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老師的孫莊


孫老師的孫莊

孫同林老師的散文集

如東縣閱讀者協會將2020年確定為“閱讀素養提升年”,在“如東閱讀者2020”微信群內開展會員“天天好書薦不停”的接龍薦書活動,會員根據序號,每天在群內推薦1本書。

3月31日,輪到本土作家孫同林老師薦書,他推薦的是自己的散文集《草木鄉村》。《草木鄉村》繫結集於2017年9月並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作品描述了江海平原上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作品向讀者展現出一幅鄉村民俗風情畫。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部分讀友看到過《草木鄉村》,在群裡討論開來,引得沒看到的朋友心裡癢癢的,紛紛打聽哪兒有得買。

孫老師的孫莊

縣作協部分作家孫莊採風

在讀友中,我讀孫老師的書可能算是比較早的。好多年前,在圖書館邂逅他的《鄉村味道》,十分喜歡,借來讀過。後來,有機會認識孫老師,在第一時間擁有了《草木鄉村》,做了閱讀筆記。孫老師寫過一篇文章《我在孫莊等你》,文中的孫莊是這樣子的:白牆灰瓦的房子,如水墨畫般清新怡人;波光粼粼的小河清亮見底,路燈映照在水面上,微風一吹,燈影掀起層層漣漪,搖曳飄舞,恍若時光在呼吸;一片片農田多不太規整,或大或小,或方或斜,顯得自然,顯得原生態;土地上,或莊稼,或菜蔬,或樹木,沒有人為的鋪設,自然而然,互相點綴,恰到好處。

孫老師的新家在孫莊的集居點,他說:朋友,我在這兒靜候。晨露下了,我迎著朝陽等你。炊煙起了,我走到村頭等你。夕陽下了,我面對落霞等你。月兒上了,我沐著月色等你。等你!

看到文章的朋友,就嚷嚷著要去袁莊,要去孫莊。作家協會的領導順應民意,去年組織會員們到袁莊,到孫莊採風,參觀了孫老師的新居,見識了孫老師筆下的千畝特種蔬菜出口基地,接觸到孫莊的草木,與孫莊老人嘮嗑,品嚐孫莊的鄉村味道。我老實不客氣的,多吃了幾塊袁莊特色食品冷切羊肉,一高興,也作了首小詩。

孫老師的孫莊

鄉村風景

群裡討論熱烈,我就把自己的閱讀體會和小詩曬到群裡。孫老師將袁莊鎮文學協會的《鄉土風》報貼到群裡,其中有我兩篇隨筆(隨隨便便寫的即興小文)《江山也要文人捧》《美麗孫莊,我們來啦》。原來,因為《鄉村味道》《草木鄉村》,因為孫老師,我與袁莊、孫莊結下了不解之緣,寫的小詩名叫《我想終老孫莊》,最後幾句是這樣寫的:我想終老孫莊/冷切羊肉就米酒/還有詩書,三三兩兩。

有朋友開玩笑說,你想終老孫莊,有沒有跟蠶哥哥商量好啊。嘿嘿,問什麼傻話呢,自然是我在哪兒終老,他也必須在哪兒啊。是不是有詩和遠方的味道,不用去遠方,孫莊就有詩。

如果你沒空去孫莊,可以先看看《草木鄉村》,它既是對江海平原傳統文化的記錄,也是對本地正在消逝的傳統文化的挖掘和搶救。書中有茅針、蘆葦、皂莢、葫蘆、藿香、稻花;有天水茶、老酵饅頭、年糕、冷珍、海味、羊肉、滷水豆腐;有蚊煙、豆腐望子、夾路、水埠口、道情、囤子、蛙聲;有馬塘纖道、水車謠、打麥場、小竹林、故鄉鄰居;有鄉村的聲音,有河工的聲音,有母親煮粥的聲音和各個傳統節日的聲音;有許多城裡人和年輕人所沒有聽到過的鄉村草木的聲音。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看了書不過癮,要實地看看,這也好辦,孫老師在孫莊等你。泡一壺天水茶,唱一曲水車謠,打幾嗓子河工號子。過幾天去,可以吃到冷珍,可以拔幾根茅針;夏天去的話,喝的就是藿香茶,聽得到蛙聲,在水埠口釣到河蝦也說不定;秋天有稻花香,冬天有老酵饅頭和年糕香。反正,不管你什麼時候去,淳樸的孫莊人就會歡迎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