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有多大?

玩去咯有我


01

父親在家庭中的樣子,影響孩子的未來

很多爸爸都不喜歡做家務,並找出種種藉口來逃避,比如工作忙啊,要應酬啊,要賺錢養家,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但是,你知道嗎?你的每一次逃避,都一點一滴地影響著女兒的未來。

英國哥倫比亞大學做過一個實驗:觀察了326名七至十歲的孩子,以及他們的父母,研究家務量及分配對孩子的職業選擇,結果令人吃驚:

如果爸爸從來不做家務,女兒腦海裡就會產生男女不平等的觀念,繼而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只敢選擇那些護士、家庭主婦之類的女性傳統職業;

如果爸爸在家裡和媽媽共同分擔家務,洗衣做飯照顧孩子,無所不做,女兒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就不會受性別思維的束縛,她們敢於挑戰軍官、CEO之類的傳統男性職業。

爸爸乾的家務活越多,女兒的職業選擇就越大膽越多樣。

也就是說,如果爸爸們不是把男女平等當作口號掛在嘴上,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落到實處,則更容易激發孩子們的性別平等價值觀,從而讓他們的職業選擇變得多樣化,讓他們的未來變得豐富多彩。

這一研究結果,顛覆了人們的傳統觀念,可能很多爸爸都認為,自己做不做家務無所謂,只要在事業上努力打拼,做一個成功人士,就會給孩子傳遞正能量,讓他們變成刻苦上進,敢於拼搏的人,但事實卻正好相反:

真正決定孩子未來的,居然是爸爸們家務量的多少,真是細節決定成敗啊。

如果你對這個研究結果有質疑,完全可以看看你的周圍,找出無數個真實的案例。看看你的同事朋友和鄰居們,有多少男人真正地承擔了家中一半的家務活,再看看他們的女兒,目前都做著什麼職業。

略一觀察你就會發現,男人們承擔的家務量非常有限,大多數的家務,還是由女性來完成的,而女孩們的職業也很單一,她們總是樂於選擇做幼教,做護士,做舞蹈演員,做全職主婦,很少涉獵管理、金融等領域。現在管理行業男性一統天下,很少見到女性的身影,就是最好的佐證。

把時間跨度再拉長一點,就會發現一個更有趣的現象。

比如我們的爺爺輩,那一輩的男人在外無所不能,在家卻都是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主兒,相應地,他們的女兒,我們的媽媽輩,她們的職業選擇真的很狹窄,總是拘泥於做售票員、做教師。

而到了我們的父親輩,他們或多或少地因為各種原因參與到了家務勞動中來,他們的女兒,我們這一輩的女性,職業選擇就變得寬廣了不少,湧現了一批企業高管、成功商人。

都說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其實,爸爸也一樣

,那些希望女兒將來成龍成鳳的爸爸們,趕緊拋棄錯誤的思維,從現在開始,放低姿態,投入到家務勞動中來,讓那些五花八門的藉口都拉倒。

02

為什麼爸爸要幫忙帶孩子

現在的男人,大多數都以工作忙為由,把照顧孩子的重任完全交給了媽媽。趙薇的老公可謂日理萬機,有次趙薇不在家,老公黃有龍帶女兒去餐廳,由於需要談工作,他便與工作夥伴邊吃邊聊,女兒調皮的在飯桌前不時的與他撒嬌玩鬧。

雖然和他人的聊天被打斷,且對方已經面露不悅,但是他仍舊哄完孩子之後才繼續聊天。

有些工作,晚些做並不會讓你失去什麼;而孩子的成長,錯過就不再擁有!

父親作為一名男性,與生俱來的角色屬性使得他們不太懂得與女孩子相處,一開始接觸自己的女兒時,都會有陌生感。

其實,爸爸與女兒的情感,從小嬰兒聽到爸爸的第一句嗓音時起,你們之間就可以開始培養了!

1. 嬰兒時期:換尿布、餵奶粉、擁抱

給寶寶換尿布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爸爸在給寶寶換尿布的過程中,通過溫柔的動作和輕聲細語,無形之中和寶寶完成了一次交流,會更加增進爸爸與寶寶之間的親密感。

“有奶就是娘”這句話,是對寶寶感情依託的最好描述。寶寶們為什麼容易粘著媽媽?因為媽媽讓他們餓不死啊。

爸爸輕柔地把女兒抱在懷裡,然後喂女兒喝奶粉,會讓寶寶漸漸熟悉爸爸的面孔,從而更容易接受爸爸的安撫。

把寶寶抱在懷裡,再溫柔地哼唱幾句小曲,輕柔的晃動著寶寶,寶寶就在感受爸爸的親密感中慢慢入眠了。

一定要經常陪寶寶聊天。寶寶只有聽到大人的聲音後,才會產生交流的慾望,孩子的語言發育能力才會更加成熟。

爸爸的聲音與媽媽不同,他的低沉更容易讓寶寶興奮,久而久之,寶寶就會對爸爸的聲音產生親近感,從而對爸爸更加親密。

2. 幼兒時期:讚美她、關心她

這個時期的女孩,充滿了探索慾望,她們會想要逃出媽媽的懷抱,更多的走進父親的世界。

父親的一句讚美,勝過母親的一百句。女兒會通過爸爸的讚美和肯定來獲得自信。當然,過多的讚美會降低讚美本身的價值,爸爸一定要通過平時和女兒的相處,找出值得表揚的細節,給女兒一份發自內心的讚美。

女兒都渴望得到爸爸的關注。在感受到爸爸的關心後,她們往往會更有自信。爸爸不僅要關注女兒的學業,陪她寫作業,幫她檢查作業;還要更多的關注她的生活,看她交的朋友都是什麼樣的,並在必要時給女兒一些建議。

當爸爸關心女兒所關心的事情時,女兒才能感覺到爸爸的關心,父女倆之間的感情才會更加深厚

3. 青春期:尊重、認可

當女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由於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會對爸爸產生一定的疏離感。怎樣將這種疏離感最小化,是各位爸爸努力的方向。

青春期的女兒已經不是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女孩了,她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爸爸出於保護女兒的心態,阻止女兒去做她喜歡的大多數事,便很容易引起女兒的反感。對於女兒喜歡的事情,只要無傷大雅,請爸爸尊重女兒自己的選擇。

而且,爸爸還是女兒生命之中接觸到的第一個男性,女兒也很希望能夠得到爸爸的認可,從而自信的與異性進行交往。爸爸要學會適當的鼓勵她、表揚她,小到她今天換了個新發型,大到她的學校論文。

寫在最後

父親與女兒,家庭與孩子,總會隨著時間和成長,漸行漸遠。

但潛意識裡沉澱下來的認知與習慣,早已悄無聲息地,變成了孩子對未來關係的期待。

當父親站在小路的這一邊,看女兒漸漸消失在小路拐彎的地方,他目送的不僅是至親至愛的背影,還有藏在背影裡如影隨形的自己。


李老師淘寶貝


在孩子的世界裡,媽媽更多的是安撫他,使他平靜下來;而父親是紀律和威嚴的代表,是引領孩子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的最重要的人。毫不誇張的說,父親對家庭成員越冷漠自私,孩子就越糾結痛苦。父親要越是對家庭成員體諒關心,孩子也會越堅強自信。

01 父親對家庭的態度,影響著孩子的職業生涯

看了《歡樂頌》第一部,我曾跟一個朋友談起,樊勝美這個角色的能力其實很強,但是受限於家庭,不能好好發揮,才被定為成“辦公室油條”,有點可惜。

朋友點點頭表示贊同,說這個設定很真實很諷刺。樊勝美全家都只知道從她身上獲取利益,一直壓榨她,當她是生財工具,怎麼可能把她培養成積極進取的人。

朋友還說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他們公司裡,那些沒主見,什麼事都能上司安排,畏手畏腳的員工,多數家裡都有讓他們很害怕,控制慾很強的父親。

而總是跟公司裡的同事吵架,頂撞領導,喜歡給別人挑毛病,在背後抱怨公司不好的員工,跟他們相處久了你也會發現,他們多半是跟家裡人的關係很糟糕。

所以,現在越來越多公司在面試的時候,也會問問應聘者,他的家裡人是什麼職業,跟家裡人的關係怎麼樣。

後來看過一篇有關心理學的文章,我相信了朋友的觀點,人類在職場的表現真的很大程度上都在於父親的影響。

那篇文章是這麼解釋的,父親代表著規則,領導,權威。因而,在人類進入職場之後,在潛意識中,不知不覺的也會把領導,看做是自己的“父親”。也就是說,人類在職場中,往往會把自己家庭中對父親的那種認知和態度轉移到領導身上。

同理可得,害怕父親,連跟父親正面遇到時都怕得抬不起頭的人,會在職場中唯唯諾諾,隱藏自己的想法,領導說什麼就是什麼。而那些看不起自己的父親,在心裡討厭自己父親的孩子,會有意無意地跟領導對著幹,暗地裡想看公司的笑話。

國外有研究者還曾做過另外一項實驗,他們挑選了326名7-10歲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研究他們每個家庭的家務活的分佈情況對孩子們職業選擇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

在爸爸不做家務的家庭裡,女兒的職業多是諸如教師、護士之類的職業。這是因為她們的記憶裡早早就留下了男女不平等的意識,繼而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只敢選擇這種偏女性的傳統職業。

而在爸爸願意主動分擔家務、照顧孩子的家庭裡,女兒的職業卻多是軍官、CEO之類的職業。因為家庭環境的原因,他們不會受到性別思維的束縛,所以她們才敢於挑戰傳統男性的職業。

換句話說,爸爸對家庭的態度、做法對孩子職業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職業選擇,還影響到孩子在進入職場之後對待領導,對待團隊的態度。甚至影響到孩子整個的職業生涯。

一個家庭,如果希望孩子能夠成為成功的,有主見的,有創新能力的人。那麼,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讓孩子的爸爸成為孩子心中可信可愛的夥伴。

02 父親對家庭的態度,影響著孩子的處世方法

之前央視拍過一部叫做《鏡子》的紀錄片。將近90分鐘的片子裡面記錄了幾個被父母當成“問題少年”送進訓練營的孩子的故事。

其中有個叫澤清的14歲孩子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處於青春期,本該在學校裡讀書的他,卻整日沉迷於在網上下軍棋,甚至已經輟學了很久。

澤清的媽媽是一位高學歷的醫者,曾經還出國進修過數次。而他的爸爸是個地方官員,社會地位也頗高,家庭生活可算是過得無憂無慮。

照此看來,他們的家庭應該是蠻幸福的,但是澤清媽媽在面對鏡頭的時候,卻聲淚俱下,講述她是怎麼被這個14歲的孩子暴打的。

她說,由於兒子沉迷下軍棋一直坐在電腦前哪也不去,她怕兒子肚子餓了對身體不好,就把做好的飯菜給兒子端過去。但是兒子居然罵她賤,還抓著她的頭髮把她的頭往牆上撞。

有一次她因為在家做家務打擾到兒子玩軍棋,兒子就狠狠地打了她很久,她大聲求救,而丈夫居然在旁邊主臥床上躺著,直接懶得管。最後,兒子用凳子砸了她幾下之後,丈夫才不耐煩的從床上起來,把他們拉開。

片中,被提及澤清的狀況的時候,澤清的爸爸居然認為孩子確實需要改變,但他自己沒有什麼需要改變的。然後指責自己的妻子,說她什麼事兒都嘮嘮叨叨的沒完,很煩。每當說不過妻子的時候,他也會選擇暴力解決。

暴力,讓做丈夫的他得到了短暫的清靜。可是,也養出了一個凡事靠暴力解決問題的兒子。他的兒子好比是他的一面鏡子,把他醜陋的一面完全展現出來,但他卻堅信是鏡子出了問題。

也許澤清的媽媽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變,需要調整,但造成澤清如此暴力的根源,卻還是澤清的爸爸。

一個父親怎樣解決問題,肯定是會影響到家裡的孩子的。遇到問題喜歡大吼大叫,用暴力解決的父親,一定會有一個性情急躁,沒有耐心的孩子;遇到問題喜歡沉默不語,用遊戲、悶酒逃避壓力的父親,一定會有一個優柔寡斷,不善溝通的孩子;遇到問題剛愎自用,不考慮他人感受的父親,一定會有一個內心叛逆,缺乏理性的孩子。

一個家庭如果希望孩子待人更友善,處世更通達,那麼最先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的爸爸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人,一個樂觀積極的人。

03 父親對家庭的態度,影響著孩子的感情生活

我的同事小冰是個90後,雖然年紀輕,但感情生活飽經滄桑,相當坎坷。她總是想找到腳踏實地,又可靠的男朋友,但又每次都輕易被“渣男”的花言巧語所吸引而動了真心。

我曾經問她,既然你已經知道對方是渣男,為什麼你每次都那麼容易上當,而且對他們還這麼委曲求全?

她回答:“我就像個流浪的小貓小狗,雖然一直指望著誰能把我抱回家養著。但總是孤孤單單的,每當有人喂口吃的,摸一把抱一會,給我一點小甜頭,我都會很感動。”

一個正當妙齡,長相甜美的姑娘,竟然把自己比作流浪的小動物,並在感情中如此輕視自己。出現這樣的情況,通常就是她的原生家庭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

其實,小冰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原因就是小冰的父親出軌了。她父親是個蠻有魅力的男人,瀟瀟灑灑,喜歡旅遊攝影,能歌善舞。而她的母親卻比較內向,不太愛說話,也不太愛出門。

小冰小的時候她的父親經常帶她去玩,父親身邊總是有個阿姨陪著,阿姨沒事兒也經常逗她玩。後來才知道,那個阿姨就是父親出軌的對象。

在這之後,小冰父母就離婚了,父親也馬上就跟那個阿姨再婚了。小冰母親則變得愛抱怨,暴躁易怒,動不動就跟她說父親的種種不是,並要求她一起大罵父親。雖然她內心還是很喜歡爸爸,但她不忍母親傷心,只敢偷偷想父親,極少跟父親聯繫。

小冰說:“適應沒有父親的生活,就像適應一種殘疾,當時很痛很痛,後來就沒感覺了。反倒覺得媽媽一直嘮嘮叨叨過不去,真可憐”。

這個姑娘痛恨出軌,但是卻寧願折磨自己,也不願意提分手。是她父親讓她認為,出軌是男人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果想得到愛,就必須忍受。

小冰的故事有點極端,但絕非個例。每個父親對女兒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養育者,更是女兒生命中第一個男性形象,女兒跟父親的關係,就是她們生命中第一段與男性建立的關係。

這個關係是否親密,是否健康,是否讓孩子感覺到安全自在,都影響著她日後與異性建立親密關係的狀態。

一個家庭,如果爸爸是媽媽身邊的好丈夫的話,可以成為孩子心中好男人的模板,那孩子在尋找伴侶的時候也會向這種可靠的類型靠近,那樣孩子以後的婚姻也會更幸福。

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證才能上崗,卻是一份非常考驗人的,並且需要花費一輩子去做好的事業。也許不是每一個父親都有條件給孩子最好的。但每一個父親,都應該去給孩子最深的關懷和依靠。因為,父親對家庭的態度裡,藏著孩子未來的人生。


專注孩子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和家庭親子關係處理,關注頭條號【愛飛親子】,百萬家庭的共同選擇。


愛物志




父親與母親的教養方式不同

嬰兒在六週時或甚至三週便可分辨出父親和母親。他們的行為幾乎也表現出這種區別,母親陪伴時會較為安靜;父親出現時會較為興奮和激動。每個母親都有自己獨特的抱孩子的方式,並且十次有九次都會以相同的方式抱起孩子;而父親則十次有九次以不同的方式抱孩子,甚至會將嬰兒頭朝下抱起來。即使母親外出工作,父親在家照看孩子也是如此。母親在與孩子玩耍時較喜歡使用玩具;而父親則喜愛用自己的身體當作孩子的爬杆或搖馬。

  這種區別在整個童年早期都十分明顯。父親幫助孩子"培養獨立性",比母親更放心讓孩子爬出的距離平均比母親容許的距離多一倍,然後再把他們抱回來。當孩子面對新事物,如一隻狗、一個陌生人或一個新玩具時,母親會本能地靠近孩子,讓孩子感覺到可以得到保護;父親則傾向於站在一邊,讓孩子自己去探索。這兩種撫養方法--保護和挑戰--都有助於孩子的情緒發展。研究顯示,父親積極參與照顧的孩子在與父母分開或遇上陌生人時哭得較少。

  一些剛入學的孩子普遍反映,每次考試結束後,母親關心的往往是分數,是孩子在班裡的名次,父親關心的則是孩子的考試水平,有沒有受到緊張心理的影響。孩子考得不理想時,母親的常見反應是要孩子縮減遊戲活動時間,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功課上,父親則建議孩子暫時通過遊戲和遠足來釋放自己的沮喪心理。這些都是父母在教養方式上的不同。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

  1.父親影響孩子性別角色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父親與孩子的相互交往,在與母親-孩子交往相襯托和對比的情況下,有助於孩子對男性和女性的作用和態度產生理解;這方面如果沒有父親的參與,男孩的男性特徵和女孩的女性特徵都將因沒有鮮明對比而受到削弱。4歲前不與父親一起生活的男孩在性別角色上趨於女性化,同時,早期失去父愛的女孩在女性角色的形成上也受到影響。

  2.父親影響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

  由於父親引導孩子參與的遊戲往往較多是運動性、技術性和智能性的。父親較多以他們固有的男性特徵,諸如獨立性、進取性、合作性、自信心等影響孩子。他們熱情、寬厚、敢於冒險、勇於堅持等特徵,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和學習。這就與孩子從母親的性別特徵中得到諸如關心別人、同情心、溫和、善良等方面的潛移默化結合起來,形成孩子較完善的人格基礎。

  3.父親影響孩子認知的發展

  孩子經常從母親那裡學到語言、生活知識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識,而父親經常通過運動操作,諸如修理車輛、機械、使用工具、修整園林等活動,使孩子對動手操作更感興趣,這就激起兒童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創造性以及求知慾望。有研究發現,父親與孩子交往的數量與孩子的智商有正相關(也就是交往數量越多,孩子的智商越高)。研究還發現,早期失去父愛的男孩,在認知模式上趨於女性化。

  4.父親對孩子社會行為的影響

  父親與孩子為伴往往能擴大孩子的社會活動範圍和社交內容,影響孩子的社交興趣和需要。這就有助於孩子積累社交經驗和社交技能。父親引導孩子游戲,與之頻繁的交往,激起孩子的積極反應和興趣。這類交往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雙方更多以平等的、有來有往的方式進行,從而有助於孩子理解對方語言、體會對方感情,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在此期間,孩子不但學習了行為準則,而且懂得了許多社會交往技巧。


小熊藝術


一個懂得自律,懂得包容,愛家庭,愛親人,具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品行良好的男人,一定是一個好父親,其子女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會效仿而來。孩子的堅強,擔當基本上都是來自於父親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