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瓜州繡娘:納鞋墊“副業”漸變增收“富業”

<article>
甘肅瓜州繡娘:納鞋墊“副業”漸變增收“富業”

今年,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依託資源優勢,支持脫貧戶因地制宜發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為主的“五小”產業項目。圖為當地“繡娘”納鞋墊,增加收入。 杜瑩傑 攝

中新網蘭州4月1日電 (鄧曉旭 杜瑩傑)做模子、打麵漿、粘布、貼面、鑲邊、繡花……農村“繡娘”宿曉花將待裁剪的幾塊廢舊布料疊在一起,剪刀唰唰一剪,大樣已成。“接下來就要用花線一針一線繡花了,這是最費功夫,也是最費神的一個環節,決定著納好的鞋墊能否成手工製品中的精品。”她說。

宿曉花是甘肅酒泉市瓜州縣鎖陽城鎮北橋子村村民,家裡種了60畝地,養殖牛羊也有80多隻,她經常在忙完農活後抽空納鞋墊,因其繡出來的鞋墊圖案精巧美觀,深得親朋好友認可。

“手工鞋墊質量好,花色也很豐富,我把繡好的成品發到微信群和朋友圈,詢價購買者諸多。”宿曉花說,自疫情發生以來,不能外出的她就在家裡邊繡邊賣,一雙鞋墊賣30元,如今已賣出40多雙。

甘肅瓜州繡娘:納鞋墊“副業”漸變增收“富業”
圖為瓜州縣鎖陽城鎮“繡娘”隊伍納好的鞋墊成品展示。 杜瑩傑 攝

“沒想到民間傳統手藝能有收入,還成了貼補家用的一種方式。”宿曉花納鞋墊經歷了從“副業”到“富業”的轉變。在得知瓜州縣出臺“五小”產業扶持辦法後,她緊抓發展機遇,在村子組建起一支“繡娘”隊伍,帶領村上婦女們一起“靠手藝賺上了納鞋墊的錢”。

“繡娘”隊伍成員之一邵銀花說,“往年過年串門走親戚,今年宅在家卻閒不住,‘秀娘們’電話商量一番後,便在各自家中開工了。”她指著已經繡好的20多雙成品,打算再多繡幾雙一起賣。

今年,瓜州縣鎖陽城鎮依託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特色產業和文化旅遊產業,結合脫貧攻堅重點工作,爭取“五小”產業幫扶項目資金,支持脫貧戶因地制宜發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為主的“五小”產業項目,實現種植養殖和副業兩手抓,增加貧困戶收入。

瓜州縣鎖陽城鎮黨委書記張東昇說,按照“草畜強鎮、旅遊興鎮、生態立鎮、文化活鎮”的思路,積極爭取項目,讓鎮上的“巧婦”發揮特長,做些編制小飾品,待旅遊旺季時通過銷售手工製品的方式增加收入,同時以村容村貌改造為突破點,動員農戶發展民宿和農家樂。

該村村民楊娟做得一手好菜,看好周邊獨特自然風光的她計劃開一家農家樂,“養些兔子和土雞,再種上苜蓿和新鮮蔬菜,農閒下來能多增加一份收入。”

目前,瓜州縣鎖陽城鎮在尊重貧困戶發展意願的基礎上,為全鎮1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量身定製“五小”產業發展方案。今年以來,該縣已對80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產業政策宣講,點對點解答疫情防控條件下產業建設的思路措施,現場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最大限度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