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网的森林 树木也要休兵养息 台湾梅花鹿教保护区管理的一堂课

环保信息中心记者 廖静蕙报导

台湾垦丁的高位珊瑚礁森林,今春有大量皮孙木遭受梅花鹿啃树皮环剥,引发梅花鹿数量过多的讨论。森林不能没有野生动物,森林提供了“供给功能”,让野生动物有得吃;只是,维持野生动物族群量到什么程度,才能维持平衡、让森林生态系发挥提供人类福祉的功能,却是大学问。

为了维护垦丁高位珊瑚礁森林少受台湾梅花鹿啃食影响,两年前“垦管处”曾于保留区内设立小面积围网,去(2019)年底恒春研究中心再新增一处1.3公顷的围网,虽初见成效,但能不能抢救衰退中的珊瑚礁森林,仍存在变数。对于面积137公顷的森林而言,这种规模的围篱只是杯水车薪。

“农委会”林试所恒春研究中心主任林照松表示,避免梅花鹿危害高位珊瑚礁森林,最好是减少梅花鹿族群密度,而这牵涉的层面较为复杂;但即使欧美日开放狩猎,仍难以止住鹿科影响森林的程度;以林试所管理立场,使用围篱隔开梅花鹿是可行方案中较有效的方法。

保护高位珊瑚礁生态划设保留区还要减少野生动物危害

短短3个月,围网内整体印象虽仍光秃裸露,但只要蹲下来细看,就会发现密度极高的台湾栾树和番仔林投小苗,冒出土地形成薄薄一层绿毯。这幅光景,对长年在恒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来说,已好久不见。

围网的森林 树木也要休兵养息 台湾梅花鹿教保护区管理的一堂课

皮孙木小苗受到围网保护,希望茁壮成大树。摄影:廖静蕙

垦丁高位珊瑚礁森林的珍贵性,在于基质是经过板块挤压,慢慢从海底抬升的珊瑚礁地形,孕育出独特的森林栖地及特殊植物,为台湾少数仅有;同时也是台湾柿树科植物,如毛柿、黄心柿、象牙柿等珍稀植物,密度最高之处。

如此特色,得以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划设公告为自然保留区;保留区总面积137公顷,经营管理目标是确保区内自然生态体系的完整性,以资源保育、科学研究为主,不提供游憩参考等用途。

围网的森林 树木也要休兵养息 台湾梅花鹿教保护区管理的一堂课

台湾土沉香因不是梅花鹿啃食对象,已取而代之,成为高位珊瑚礁森林地被层的优势植物。摄影:廖静蕙

为了解决台湾梅花鹿(Cervus nippon taiouanus)造成高位珊瑚礁森林影响,以及提出有效的经营管理,“农委会”林试所于去(2019)年3月6日召开专家会议,并到垦丁高位珊瑚礁保留区现勘。

国内鹿科研究学者、屏科大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骐于会议上建议,可考虑以大型围网阻隔梅花鹿入侵;待森林生态系运作顺畅,再撤除围篱,并将园区内梅花鹿族群,控制在低密度状态。

“低密度是指对森林不产生危害的密度。”裴家骐说,全球梅花鹿研究最多的是日本,他们对低密度的定义是:“对经济林不造成明显危害、每百公顷少于五只。”

台湾梅花鹿和日本是同种,但为特有亚种,虽近期研究发现两者行为模式有异,不过日本经验是目前台湾参考的对象。“天然林若也用此标准,则目前得减少90%数量,也就是驱离90只以上的梅花鹿。”裴家骐说,在这之前,可围网净空高位珊瑚礁保留区内的梅花鹿;他以林木径级推估,约需20年让森林生态系休兵养息,足以恢复到强壮的状态。

至于要围多大?他从森林生态学角度,考虑够大的空间提供生态系运作,建议“如果可以围更大的面积,就尽量围”;一开始也许先围几公顷,便于观察管理上该如何投入,以及产生的效果,两三年后再来检讨,能不能维持森林生态系运作、有没有造成保留区太大的负担,据此逐步调整围网方向。

围网是人为干扰吗?高位珊瑚礁森林不该有梅花鹿吗?专家这么说…

恒春研究中心也于去年底完成1.3公顷的中型围篱,地点以易于管理为考量。传统金属菱形网底下有缝隙,会让山猪进入,洞越钻越大,梅花鹿就会进入;围网使用软性的渔网,可依地形变化完全贴地,贴地之后还需反折,让山猪就无法钻入或挖开;支柱以打桩方式打入地底深50公分,围网高2.5公尺。

围网的森林 树木也要休兵养息 台湾梅花鹿教保护区管理的一堂课

传统菱形网经过山猪钻洞就会变形,容易形成漏洞,让台湾梅花鹿趁虚而入。摄影:廖静蕙

围网的森林 树木也要休兵养息 台湾梅花鹿教保护区管理的一堂课

软性的尼龙网材质,可密合地面,让野生动物进不去。摄影:廖静蕙

围网的森林 树木也要休兵养息 台湾梅花鹿教保护区管理的一堂课

贴地后另留50公分长,让野生动物断念进入围网。摄影:廖静蕙

保护区内强调均质发展,保留高位珊瑚礁应有的生态相,并不强调特别的保护对象。少了梅花鹿干扰,预期地被草本会长回来,比较特殊的兰科,则视情况移入围网内。叶定宏说,许多地生型的兰花不见了,脉叶兰、根节兰等,整株被吃掉。

既然围网成效不错,是否考虑整个保护区都围网?叶定宏说,这涉及管理单位是否有合适的手段,管理围篱内的梅花鹿数量,其次该如何克服地形限制,以及若有破洞该怎么处理等,因此先从小范围围篱监测成效,才能拟出可行的面积。

另外,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区是依据文资法划设,人员进入须管控,更不容许人为干扰。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第86条第1款“自然保留区禁止改变或破坏其原有自然状态。”因此,围围篱算不算人为干扰?若未厘清,大规模围网可能出问题。目前“农委会”林务局解释,若是为了维护保护区管理目标,围网行为是可接受的。

林试所研究员王相华说,高位珊瑚礁森林不是不能有台湾梅花鹿,而且过去照理说也有,但当时因原住民狩猎、利用,得以控制鹿群密度,这让森林植群与野生动物间得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而且狩猎行为对动物也具有遏阻作用。

台湾梅花鹿教保护区管理的一堂课

王相华表示,国外许多保护区经营管理,都涉及野生动物族群控制,是保育或自然资源管理单位无可避免的议题,除了垦丁的梅花鹿外,高海拔的水鹿近来也有影响森林更新的问题。

他认为,梅花鹿看似冲击垦丁高位珊瑚礁森林生态,造成负面影响,但若让大家注意到野生动物管理的问题,针对此议题与多元权益关系人沟通讨论,或能逐步累积经验、建立管理经营模式,化危机为转机,未尝不是好事。

裴家骐建议,待围网有成效后,接着考虑使用避孕的方式控制族群数量。目前在社顶研究站大量捕捉梅花鹿进行避孕疫苗注射,看看在地族群能否下降。

垦丁高位珊瑚礁具自然保留区地位外,也是依《国家公园法》分区管制的“生态保护区”。林试所今年因啃树皮问题严重而求助垦管处,在处长许亚儒指示下,答应引50~250头梅花鹿回社顶研究站,尽力弥补造成的影响;同步进行的族群控制包括委托研究团队研发避孕方法。只是防检疫的经费显然要倍增,经费却未及编列。

自从梅花鹿野放之后十几年来,身分认定问题一直没有下文,但梅花鹿在野外是事实,影响农业以及植被更新也是事实,该等同山羌来处理,或家畜处理,条件很不同,始终没有定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