2月鸟类监测报告数据,来自于会员及爱好者们在家中监测到的小区及周边鸟类。2020年的鸟类监测年报会不会受到影响?

颜军说,每年的1月到3月,鸟类的种类比较稳定。监测人员在1月20日之前一直没有停止监测,在武汉的冬候鸟在1月疫情暴发前基本已记录到,因此不会对整年的数据产生太大影响。3月中旬冬候鸟相继离开武汉,因武汉疫情影响,观鸟协会对冬候鸟离汉的准确时间无法准确掌握。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赵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