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植物之祖-救荒本草”,你的野菜菜单

《救荒本草》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奇书,《救荒本草》记载414种饥荒植物,其中既可以充当食物和药物的有138种,在之前本草中已被记载。对植物的描述方法主要借鉴《图经本草》,朱棣把它们分为五类,草药245种,树木80种,谷物20种,水果23种,蔬菜46种。根据使用的部分分为15组。树叶237种,水果61,树叶和水果44,根28,根和树叶16,根和水果5,根和芽3,根与花2,叶树皮和水果2,茎3,芽和水果。

在饥荒年代,它拯救了百万黎民百姓,其组织编纂者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明成祖朱棣的同母弟弟,生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卒于明洪熙元年(1425),洪武十一年(1378)被封为周王,死后谥“定”。除《救荒本草》外,朱橚还撰有《普济方》一六八卷,并命医官李恒集有《袖珍方》四卷,自己则撰写序文。嘉靖三十四年(1555),陆柬重刊《救荒本草》,误以该书为周宪王(朱橚长子)编撰,后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沿袭了这个错误。

“药食两用植物之祖-救荒本草”,你的野菜菜单

朱橚为什么会组织编写这样一部解决荒政的区域性经济植物志呢?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代,赋税繁重,此外中国的季风气候决定了水、旱灾害以及相伴随的蝗灾频发。到明朝时,自然灾害更加频繁,中原地区概莫能外。“在明代276年中灾害达1011次,为前所未有。”(邓云特《中国救荒史》)根据《大明会要》记录,1374年、1376年和1404年,中国各地发生了严重的水灾;1370年、1371年(河南)和1397年发生了早灾;1373年1402年和1403年(河南)发生了蝗灾。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齐梁秦晋之墟,平原坦野,弥望千里,一遇大侵,而鹄形鸟面之殍,枕藉于道路。”劳动人民生活很苦,用草根树皮来果腹是常事元代民族压迫极其严重,到明初战乱初停,人民尚未得休养生息,生活自然更苦,吃糠咽菜更是常事。劳动人民在长期食用野生植物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性知识,急待加以总结提高。“于是购田夫野老,得甲坼勾萌者四百余种,植于一圃,躬自阅视。俟其滋长成熟,乃召画工绘之为图,仍疏其花、实、根、干皮、叶之可食者,汇次为书一帙。”

“药食两用植物之祖-救荒本草”,你的野菜菜单

《救荒本草》影印本


正因为此,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重视荒政,制定各种措施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他号召百姓广植桑、枣、柿、栗,以补充粮食不足。为鼓励栽植,他还规定,自洪武十六年(1393)后的桑枣种植,但以数报,不再纳税。作为中原藩王,朱橚亲历灾害较多,知道灾荒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因此才有“五谷不熟,则可以疗饥者,恐不止荑稗而已也。苟能知悉而载诸方册,俾不得已而求食者,不惑甘苦于荼荠,取昌阳,弃乌喙,因得以裨五谷之缺,则岂不为救荒之一助哉”的思考。另一方面, 我国自古药食同源,本草学的发展也为对野生植物的认识和利用提供了不少有用资料和 方法。朱楠和聚集在他周围的专家学者们,在这些基础上,开始了《救荒本草》的编写工作。

“药食两用植物之祖-救荒本草”,你的野菜菜单

记录的野菜——刺儿菜

救荒植物是用来在荒年充饥的,一旦误食有毒植物,可能危及百姓的健康甚至生命,则与其荒政目的相背离。该书详细记录了野菜的食用部位、加工方法和食用方法。告诉使用者哪些有毒植物需要淘洗、浸泡或者特殊处理,哪些少毒植物可以加工后用油盐调拌食用,哪些无毒植物可以直接食用。如罂粟科植物白屈菜须用土和水浸一宿;商陆科的商陆(章柳根)须切片后,用豆叶和豆子间隔,长时间蒸煮;萝摩科的牛皮消须用水反复煮,以去除其有毒成分等。有如此详细的介绍,编纂者必定曾向民间深入了解相关信息。但《救荒本草》具有资源调查性质,其仅编撰食用植物,在与传统本草著作有别。因此可以说,《救荒本草》作为一种记载食用野生植物的专书,是从传统本草学中分化出来的产物,同时也是我国本草学从药物学向应用植物学发展的一个标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