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外线轻内线的代价:雷霆在季后赛举步维艰

雷霆本赛季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是最令人欣慰的球队之一。常规赛至今,他们以40胜24负高居西部第五,打进季后赛并无太大悬念。不过这支由保罗带领的球队,还是很难在竞争激烈的西部走得更远。除了球队整体实力有限以及保罗带队上限不高外,球队重外线而轻内线的传统,也不足以保障他们的季后赛前景。

雷霆建队以来的传统:重外线而轻内线

2008年,超音速从西雅图搬迁至俄克拉荷马,并改名为雷霆。这支球队在2012年以杜兰特、威斯布鲁克、哈登、伊巴卡等年轻主力闯进总决赛,最终不敌三巨头领衔的热火。自此之后,雷霆就再也没有闯进过总决赛,纵使他们的管理层选秀眼光独到也无可奈何。纵观雷霆数个赛季以来的阵容架构,我们会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也可以称之为传统:重外线而轻内线。

重外线轻内线的代价:雷霆在季后赛举步维艰

杜兰特和威斯布鲁克的双核阶段:

2012年夏天,雷霆经历了队史一个重要的休赛期。薪资空间的紧张以及管理层的眼光失误,致使球队未能续约哈登。雷霆双少开始了艰辛的带队之旅,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人天赋。而他们身边的帮手,从2012-2013赛季的马丁到2013-2014赛季的雷吉杰克逊,再到2014-2015赛季的雷吉杰克逊和维特斯,都是外线攻击手。至于内线助手,前期仅有伊巴卡苦苦支撑,后期则填补了坎特,但这并不足以平衡球队的内外线。由于双少都是外线属性的球员,雷霆的内外线始终处于失衡的状态。

失去哈登的影响在季后赛开始显现,雷霆在双少的带领下,四个赛季未能挺进总决赛。2013年季后赛,次轮不敌灰熊;2014年季后赛,西部决赛不敌马刺(伊巴卡在系列赛打封闭为球队赢球付出健康的代价,也一定程度上位雷霆引进坎坷提出了客观要求);2014-2015赛季,双少尤其是杜兰特的重伤导致雷霆常规赛仅位列西部第九,未能晋级季后赛;2016年季后赛,西部决赛遗憾不敌勇士。在双少带队的四个赛季,雷霆过度依赖杜兰特和威斯布鲁克。也就是说,他们对于外线的依赖太过严重,内线缺乏有效的支撑。

重外线轻内线的代价:雷霆在季后赛举步维艰

威斯布鲁克和乔治的双核阶段:

2016年夏天,成为自由球员的杜兰特心生去意,选择加盟金州勇士。经历了一个赛季的单核孤军奋战后,雷霆得到了乔治,双核配置再度形成。2017-2018赛季,雷霆的前三得分点分别是威斯布鲁克、乔治以及安东尼,均是偏外线的球员。以亚当斯场均13.9分的得分,在内线的牵制力无异于杯水车薪。2018-2019赛季,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变。乔治和威斯布鲁克依旧是队内前两名得分点,第三点由安东尼变成施罗德。亚当斯依旧以场均13.9分的稳健表现,苦苦支撑球队的内线。

威斯布鲁克依旧是威斯布鲁克,但乔治显然并不是杜兰特那个级别的球员。雷霆在季后赛的表现,较之杜兰特时期更为艰难。2018年季后赛,雷霆在拥有威斯布鲁克、乔治以及安东尼的情况下,在首轮出人意料地2-4不敌爵士。要知道,对面的当家核心只是新秀赛季的米切尔。2018-2019赛季,雷霆又一次在被看好的情况1-4不敌开拓者。利拉德面对乔治的超远三分绝杀,成为这个系列赛最精致的画面。

威斯布鲁克和乔治携手的两个赛季,雷霆对于外线的依赖甚至更加严重。

重外线轻内线的代价:雷霆在季后赛举步维艰

当下保罗掌舵的阶段:

2019年休赛期发生的一切我们都知道,乔治远赴洛杉矶,威斯布鲁克则前往休斯顿。雷霆得到了大合同在身、老迈的保罗,彼时的赛季前景堪忧。外界普遍认为本赛季雷霆将步入摆烂行列,没有人认为他们能打进季后赛。然而雷霆的表现出乎我们的预期,季后赛席位已经成为囊中之物。

不过雷霆季后赛的前景并不被看好,一方面他们的领袖保罗职业生涯季后赛履历表明他所在的球队上限不高,另一方面雷霆的账面实力难以和强大的对手抗衡,并且重外线轻内线的传统没有被打破。队内四大得分点三个来自外线,亚历山大、施罗德和保罗所扮演的角色更重,且第二得分点加里纳利还是偏外线的打法。常规赛的保罗可以提升球队下限,但季后赛很难提升球队上限。

重外线而轻内线的弊端:雷霆在季后赛表现挣扎

重外线轻内线的代价:雷霆在季后赛举步维艰

1.缺乏内线牵制力,外线核心承受巨大的压力。

纵观NBA历史上的各个总冠军球队,他们的阵容都有内有外。正是因为内外联动的整体效应,才得以让球队的整体进攻有条不紊。而雷霆在建队以来对于外线的依赖程度太过严重,球队内线的地位和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到了季后赛,对手会集中大量精力防守外线核心。由于内线缺乏有效的牵制力,致使外线核心承受巨大的压力,进而导致进攻效率不佳。无论是杜兰特还是威斯布鲁克,也无论是乔治还是安东尼,都出现过这种尴尬的表现。雷霆太过相信他们的外线核心,内线球员的参与度严重不足。

重外线轻内线的代价:雷霆在季后赛举步维艰

2.阵容不均衡在季后赛容易被针对。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已阐明阵容缺陷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雷霆之所以会给予外线核心如此之高的比赛权重,一方面是对于他们的能力非常信任,另一方面则在于他们的薪资占比更高,理应得到相应比例的球权和表现机会。但是队内核心均是外线球员,常规赛对于他们的依赖会在季后赛得到延续,从而成为对手针对的对象。频繁的包夹和体力消耗会让核心球员非常不适应,进而表现挣扎。对手宁可被角色球员击败,也不愿意让雷霆的核心球员打出状态。

重外线轻内线的代价:雷霆在季后赛举步维艰

3.内线薪资配比不佳,导致球员功能欠佳。

无论是杜兰特和威斯布鲁克,亦或是乔治和保罗,都是顶薪或接近顶薪的球员,他们偏向外线的打法本身就无法保障整体效率。距离篮筐越近效率更有保障,这是篮球基本的逻辑所在。只有内线和外线相呼应,球队的整体打法才能运转自如,效率也更有保障。然而雷霆至始至终没有相应功能类型的球员,角色球员无法发挥他们在该位置上应有的能量和价值。这一方面是因为核心占据了大量的薪资,无法用等价的薪水换来同等能力的球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雷霆是小球市,很难吸引功能性突出、能力更强的球员前来加盟。这种现状的无奈,令管理层不得不更依赖核心球员。

重外线轻内线的代价:雷霆在季后赛举步维艰

4.缺乏常规赛的培养和历练,原本有机会打出表现的内线球员有心无力。

事实上,如果雷霆能够在常规赛牺牲一定的战绩,着力培养内线球员的战斗力和球场价值,会更有利于他们季后赛的征程。他们太过在乎常规赛,没能将目标放得更长远。内线球员长期止步不前,在季后赛难堪大用,也无法积累到实质性的经验。比如亚当斯具备在攻防两端发挥更大价值的潜质,但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机会。到了季后赛只能按部就班地承担自己的角色,很难做到自己以往从未做到的事情。这是雷霆原本有机会筹划的长远策略,但一直未能呈现在比赛中。

重外线轻内线的代价:雷霆在季后赛举步维艰

5.雷霆的外线杀伤力不足以击败对手。

长期以来,雷霆在季后赛的外线效率令人堪忧,尤其以核心球员最为显著。他们在进攻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体力消耗影响着他们的外线命中率。2013年季后赛,杜兰特和威斯布鲁克的三分球命中率分别为31.4%和22.2%;2014年季后赛,杜兰特和威斯布鲁克的外线命中率分别为34.4%和28.0%;2016年季后赛,杜兰特和威斯布鲁克的三分球命中率分别为28.2%和32.4%;2018年季后赛,威斯布鲁克、乔治、安东尼的三分球命中率分别为35.7%、36.5%、21.4%;2019年季后赛,威斯布鲁克和乔治的三分球命中率分别为32.4%和31.9%。显而易见,球队核心成员没有一次季后赛的外线命中率谈得上出色。这样的外线火力显然对于球队的整体进攻是巨大的伤害,也是他们屡屡止步的重要原因。

重外线轻内线的代价:雷霆在季后赛举步维艰

总结:雷霆无论是在常规赛还是季后赛,对于外线的依赖程度都太过严重。对于外线的过度依赖,令对手的防守策略更容易针对,从而导致核心球员的效率下滑。阵容的不均衡使得对手肆无忌惮地包夹核心球员,而内线球员又无法给予对手惩罚;薪资结构的不合理和球市的心引力有限,导致球员的功能匹配度不足;对内线球员缺乏常规赛的培养和历练,令他们季后赛没有备选方案;季后赛外线效率的低迷,又在进攻端无法有效打击对手,反倒令球队举步维艰。总之,雷霆重外线轻内线的传统,让他们在季后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雷霆未来的方向

重外线轻内线的代价:雷霆在季后赛举步维艰

本赛季的雷霆很难在季后赛有所作为,所以我们只能期待他们光明的未来。对于雷霆来说,当下他们最终的目标是发挥保罗的余热,以他的经验带动年轻球员的迅速成长,成为未来球队可以依赖的主要成员。年轻的亚历山大,中生代的施罗德、亚当斯,都是球队目前的重要未来资产。而保罗和加里纳利步入职业生涯末期,雷霆或以他们为筹码换取年轻的天赋球员,或等到他们的合同到期后,利用薪资空间吸引全明星球员的加盟。当然,更重要的是,雷霆要吸取过往数个赛季的经验和教训,在均衡内外线上做得更好。只有均衡的内外线配置,他们在季后赛才能走得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