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郁達夫之“眼”看婁燁深處—春風沉醉的夜晚

【春光乍暖鴨先知,男歡女愛正當時】

爛熟的春光,帶著了沉酣的和熱,流露在錢塘江的綠波影裡,江上兩岸的雜樹枝頭,樹下的泥沙地面,都罩著一層嫩綠的絨衣,有一種清新的香味蒸吐出來。四月初的午後的陽光,同疾風雷雨一般,灑遍在錢塘江岸村落的空中。澄明的空氣裡波動著的遠遠的蜂聲,絕似誘人入睡的慈母的歌唱,這正是村人野老欲伸腰偷懶的時候,這也是青年男女為情捨命的時候。——郁達夫

王平與江城的愛是無法言說的,我愛你與你愛他都是交媾時的隨口情話,但真正的愛流於二人往來的“伊甸園”中,兩人散步、抽菸,隨意而自然的攜手,在低沉的暮雲下,在漫流的小河旁,在春風中瘋狂搖曳的細柳旁盡情詮釋著二人不被世俗相容的深愛。

江城是個剋制又放肆的極端男子,他可以為了成全愛人與妻子的平靜選擇決絕退出,又可以為了發洩混跡於同志酒吧,於尋歡作樂中咂摸內心的孤獨。王平因不能忍受分手而割腕時,江城倒在就把的衛生間痛哭失聲,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離開,自己卻只能用壓抑的哭聲表達對世俗的抗議。

而與跟拍他的攝影師羅海濤的再次愛戀,是江城派遣和王平分手痛苦的第二選擇,這個曾經受僱與王平妻子的男人羅海濤,也在不斷跟蹤觀察中陷入江城的生活,並體驗著另一種感情的刺激。而這段感情也註定是無疾而終的。江城就像過客,總會在生命中遇見一些人,然後相愛,最終離開。

【喧鬧世界裡一個人的孤獨】

在稠人廣眾之中,感得的這種孤獨,倒比一個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得的那種孤獨,還更難受。看看他的同學們,一個個都是興高采烈的在那裡聽先生的講義,只有他一個人身體雖然坐在講堂裡頭,心想卻同飛雲逝電一般,在那裡作無邊無際的空想。——郁達夫

影片整個是灰色壓抑的,正如壓抑的內心。影片中不斷出現各式人在街上走動的場景,在眾聲喧譁中,孤單寂寞如影隨形。江城是孤獨的,儘管他不愛女人,但他卻完全理解女人,正因為理解,他在王平妻子爆發後,選擇與王平決裂,還二人以平靜。羅海濤女友無法理解三人行的“和諧之旅”時,是江城,默默的陪坐在旁,陪她唱“那些花兒”,理解和寬容讓他總是退出打擾過別人的世界,在燈紅酒綠中留下歌,光影綽綽間留下自己迷離的舞姿,然後一個人殘忍而決裂的繼續砥礪前行。儘管傷口已遍佈心上。

【也罷,渾渾噩噩生吧】

若有一個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 若有一個婦人,無論她是美是醜,能真心真意的愛我,我也願意為她死的。 我所要求的就是異性的愛情! 蒼天呀蒼天,我並不要知識,我並不要名譽,我也不要那些無用的金錢,你若能賜我一個伊甸園內的“伊扶”,使她的肉體與心靈,全歸我有,我就心滿意足了。——郁達夫

影片結尾,發黃的畫面上白色的字,豎著的字在灰紙的映射上力透紙背,就像片中的各式人物遊走在灰暗的天空下,無所謂風景,無所謂人物,都是這枷鎖遮罩下的星光,渾渾噩噩,即便前行,仍舊在迷濛的天空下踽踽獨行,期待著天將明的時刻來臨。

散文裡,一個前途迷茫的寫作者搬進了一棟房子裡,和一個喪父的孤女勞動者同住,彼此的交流和生活,讓二人惺惺相惜,可是在殘酷的現實壓迫和無法預知的未來下,兩人無法在一起。而在電影中,異性換成了同性,生活的戲劇性,愛與恨的摩擦,夢幻與現實,刻意簡單的愛和放縱在生活磋磨下已物是人非。最終的現實是散文裡大宮女仍舊被欺辱,寫作者無法出人頭地,電影中所有的愛都是轉瞬即逝的。一如天空中罩滿了灰白的薄雲,同腐爛的屍體似的沉沉的蓋在那裡。即便雲層破處也能看得出一點兩點星來,但星的近處,黝黝看得出來的天色,好像有無限的哀愁蘊藏著的樣子。

【尾聲.郁達夫哀嘆】

只有這大自然,這終古常新的蒼空皎月,這晚夏的微風,這初秋的清氣,還是你的朋友,還是你的慈母,還是你的情人,你也不必再到世上去與那些輕薄的男女共處去,你就在這大自然的懷裡,這純樸的鄉間終老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