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決定命運,家長要注重“成長型思維”,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

前不久,朋友們帶著孩子聚在一起玩耍。A媽媽的小女孩安安今年5歲,和大夥玩得不亦樂乎。後來幾個孩子在一幅大幅的拼圖前通通都犯起了難,其他的孩子都是表現得很是煩躁不安,將小圖片翻來覆去又扔掉,到後來直接就拋棄了,宣佈放棄。

但是年紀小小的安安卻是截然不同,她遇到這樣的挑戰甚至更加的興奮活躍,一個人趴在拼圖前,開動腦筋的思考投入其中。遇到困難也會詢問我們的意見。這不得讓我們這些媽媽好一頓羨慕,為什麼我家的孩子就不能面對困難也能迎難而上呢?

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們很多時候可以通過觀察孩子面對困難時的行為態度,揣摩出孩子不同的思維模式。而孩子的思維決定命運,家長注重"成長型的思維",才能培養出面向未來的孩子!

思維決定命運,何為"成長型思維"呢?

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就研究得出了人們具有兩種思維模式——成長型的思維模式和固定性思維模式。她從最簡單人們的反應入手:人是如何因對失敗這件事情的。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面對困難時:他們不容易放棄,會迎難而上並且在對自己有挑戰性的任務中享受到成就感的樂趣。會開朗的去尋求幫助,抓住機會冒險,復原能力也比較強;哪怕是跌倒了,也會自己爬起來,吸收經驗來提升自我。更加的關心自身的成長和提升,在懵懂中自願接受困境,不排斥批評和建議。

思維決定命運,家長要注重“成長型思維”,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

成長型思維的反面則是固定性思維:這類思維模式的孩子規避挑戰,不願意接受事實害怕變化,他們看到的更多的是限制而不是機會。面對困境感到無能無力,不喜歡虛心請教也不願意接受批評。覺得努力也是無用功,寧肯留在舒適圈葛優躺。

思維決定命運,家長要注重“成長型思維”,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

韋爾克教授看來,孩子有意識或者是無意識的思維方式其實蘊含了無限的能量,而一個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他們的未來更加無限精彩,更容易摘獲成功。

因為固定性思維的孩子總是害怕是怕,沒有自信,當孩子突破自我走出舒適區學習和挑戰,大腦的元神經也在聯結髮展。長久下去他們成功轉變成"成長型思維",立足未來!

如何讓孩子獲得成長型思維,按這四步走!

那很多家長就會焦急的問:"我家孩子就是典型的固定性思維,那是不是就無法改

變了,那這該怎麼辦?"

1、 接受自我

改過自新最開始就是接受自己的缺點和固定性思維。讓孩子能勇敢的承認自己的不足和一部分的固定性思維,這沒有什麼可羞愧和不齒的。告訴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思維模式也還是成長型和固定性的混合。

我們接受缺點卻不是放任自流,不能接受高頻率的固步自封出現,因為固定性思維壓倒性出現就會帶來許多危害。

2、 觀察激點

接下來就是要觀察孩子,到底是什麼事情觸發了其固定性思維模式,固定性思維人格在什麼時候會準時出現?

他是不是在面對艱難的困境挫折時就低頭認輸,還是在對待極其優秀的人時或者是完美的事件。就砰的一聲激發了孩子固定思維模式機制,只有讓孩子瞭解自己為什麼會出現固定思維,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然,父母可不能過早評價,要仔細觀察喲!

3、 命名定義

固定性思維模式有很多種,因為出現的時間、地點和誘因各式各樣。父母可以給孩子出現的固定性思維模式人格分類命名然後就具體描述它:出現原因、地點和時間以及是怎樣對孩子造成影響的。

如果孩子不願意介紹自己的原因,那就需要家長觀察並歸納總結了。

4、 教育反思

最後,父母已經知道了激發固定性思維模式的原因和點,並能詳細的瞭解每個的不同。需要給孩子進行最終的教育和反思空間了。

當出現了誘因事件,保持高度警惕,當不可避免出現就要阻住孩子並說服,告知具體的原因。和和他一起面對困難,哪怕知道會失敗也要試一試,我們就是孩子的安全感加油站。

思維決定命運,家長要注重“成長型思維”,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

用成長型的思維模式鼓勵孩子,勇於挑戰,抓住機會和冒險旅程,養成堅毅不言棄的性格。

那到底該如何落實到生活中去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

1、讚揚要有技巧

很多家長會犯固定性思維的讚揚錯誤,過於誇大智力和天賦的讚揚讓孩子不知不覺中也學會了甩鍋。耳濡目染也就成了固定性思維,是我自己不夠聰明所以不行,而不是努力沒達標所以失敗。這可是在扼殺他的成長型思維。

要誇獎孩子努力和嘗試的過程,針對一件事具體的表揚,讓孩子真切的明白到底是哪裡做的好。如:"寶寶不錯,可以自己努力吃完一碗飯了!""你這次數學考的還行,卷子的題目偏難還能做得這麼好,也沒有犯低級的錯誤,再接再厲!"

否則,過於浮誇和敷衍的誇獎和空泛的讚揚,會讓孩子迷失自我,也不會看中你的廉價表揚。對孩子努力過程的讚揚,才會增強孩子的抗挫能力。

思維決定命運,家長要注重“成長型思維”,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

2、允許孩子犯錯

很多要強的父母不允許孩子犯錯,將事情的結果和失敗看的非常重要。覺得孩子犯錯,父母和孩子一起丟臉。

其實,從錯誤和失敗中,可以找到孩子絕佳的成長機會。如果逃避不承認失敗,也就是放棄了進步和吸收經驗的機會。

思維決定命運,家長要注重“成長型思維”,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玩鬧中打碎花瓶,考試時犯了低級的錯誤,忘記帶上課的課本,練了很久的鋼琴曲還是出錯等;父母面對沮喪的孩子,不僅要理解人無完人,還要引導孩子如何少犯,而不是不犯錯誤。

"錯了也沒關係,但是孩子,你在這裡跌倒了一次可就不要再跌倒了,你這次看錯了題目,那麼下次就要認真的讀題目,知道嗎?"

3、撕掉孩子標籤

"怎麼這麼蠢,這點小事也做不好!""你說說,你除了看電視還會什麼,你就是學渣你知道嗎?""你太懶惰了,看人家怎麼這麼勤奮?"這種帶有貶義的標籤貼在孩子身上,對於孩子的自我認知發展十分的不利。久而之久,孩子也就認同你給他貼的標籤,還會振振有詞:"你都這樣說了,那我就是這樣的人。"

多用積極的正面語言就如同春風過境,比如換成:"其實你是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的,只有你肯花足夠的時間,媽媽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你的時間分配不太合理,你是大孩子了,要學會自律!"告知孩子該如何做,才能做的更好。

思維的方式態度就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境界,讓孩子學會成長型思維模式,也就是讓孩子立足未來,面向挑戰。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不甘平庸,努力拼搏的精神。抓住這個機會,讓孩子成為一個平凡卻不平庸的孩子。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