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第一个请缨的“外援” 最后一个离开 春暖花开送郑博士回乡

春雨过后,油菜花开得更欢,郑金鼎提着行李下车,早已等候的母亲在老屋门前喜极而泣。3月30日下午,这一幕在宁静的阳新县王英镇附坝村定格。

  从1月30日离开,到3月30日回来,冬去春来,母亲数着日子,终于盼来了郑金鼎的归来。

  郑金鼎是阳新县第一个“外援”,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外援”,他的到来和离开给在这场抗“疫”中的阳新人民增加了一份英雄色彩。

阳新第一个请缨的“外援” 最后一个离开 春暖花开送郑博士回乡

放弃补助,感动所有人

  1月30日上午,当37岁的郑金鼎主动加入阳新县人民医院“疫”线时,他大概也不知道要在里面呆多久。

  年前,父亲因病去世,郑金鼎带上妻儿回家奔丧。因为临近春节,又加上疫情,郑金鼎滞留家乡,妻子带着一双儿女回了钟祥市娘家。

  时至今日,提到郑金鼎的主动加入,阳新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会田还有些激动。

  “那个时候站出来要多大勇气啊!”郑金鼎的主动请缨让阳新县人民医院院长舒克刚感动不已。舒克刚说,在医护人员紧张,特别是感染科医护人员稀缺的当时,他一个外地医生能够挺身而出,确实让人感动。

  2月6日是郑金鼎进入隔离区的第七天。这一天,按照上面规定,为了鼓励在“疫”线战斗的医务人员,阳新县人民医院给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发补助。

  “郑博士,麻烦你把银行卡发过来,我们统一发补助。”当天,刘会田给郑金鼎打电话。

  “我不要,我来这里没想过拿补助的!”没有丝毫犹豫,郑金鼎当即拒绝。

  郑金鼎的回答让刘会田非常意外。刘会田耐心解释说这补助不是针对他个人,一线医务人员都有,但郑金鼎还是委婉谢绝了。

  “什么是高尚人格,这就是!”3月30日上午,在阳新县人民医院9楼会议室,在“欢送抗疫英雄郑金鼎博士座谈会”上,阳新县卫健局局长陈迪伟动情地说。

  以身作则,坚持到最后

  有一次,刘会田到隔离区检查,一些医生凑了过来。

  “那个郑博士在哪?”刘会田在讲了一通提醒之类的话后问在场的医务人员。此前,虽然两人一直有过通话,但并未见上面。

  “我就是!”人群中走出来一个面戴口罩、身穿防护服的年轻人。原来,刚刚,郑金鼎跟着其他医生一直在听刘会田讲注意事项。

  刘会田一开始以为一个省级医院、又是博士的“专家”级人物应该有些“架子”,没想到,小伙子这么朴实。

  曾经,医院同仁建议郑金鼎适当多休息,但他说自己还年轻,身体扛得住。即便是江苏援阳新医疗分队到来,郑金鼎还是像平常一样每天坚持查房、下医嘱、开会商讨救治方案。

  在隔离区的那阵子,因为是第一个主动请缨加入的外地医生,有多家媒体通过医院转达想采访郑金鼎,他每次接到通知都有些难为情。“不要老是采访我,跟我一起在里面的还有好多优秀的医务人员,你们可以采访一下他们。”郑金鼎说。

  3月16日,由于此前阳新县已经实现4个清零,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郑金鼎接到医院通知,出院隔离。那天,天气很好,出院时,郑金鼎已经连续奋战了46天。

  春暖花开,回家陪母亲

  在医院的那阵子,郑金鼎最担心的是独自在老家的母亲。父亲刚过世不久,母亲已经76岁,疫情形势当时还不明朗。

  每次到晚上下班时,郑金鼎会时不时跟母亲通个电话,悄悄地叮嘱老家的婶子帮忙照顾母亲。

  王英镇政府在新闻媒体上看到郑金鼎的事迹后也深受感动。王英镇书记李冠男带着工作人员前往郑金鼎老家探望慰问其母亲。

  “我们王英(镇)这次是无疫区,你的故事我们都拿去教育鼓励全镇人民。”30日下午,在郑金鼎家里,李冠男当着郑金鼎的面开起了玩笑。

  1月30日,当堂弟开着车带着证明从附坝村送郑金鼎去阳新县人民医院时,漫山遍野还是冬日的萧瑟。3月30日下午,当阳新县副县长蔡暖心带着阳新县卫健局、阳新县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送郑金鼎回家时,漫山遍野已经春暖花开。

阳新第一个请缨的“外援” 最后一个离开 春暖花开送郑博士回乡

在送郑金鼎回来前的座谈会上,蔡暖心代表阳新县委县政府给郑金鼎颁发了“三等功”荣誉证书。同时,蔡暖心还委托郑金鼎给他所在的贵州省人民医院带去一封阳新县委县政府的感谢信。

  “他可能没想那么多,但我们铭记在心。他是阳新人民的好儿子,更是一名仁慈善良的好医生,他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和敬佩,他的行为和担当值得全县人民学习。”蔡暖心说,郑金鼎的个人行为有英雄色彩,也是阳新这片红土地上所有在一线奋斗的医务人员的缩影。

  东楚晚报记者了解到,回到老家的郑金鼎打算好好陪陪母亲。正好清明要到了,郑金鼎说,他要去父亲坟头上一炷香,他有好多话要跟父亲说。

  (东楚晚报记者 贺介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