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都·最氧三明】永安這6種鷹隼鴞類猛禽,你認識嗎?

  永安目前拍攝記錄到24種鷹隼鴞類的猛禽,它們雖然號稱猛禽,但是你猛然一看,它們更像是萌翻可愛的寵物,而實際上,它們就是我們俗稱的貓頭鷹,它們全部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今天一起來認識一下鴞形目鴟鴞科猛禽中的6種。

【中國綠都·最氧三明】永安這6種鷹隼鴞類猛禽,你認識嗎?

黃嘴角鴞

  體長18~21釐米,小型猛禽,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綠闊葉林和混交林中,有時也到山腳林緣地帶。夜行性,在夜晚和黃昏活動,白天多躲藏在陰暗的樹葉叢間或洞穴中。以鼠類、蜥蜴、大的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分佈於喜馬拉雅山脈、印度次大陸的東北部、中國南部、東南亞、蘇門答臘及北婆羅洲。國內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等地。圖為黃嘴角鴞白天躲藏在天然的巖穴中。


【中國綠都·最氧三明】永安這6種鷹隼鴞類猛禽,你認識嗎?

領角鴞

  體長20~27釐米,中小型猛禽,棲息于山地闊葉林和混交林中,也出現于山麓林緣和村寨附近樹林內。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通常單獨活動。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樹上濃密的枝葉叢間,晚上才開始活動和鳴叫,鳴聲低沉。它會站在顯眼的地方,好奇心強,不甚怕人。主要以鼠類、甲蟲、蝗蟲和鞘翅目昆蟲等為食。


【中國綠都·最氧三明】永安這6種鷹隼鴞類猛禽,你認識嗎?

紅角鴞

  體小19釐米,小型猛禽,相貌十分符合公眾對貓頭鷹形象的印象,圓臉龐,大眼睛,還有一雙直立的“耳朵”(耳孔附近生長的羽毛),據說可以促進聲波聚焦。它們白天大多數時候都呆在樹蔭深處,靠保護色取得安全。晨昏和夜間出來捕食大型昆蟲和小型齧齒類動物。圖中樹洞裡探出頭的是繁殖期守護洞內巢窩的成鳥。天寶巖保護區內可見。


【中國綠都·最氧三明】永安這6種鷹隼鴞類猛禽,你認識嗎?

褐林鴞

  體長46~53釐米,中型猛禽,夜行性,喙堅強而鉤曲,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棲息於亞熱帶山林,包括山地闊葉林和混交林中,尤其喜歡河岸和溝谷森林地帶,也出現於林緣疏林和灌叢地區。常成對或單獨活動,性機警而膽怯,稍有聲響,即迅速飛離。主要以齧齒類為食,也吃小鳥、蛙、小型獸類和昆蟲,偶爾在水中捕食魚類。天寶巖保護區內可見。


【中國綠都·最氧三明】永安這6種鷹隼鴞類猛禽,你認識嗎?

領鵂鶹

  體長14~16釐米,小型猛禽,面盤不顯著,沒有耳羽簇。棲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緣灌叢地帶,除繁殖期外都是單獨活動。白天能在陽光下自由地飛翔和覓食。晚上還喜歡鳴叫,幾乎整夜不停,鳴聲較為單調。休息時多棲息於高大的喬木上,並常常左右擺動著尾羽。主要以昆蟲和鼠類為食,也吃小鳥和其他小型動物。繁殖期為3-7月,但多數在4-5月產卵。通常營巢於樹洞和天然洞穴中,也利用啄木鳥的巢。


【中國綠都·最氧三明】永安這6種鷹隼鴞類猛禽,你認識嗎?

斑頭鵂鶹

  體長20~26釐米,中小型猛禽,但已是鵂鶹中個體最大者。棲息於平原、低山丘陵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帶的闊葉林、混交林、次生林和林緣灌叢。大多單獨或成對活動,主要為夜行性,有時白天也活動,能像鷹一樣在空中捕捉小鳥和大型昆蟲,嗜食昆蟲和鼠類,對農林業有益。


溫馨提示:

  正處春季,各種鳥兒進入繁殖季節,每年的五六月份也是貓頭鷹的繁殖期,這個階段有很多小貓頭鷹在學習飛翔的本領,而貓頭鷹大多為夜行動物,白天它們的行動能力相對較差,因此那些小貓頭鷹白天從樹上不小心掉下來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我們把它撿起來,或者送到別的地方反倒是對它的成長不利。人們將小貓頭鷹領回家進行人工餵食,有的小貓頭鷹也不會好好吃,救助難度很大。建議網友,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確保小貓頭鷹安全的前提下,就近放到草叢裡或者小灌木叢中。一般情況下,它們自己會想辦法也有能力爬行回窩,或者在父母的幫助下可以重新回窩。大家千萬不要好心辦壞事。

通訊員:廖金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