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苦與共!致敬最美面孔

“甘”苦與共!致敬最美面孔

“蘭州地鐵”週刊(蘭州晚報與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合辦)

3月31日下午,甘肅省最後堅守武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前線指揮部5人,第四批醫療隊112人,二批疾控隊20人,以及我省第一位抵達武漢開展工作的院感專家張浩軍,共計138人同機返回蘭州。至此,我省派出的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773名隊員、前線指揮部5名成員以及援助湖北疾控隊20人,總計796人全部安全返回。

出征時,仍是寒雪未化,歸來時,已是春暖花開,歡迎親愛的家人都平安回家。4月1日起,由蘭州日報社和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合辦策劃推出的“定格城市記憶”地鐵公益展——致敬疫情下的“最美面孔”也將亮相軌道1號線西站十字站。除了勇敢逆行的“白衣勇士”,我們也向身邊的街道社區幹部、志願者、黨員先鋒、交警城管、環衛工人、城市建設者、物業“管家”、快遞和外賣“騎士”,以及每一個為疫情防控做出積極貢獻和自我犧牲的蘭州人致敬。

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

1月24日,除夕,但對你而言,這一次,夜的盡頭不是家。

在開往南方的那列高鐵上,你是唯一一個前往武漢的旅客。

上一年的尾巴,你還在陝西督導疫情防控,下一年的開頭,你已到武漢指導院感防控。醫院感染管理,很多外行人都是在這次疫情裡知道了醫院還有這樣一個科室。

空降至武漢的區級醫院,佈防控、理流程、收病患,你的存在,就是定軍心。

宋霞 甘肅省人民醫院主管護師(生命“方艙”的護理先鋒)

摁下紅手印,遞交請戰書,千鈞一髮時,37歲的你,巾幗不曾讓鬚眉,甘肅省馳援武漢第二批護理專業醫療隊的大任,就落你肩上了。

你的主戰場,是武漢城市客廳的“方艙醫院”,224張床位準備就緒,你迎接的,卻不止是224顆緊張的心。

兩天兩夜裡,你“眯一會兒”的休息時間只有2小時,但你在,大家就安心了。

唐銳 甘肅省中醫院副主任護師(照亮戰“疫”路的護理“老兵”)

連續多天跟班進病區,第一個進最後一個出,疲勞、哮喘、右踝關節韌帶扭傷……

面臨這些病痛的不是患者,而是你,但你一天也沒請假。

有27年護理經驗“老兵”上戰場,第一要務是帶好隊伍,壘石成塔。

春暖花開,凱旋故里,但戰鬥不能停,3月3日,省內醫療隊開啟“戰”疫業務經驗網課,你是第一個主講人。

1月28日,大年初四,甘肅省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馳援武漢。

你的主戰場,是正在迅速陷入疫情漩渦的武)漢市中心醫院。這家醫院,一度讓全國的醫護工作者都聞之色變。

作為中醫重症醫學人,你帶去的“甘肅方”,讓深處“至暗黑洞”的他們,迎來了曙光。後來的媒體採訪中,不止一個武漢市中心醫院的醫護人員,提到了甘肅醫療隊,中醫療法,在武漢甚至在全國,迅速得到認可和推廣。

前一分鐘他還在救護車裡,下一分鐘他可能就停了呼吸,急診重症醫學科的大夫,每天面對的都是這樣的生死一線。

在疫情防控最前線的武漢協和醫院,30多個日夜,不知道能經歷多少場生命的較量。

鮮紅黨旗下,你在“戰場”上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那一字一句一言一行,都在為你證明,為家國、為人民,你甘願奉獻。

每晚臨睡前,看一眼疫情最新通報,已經是很多人的習慣。

通報裡,疫情是一個綜合的數字,但在你的處方本上,一個病人就是一種個案,望聞問切,辨證論治,你說,“每位患者的情況與‘國家指導方’不完全一致,只有做到個體施治才會取得更好的臨床效果。”

在沌口方艙醫院,負責195張床位病患,這本是中醫大夫日常門診接待量的3倍以上,但此刻,極限不斷被你們突破。

董慧敏 甘肅省腫瘤醫院主管護師(平凡崗位更顯醫者仁心的甘肅護理)

等你們再相見,或許他(她)並不能認出你的容顏,因為這場相識裡,你一直裹在一身白色的“戎裝”裡,你的記號,就是防護服上的那兩行字,“甘肅護理,董慧敏”,還有旁邊用記號筆畫的一顆心。

你在醫療隊的護理隊伍裡,算年長的,但上了崗常常就是12小時連軸轉,那一身朝氣和活力,是和年輕人們比肩的。

以前放療科裡給患者當了8年的義務理髮師,如今,你是方艙最受歡迎的護理界“Tony老師”。

疫情下的平凡與不凡

社區“守門人”

披星戴月,您辛苦了

努力說服大家“宅家做貢獻”,你自己卻守在冬天的門外,眉角掛霜;

時刻提醒居民減少外界接觸,你自己卻四處奔波上門服務,腳下生風;

協調配送各類生活用品,你自己卻常拿泡麵餅乾饃饃,果腹充飢;

……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

為了築牢這道防線,物業人、社區幹部、志願團體、黨員先鋒隊紛紛舉手加入,成了紮根在每個社區門口的“守門人”,也成了堅守在每位居民心中的“守護人”,風霜雨雪,披星戴月,你們辛苦了!

城市建設者

蘭州軌道交通工程全部復工

今年的春節假期比往年都短。

14天,隔離結束,你回到了熟悉的“陣地”。

30米,塔吊與地面的距離,你戴好口罩,擼起袖子,汗水浸溼衣背。

11米,地面與盾構機的距離,你操縱著盾構機穿行於城市地下。夜以繼日,只為將這座城市建設得更好,讓這座城市裡的人生活更便捷。相信有你們這樣的建設者,城市的明天會更好。

卡口點值守者

卡口就是“堡壘”堅守就是勝利

結束了3個小時的天水路卡口點採訪,真冷。

此時的我有些瑟瑟發抖。

想想奮戰在疫情一線的你,不由心生敬意。

在家人眼裡,你們是妻子、是丈夫、是父親、是母親、是孩子,平日裡盡職的你,卻在這個春天失職了。

因為你要保護這座城市,守護城市裡400萬人的安危。

是你們手挽手、肩並肩,築牢了城市的防線。

在我們眼裡,看見你們,心裡才踏實。

快遞小哥

犧牲“小幸福”換來城市“大幸福”有越來越多的人叫你“騎士”,因為你不止有一個口罩、一個頭盔、一輛電動車,還有一顆勇敢的心。

病毒把很多人都擋在了家,但卻沒嚇退你,你說,活總得有人幹啊,何況這時候大家等我們的心情肯定比往常更急迫,但我們知道,沒那份責任心,怎能擔得起那份責,你們的付出,我們都能看得見,沒你的地球,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好好轉。

最近的新聞,常常被你們的身影“霸屏”:

蘭州5名快遞小哥榮獲團市委“優秀抗疫志願者”稱號;

武漢快遞小哥志願者團隊“組局”護送醫護人員上崗;

北京快遞小哥首度亮相國務院新聞發佈會……

紅、藍、黃、綠,穿著五顏六色工服的你們,也是這座城市裡一道燦爛的彩虹。

跟晚報GO公益助農勇擔當

疫情突襲,全民宅家,誰也不曾想到,網上買菜竟成了這個春節最熱的話題。這“神秘的”病毒不但能讓人害了病,還會給社會經濟戳個“大窟窿”。景泰梨、敦煌紅提、蘭州百合、民勤人參果……一個個農產品滯銷的求助電話接踵而至,我們也坐不住了,該做點什麼吧?

勇擔媒體職責,跨界試水電商,速創“跟晚報GO”公益助農品牌,瞭解滯銷情況,搭建銷售平臺,協調物流公司,尋找全國的愛心助農同盟……

當記者,當品控,當銷售,當客服,只要農戶還需要,只要市民還需要,晚報就將搭建橋樑,助你一臂之力。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齊蓉暉 趙文瑞 杜志超/文 馬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