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棟產業類歷史遺留違建獲“確權”


17棟產業類歷史遺留違建獲“確權”

公明下村17棟違建獲授合法身份。

3月31日,光明區規劃土地監察局局長王龍一行來到公明下村,向深圳市公明下村股份合作公司頒發農村城市化歷史遺留違法建築處理證明書。

成果

去年確權棟數、面積排名全市“雙冠”

光明區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一批重大科技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有充足的空間保障。歷史遺留建築處理確認是提供空間保障的重要手段。

2019年,光明區處理證明書確認棟數及建築面積指標在全市排名雙“第一”,受到市查違辦高度肯定。

此次頒發的處理證明書涉及下村股份合作公司申請處理的17棟產業類歷史遺留建築。該批建築位於公明下村第五工業區,佔地面積5611平方米,建築面積19927平方米,共繳交地價和罰款170多萬元。本次取得處理證明書後,公明下村股份合作公司可以依法申請辦理不動產權首次登記,意味著這17棟建築將取得合法身份,集體資產將有法律保障,管理及使用也將更加靈活,有利於股份合作公司轉型升級和長遠發展。

近期,光明區已集中處理確認歷史遺留建築24棟,建築面積3.43萬平方米,涉及公明、玉塘、鳳凰、馬田等街道,標誌著光明區歷史遺留建築已進入批量化辦理階段,處理工作全面提速。

舉措

為加速歷史遺留違建處理提供政策保障

自深圳市開展農村城市化歷史遺留產業類和公共配套類違法建築處理以來,光明區積極推進處理工作,成立專項工作組,構建處理工作全鏈條,對個案實行一宗一策,精準推進。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光明管理局、區住房和建設局發揮專業優勢,主動服務;各街道落實主體責任,認真開展初審、指導等工作,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形成爭先創優良好氛圍。市查違辦多次赴街道、企業對口調研,解決處理工作實際困難,及時修訂操作指引和格式文書,為處理確認提供政策保障。

在實踐的基礎上,光明區多次組織區各職能部門及街道反覆研討,廣泛徵求意見,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制定印發《光明區農村城市化歷史遺留產業類和公共配套類違法建築處理實施細則》。記者瞭解到,細則的制定堅持實事求是、尊重歷史、分批處理的原則,細化各職能部門及街道辦工作職責,明確承諾書出具的程序,降低覆蓋率要求,完善簡易處理程序、明確特殊土地處理政策等,解決了處理工作的可行性和實操性問題,為加速產業類和公配類歷史遺留建築處理提供了政策保障。

光明區規劃土地監察局局長王龍表示,處理確認歷史遺留建築,能明晰產權,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促進土地二次開發,有效解決公共設施缺口大、實施難等突出問題。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對股份合作公司、股民及全社會都是重大利好。光明區規劃土地監察局將按照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加大空間保障力度,全力推進歷史遺留建築處理工作。

光明新聞記者 王曉冬 通訊員 絲靜 文/圖


■延伸閱讀

《實施細則》因地制宜提高效率

記者注意到,《光明區農村城市化歷史遺留產業類和公共配套類違法建築處理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有效契合光明區的實際需要。

在特區外農村城市化的過程中,光明區出現很多國土部門與股份合作公司、用地單位簽訂徵地補償協議的情形。但由於歷史久遠,實際情況紛繁複雜,涉及股份合作公司被徵集體土地補償是否落實的複雜問題。

在實際操作中,有些土地名義上是國有土地,實際上在徵收的過程中並未對股份合作公司進行補償,土地及建築物仍掌握在股份合作公司手中。《實施細則》將該種情形納入處理範圍,一攬子解決多年的歷史問題。同時,為了支持光明區重點產業發展,歷史遺留建築屬市、區重點發展產業且已與歷史遺留建築所在股份合作公司理清相關土地補償事宜的,經區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同意後,由股份合作公司組織召開董事會、監事會、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會議,可出具承諾書,簡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

光明新聞記者 王曉冬 通訊員 絲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