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言|与老板达成一个关键共识

一勺言|与老板达成一个关键共识

51岁的陈凯转会新力前,他与44岁的新力老板张园林,必定达成了一个关键的共识:规模。

又一章公司佳话,开始上路。

但是,通向规模之路,仍旧是被高度测试有效的战术:高周转。

过去几年,高周转被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迅速污名化。

然而,从万科到龙湖,从保利到旭辉,大家的身体很诚实:无一例外,高周转。

要想做到高周转,你需要同时具备很多条件。其中,也许是最关键的条件是,你必须手里有很多可以高周转起来的土地资源。

一般来说,从政府手里买地,比从同行手里买的地, 大概率更容易做到高周转。

此时,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观察指标。

从拿地风格的比重与时间切换上,我们可以判断出,一家房企的内心对于增长的真实态度。

这个真实态度,不是外交辞令,而是血液深处的信号。

匠朴研究所从新力控股(2103.HK)的2019年报里,找到了这组很有态度的数据。

它传递出来的核心信息就是:

「新力对于规模的欲望,从2017年就已经酝酿,陈凯的到来,将进一步放大这个趋势。」

一勺言|与老板达成一个关键共识

匠朴研究所点评:

1

作为目前最年轻的上市房企,新力控股(2103.HK)对土地的获取方式,折射出它对增长与规模无法掩饰的偏好。

考虑到新力控股仅仅成立十年,它仍处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阶段,它选择更主动去公开市场获得净地,从而提升周转运营效率。这不仅对它的管理层士气是很好的动员,也会极大鼓舞它的投资人。中国楼市的投资人,尽管口味难调,但是都喜欢增长故事。2019年11月IPO至今,新力的股价上涨4%。

2

2018年以前,新力控股的土地获取方式以收并购为主。2016年的14个地块中有13个是通过收并购获得,2017年的29个地块中有22个。从2018年开始,新力控股开始调整拿地策略,在公开市场通过招拍挂与其他房企展开肉搏战。2018年的19个地块中有11个是通过招拍挂获得,2019年的36个地块中有25个。

3

并购有毒,并购有坑。对比新力控股通过收并购和招拍挂方式获得的土地,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后者获得的土地,质量更高,并且更容易实现新力的高周转策略,这将成为新力控股规模化扩张的强烈催化剂。

当然,公开市场拿地,会全方位倒逼公司的能力提升,从负债率到产品线。对招拍挂买地的拥抱,既是一次心理层面的挑战,也是一次次实战演习。不敢拍地的开发商不会有真正的未来。

4

截止去年底,新力控股目前的权益土地储备,高达1509万平米。绝对数额看似及格,但是,结构上存在相当大的改善空间。

来自江西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占比高达65.6%,其中,仅南昌和惠州两城占了绝对的大头。过度集中的市场,有助于深耕与品牌塑造,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旦区域市场出现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土地换仓与加仓,构成了以陈凯为主要管理层的核心挑战。新力的全国化扩张,故事很多,悬念很大。

5

陈凯转会前夜,新力控股的土地策略,已经成型。陈凯加入后,大概率会继续强化这一风格。作为行业内的明星职业经理人,陈凯为新力注入了巨大的X因素。

此前,无论是阳光城还是中南置地,均是由陈凯一手制定拿地战略,并且都是通过高周转的策略来实现规模化扩张。从某种层面来看,新力的高周转风格和陈凯吻合,两者相得益彰。

未来很有意思的一个看点是,新力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业务主战场。在很多同行全国化扩张时,都曾经面临同一个问题:「路线选择」——这是摆在「陈凯内阁」面前的一道必选题。

一勺言|与老板达成一个关键共识

欢迎添加微信 ice010913,请务必注明姓名,公司与职务。感谢支持一勺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