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濟南推行移風易俗,簡約而不簡單

為在濟南市城鄉居民中深入開展精神文明教育,規範市民文明行為,市文明辦、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城鄉交通運輸局等九部門日前聯合發佈

《濟南市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指南》

《指南》內容為:普及分餐制,一筷一湯匙;律己革陋習,“野味”要禁食;出入勤洗手,居所常通風;遛狗需拴繩,糞便及時清;菸頭不落地,禁止要嚴厲;夏季不光膀,衣著需得體;排隊要有序,間距在一米;禮讓斑馬線,安全是第一;垃圾要分類,投放需仔細;移風又易俗,泉城更美麗。

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培育文明新風尚,近期,天下泉城客戶端推出“文明在我心 《指南》我踐行”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氾濫的酒席、天價的彩禮、頻繁的禮尚往來......在中國的傳統風俗中,隨著繁冗的條條目目,人情味的背後往往揹負著“人情債”。但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於簡單生活的追求嚮往,移風易俗被提上日程,濟南大力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社會新風尚,讓結婚簡約而不簡單、浪漫又溫馨,讓喪事從簡,用播放哀樂、鞠躬告別代替沿街遊喪。積極推動移風易俗改革落地生效。


婚事新辦

移風易俗讓結婚簡約而不簡單 浪漫又溫馨

隨著濟南全是移風易俗的推動,濟南深入開展“泉城·愛幫”婚姻登記服務品牌創建工作。在全市婚姻登記領域創新推出了以專業社工、全程引導、“四個一”服務為特點的“泉城·愛幫” 婚姻登記服務品牌。結婚登記“四個一”服務,即提供一次全程引導、見證一次愛的聲明、舉行一次頒證儀式、贈送一本幸福護照。

濟南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處長孔天驕告訴記者,對於結婚頒證儀式方面,濟南為新人提供內容豐富、莊嚴神聖的頒證儀式,新人們通過宣誓婚事新辦創意書,為父母鞠躬敬茶,同時還邀請道德模板,相關人物等為新人頒證、讓婚禮簡約而不簡單,浪漫又溫馨,積極倡導了婚事新辦的新風氣。

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濟南推行移風易俗,簡約而不簡單

孔天驕介紹,對於離婚登記“四個一”服務,分別設立一處冷靜空間、進行一次專業輔導、堅持一次單獨問詢、給予一次善意提醒。

目前,婚姻登記服務引入專業社會工作、優化婚姻登記服務流程、免費頒證、新婚護照、結婚大禮包等工作逐步被婚姻當事人所接受,婚姻登記服務滿意率進一步提高,不理性的離婚數量有所降低。


喪事減辦

實現基本殯儀服務全免費

據瞭解,對於喪事減辦措施濟南市積極推出多種方法倡導移風易俗推動綠色殯葬建設。“2020年1月1日起,濟南市戶籍居民亡故後,免費提供遺體接運、車輛和遺體消毒、遺體冷藏存放、遺體火化、骨灰盒等基本殯儀服務。減免補助標準由過去的630元提高到1300元。”濟南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處長孔天驕說。

除了實現基本殯儀服務全免費外,在農村殯葬活動,濟南市強化紅白理事會建設,將殯葬改革、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在城區文明治喪,不在家停屍祭奠,不在戶外搭設靈堂、播放吹奏樂曲,嚴格控制一次性花圈的使用。積極管控不文明祭祀行為,禁止在具備專用焚燒爐的殯葬服務機構以外場所焚燒冥紙或逝者遺物等祭祀用品,禁止在城市道路、廣場公園、居民小區等公共場所擺放、拋撒和焚燒祭祀用品,出現情況及時處理。

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濟南推行移風易俗,簡約而不簡單

據悉,濟南市倡導移風易俗,規範辦喪標準和流程,不擺筵席、不收禮金、不僱用樂隊、不沿街遊喪,以“播放哀樂、宣讀逝者生平、鞠躬告別”為主要內容的“追思會”深受廣大市民的推崇支持。

“我認為這種喪事減辦的方法非常好,之前都是花圈、社火隨意擺放,靈堂大棚佔據了小區和城市道路,哀樂和嘈雜聲持續不斷,因為治喪本來是件莊嚴的事,但因其帶來的諸多不便已經成為市民的頭疼事。”市民王先生說。

對於葬禮活動,濟南市還積極引導節地生態安葬。鼓勵根據當地風俗,繼續推廣原有先人紀念林、樹葬、原地深埋不留墳頭等生態安葬做法,切實滿足群眾安葬需求。

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濟南推行移風易俗,簡約而不簡單

“2019年,濟南市民政局組織2批150人在青島市舉行了骨灰撒海,參與群眾達600多人,同時注重加強宣傳引導,大力倡樹移風易俗、節地生態安葬新風。”孔天驕說。

在綠色殯葬建設中,濟南市還開展散埋亂葬專項治理。決定對城區和農村同步進行治理。目前,濟南市正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散亂佈局的傳統墓葬點進行定位固化;7月1日起,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濟南市各區縣依據工作臺賬加強巡查,確保不再新增散葬墳墓。堅持分類治理,尊重當地習俗和群眾意願,不搞“一刀切”,積極穩妥有序引導群眾遷移原有散亂佈局的傳統墓葬點,免費安置在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或按照“合規範、去墳頭、改臥碑、增綠化”等方式整治。

與此同時,濟南還加快公益性公墓規劃建設。將公益性公墓納入濟南市國土空間規劃,年底前完成《濟南市城區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規劃》編制工作。要求2020年,每個區縣至少建成1處區縣級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每個鎮至少建設2處鎮級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既可以滿足群眾安葬需求,也為治理散亂佈局的傳統墓葬點提供“出口”。

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濟南推行移風易俗,簡約而不簡單


清明節網上祭掃寄哀思

“心祭”大於“形祭”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人們的許多生活方式。3 月 13 日,濟南市發佈通知,暫停現場祭掃活動,倡導網絡祭掃。實際上,網絡祭掃並非只是疫情下的應急方式,也是伴隨著時代變化而出現的新的祭奠方式。

2020年清明期間(3 月 15 日至 4 月 15 日),全市所有殯儀館、公墓、骨灰堂等殯葬服務場所,暫停現場祭掃活動;暫停組織公祭、骨灰撒散、樹葬、 花壇葬等群體性活動。市民表示理解和支持,認為追思故人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情”。

“其實‘雲祭掃’往年也有,但是今年受疫情影響,現場祭掃全部暫停,改為‘雲祭掃’,從疫情的角度來說我和家人都挺支持的,因為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聚集。另外,我覺得心意比形式更重要,網上祭掃也是寄託哀思的好載體。”市民李林告訴記者。

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濟南推行移風易俗,簡約而不簡單

孔天驕告訴記者,自3月26日零點起,市民政局開通“雲追思·濟南祭掃網”以來。截至3月30日10時,網上祭奠平臺註冊用戶26970人,留言41035條,創建虛擬祭奠廳12060個,瀏覽量343521次。

除了倡導網絡祭掃活動外,濟南還開展代祭服務。以殯儀館、公墓、骨灰堂為單位,由工作人員代為開展一次集體祭掃。要求各經營性公墓清明期間必須做到集中清掃一次骨灰安放區、舉辦一場代祭儀式;提倡開展一墓敬獻一枝菊花活動。

濟南市殯儀館政工辦主任李澎告訴記者,從3月30日起,濟南市殯儀館和玉函山公墓工作人員將逐一祭掃逝者格位和墓穴,擺放鮮花,實現寄存格位“一格一花”、玉函山公墓“一墓一花”,代替群眾祭掃先人。在4月4日清明節當天,工作人員還將在玉函山安息園舉行“緬懷先人、寄託哀思、天佑中華、國泰民安”集體共祭儀式,由工作人員宣讀祭文、緬懷先人,並以敬獻鮮花、默哀鞠躬等方式,代群眾寄託哀思。

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濟南推行移風易俗,簡約而不簡單

清明節期間濟南市將禁止在城市道路、廣場公園、居民小區等公共場所擺放、拋撒和焚燒祭祀用品。在各殯儀館、公墓、骨灰堂全部張貼了《關於加強清明期間祭掃服務管理的通告》和“雲追思·濟南祭掃網”二維碼,並做好群眾到現場祭掃的解釋和勸阻工作。

記者瞭解到,自3月17日起,濟南市已通過手機短信為市民發送《關於加強清明期間祭掃服務管理的通告》有關內容;發動工作人員利用微信群、“朋友圈”,大量轉發清明節祭掃通告內容和網上祭掃信息,自3月26日起,每晚18:40-19:00濟南電視臺《濟南新聞》節目,滾動播放《關於加強清明期間祭掃服務管理的通告》有關內容和文明祭掃倡議;在全市200條公交線路、3400輛公交車,滾動播放《關於加強清明期間祭掃服務管理的通告》有關內容和文明祭掃倡議。

濟南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處長孔天驕告訴記者,下一步將密切關注清明期間祭掃工作形勢,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工作措施,靠前督導落實,不斷提高清明期間祭掃工作的服務管理水平。


記者:楚明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