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日子繼續“宅”一些,再忍幾天,還沒到呼朋喚友聚餐時

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不少餐館也陸續開門營業,恢復堂食服務。

漸濃的“煙火氣”讓人暖心,可一些現象卻令人憂心:有的餐飲場所,對錯位就餐規定執行得並不到位,還有不少市民開始聚餐。

过日子继续“宅”一些,再忍几天,还没到呼朋唤友聚餐时

資料圖 王金輝 製圖

“少出門”“不聚餐”,這是疫情發生後,大家對個人防護的基本共識。如今,兩個多月過去,眼看防控形勢好轉,生活漸回正軌,親朋好友想聚一聚、放鬆一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現在顯然還沒到放心大膽扎堆兒聚餐的時候。

要看到,境外疫情加速蔓延,北京作為全國最重要的口岸城市之一,“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巨大,不必要的聚集,尤其是摘下口罩同桌聚餐,只會加大暴露和感染風險。

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過日子繼續“宅”一些,特別是不聚會、不聚餐,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對社會負責。

圍桌而坐、推杯換盞,飛沫在不經意間“口口相傳”可能性很大。在此次疫情中,因家庭聚餐引發的聚集性疫情比比皆是。

而近日外省出現的一例“本土新增病例”,就存在與無症狀感染者聚餐的情況。這無疑提醒我們,新冠病毒非常狡猾,還存在許多未知的風險。

保險起見,即便“過了隔離期”“沒有任何症狀”,也最好不要輕易聚集、聚餐。

“此時不聚,日後才能更好相聚。”為了不讓來之不易的抗疫戰果付之東流,我們還需要再堅持一段時間、再剋制一段時間。

對廣大餐飲企業而言,既要恢復經營、做好買賣,更要承擔起主體責任,嚴格執行控制就餐人數、拉開桌椅間距、全面推行公筷公勺、在店內外候餐區取餐區結賬區劃設“一米線”等防控規定。尤其是要對顧客進行積極科學的就餐引導,不能為了上座率或礙於面子,對一些高風險行為聽之任之。

“戰疫”還在路上,我們必須消除盲目樂觀心理,繼續擰緊防控“發條”,等到勝利時再相聚。

來源:北京日報·長安觀察(評論員:晁星)

監製:王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