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自我的缺陷,就不应该用金钱补偿与迫害


《高老头》:自我的缺陷,就不应该用金钱补偿与迫害

年轻人受到怠慢就会被伤害,生起气来,怒不可遏,对整个社会挥舞拳头,他想报复,又怀疑自己。 ----巴尔扎克

“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一生写出了91部小说,也塑造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后来,他就把这些作品整理成为《人间喜剧》。其中《高老头》是巴尔扎克花了4个月所创造代表作之一,也拉开了《人间喜剧》的序幕。

《高老头》简单来说,高里奥是个暴发户,原本有着幸福家庭,随着妻子的去世,一切都悄然改变。不懂爱和教育的他就把所有的爱转移到两个女儿,近乎病态的满足、给予和纵容,最终换来两个女儿的自私冷漠,孤独死在旅馆里。

小说以“父爱”为切入点,展现一个只会用金钱作为父爱的父亲。那么就以“金钱”的角度来解读《高老头》的背后:自我的缺陷,就不应该用金钱补偿与迫害。

《高老头》:自我的缺陷,就不应该用金钱补偿与迫害


01、高里奥对金钱的思考是“穷人思维”与家庭位置差异化,造成自我的缺陷。

《高老头》里的高里奥是个在革命时期,依靠大饥荒成为暴发户的商人。但是成为富人的他却因“穷人思维”。和上层社会格格不入的尴尬处境。

所谓的穷人思维指的是长期贫穷状态,使得对事物的态度思维,与富人有着很大的差别,造成短时间内会难以适应,表现为不懂上层社会的奢华体验,也不会精致潇洒的方式。

这种思维通常出现在刚踏入富人行列的穷人,有着与同层的上流社会格格不入的局面:洋相、被人当成笑谈。

“穷人思维”是把双刃剑,它没能让高里奥蜕变成走向成功的“真富人”,但却成为内心自卑的“伪富豪”。

《高老头》:自我的缺陷,就不应该用金钱补偿与迫害


《美人鱼》里的男主人公刘轩是个看似十分富裕的有钱人,但是他的内心与行为始终摆脱不了“暴发户”的标签。因此刘轩做事风格高调,贴着假胡子,内心还是渴望被认可和理解。最终被李若兰看出他的内心是自卑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会用物质伪装自己的“伪富豪”。

作者巴尔扎克通过“高老头的暴富”,深刻表达关于金钱的见解之一:突然的富裕,对一个人来说并不全是好事。因为所处环境与人的突然超常变化,会让自己走向不可预估的结果,是自卑!

《高老头》里的高里奥本是精明奸诈商人,在接触到上流社会的咄咄逼人和鄙视时,竟然也会形成类似后天性自卑心理,这是他后来对女儿是种卑微父爱的原因之一。

然而后天形成的自卑并不是成为小说推动点,而是来源于高里奥的妻子。在我看来,高里奥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有着美丽妻子的善解人意,他在暴富后的上流社会磕磕碰碰,都会得到妻子时刻抚慰内心的烦躁与自卑;不幸的是妻子出身富贵,让他与妻子的家庭位置差异(出身贫寒)。在接触到上流社会后,间接又进一步放大内心自卑。

中国人素有“门当户对”之说,虽然是种封建制度下的产物,但它仍存在积极的一面:平衡婚姻的两人地位,不易形成压抑的自卑。就拿上门女婿来说,男人总会产生“低人一等、寄人篱下”的心理。倘若不去及时调整,内心就会被扭曲,从而引发犯罪。

比如四川大竹某家上门女婿,因常年遭受刻薄的嫌弃与“欺压”,他最终忍无可忍,就在床下安放炸药引爆,企图杀妻泄愤。这就是一种婚姻里的地位差异,足以让人处于弱势。

通俗来说,正常人有着超越自己非常多的优秀伴侣,一开始是满足和虚荣。在随着时间的递增或是在提高社会地位后不被接受时,两人地位的差异会就形成一种讽刺性的强烈对比。最终是难以转变的自卑心理,对方的优秀成为自己心中无法避开的刺。

巴尔扎克通过《高老头》里的高里奥在遭遇上层社会的种种时,他和妻子两人的位置差异(自卑)与妻子的理解(感激),成为影响自身判断与理智的潜意识行为。

常人在困境里所得到的援助,就会有着异常强烈的感恩情绪,在潜意识里能成为判断因素之一。于是,我们对援助者的格外开恩、理解与包容的有失原则行为。

这也是很多人都不懂精明奸诈的商人高里奥,还能如此糊涂溺爱两个女儿。显然,他对妻子的感激是存在潜意识里,随着妻子的去世,内心的内疚让他的潜意识觉得“我要对这两个女儿好,哪怕是付出一切”,给予、宠爱女儿的行为。

巴尔扎克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让高里奥内心无法挥去的后天自我“自卑”缺陷。这也是原本精明商人的他,自身的缺陷为小说埋下伏笔:补偿心理之下产生的三种溺爱式亲情。

《高老头》:自我的缺陷,就不应该用金钱补偿与迫害


02、高里奥的爱是种补偿心理之下产生的三种金钱补偿与溺爱。

金钱虽带给高老头富裕的生活,但巴尔扎克认为财富使人措手不及,还会腐蚀亲情。高里奥要不是妻子的突然离世,也不会造成他对女儿那样子近乎病态的父爱,用金钱去补偿女儿。

所以,高老头的父爱,也完全靠金钱来维系,认为“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我们不能否认高里奥的父爱,爱是相通的,只是他出于补偿的心理,去爱女儿的三种方式让人无法接受:

①、无条件式的补偿式父爱。

《高老头》里写到:"她们有马可骑,有车可乘,生活就像豪绅的情妇一样阔绰,只要她们开口,哪怕最花钱的欲望,父亲都会立即满足,而要求的回报只是一点点亲热的表示。"

在和妻子结婚7年在到去世时,高里奥还是没能懂得爱的真正表达方式,“无利不商”的他最为直接的方法是用“金钱”,就如做生意般去补偿亲情,就只想要好好补偿女儿的想法。

心理学里有个“补偿心理”,意思是我们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就会选择转移目标并为此补偿,以求心安理得。

高里奥是感激妻子善解人意,在她的去世,就有心理补偿:“这辈子好好补偿女儿,不枉妻子生前的付出。”所以,他才对两个女儿无条件用金钱去补偿的父爱行为。

事实上,这种心理与行为并不少见。据《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19》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达697万,其中的10%认为父母已死。为了补偿孩子,外出打工的父母只能通过金钱来补偿,对留在家里的孩子都是有求必应。最终导致就如《高老头》里的高里奥和女儿的关系,慢慢转变成冷漠的金钱亲情。

《高老头》:自我的缺陷,就不应该用金钱补偿与迫害


②、金钱,形成金钱为基础的病态亲情。

纵读《高老头》,其实我们还能发现他还是非常富裕,只不过除了每年会给她们每人四万法郎,还有来自各种女儿们的费用与压榨:有钱时,女儿女婿们对他的态度是毕恭毕敬;可当到了他没钱和生病时,平日那些毕恭毕敬的人都没有一个来,活活把自己拖垮掉。

直到他临死之前,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我有钱,如果我留着财产,没有给她们,她们便会来,会来亲吻我的脸……钱能给人一切,甚至女儿。……要是我的身后还能留下金银财宝,她们就会来救护我,照料我……"

读到这一刻,我才明白是他在补偿心理下,让原本正常的亲情变成“金钱亲情”。

纵观这种建立在金钱上的亲情,就能发现这种关系就存在我们的身边。随着社会经济的提高,人们都是忙碌的生活状态下,无奈之下只能用金钱去维护亲情,用“转账”取代正常的亲情交流方式。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隔壁邻居的孩子,父母都很忙碌,只要一打电话,一开口就会转账给他,慢慢养成这个小男孩和父母最多的话语就是“我没钱了”,两者的关系俨然成为用金钱维持着亲情。

尽管生活需要一定的金钱维持,巴尔扎克也在《高老头》里表达金钱之下的变质亲情:过度使用金钱在亲情里,就会形成金钱为基础的病态亲情。

因为在随着妻子的去世,高里奥才会过度依赖两个女儿,把精神的寄托放到她们身上。

《高老头》:自我的缺陷,就不应该用金钱补偿与迫害


③、过度依赖的卑微父爱

《中国少年文摘》曾经转载了一篇故事《给妈妈“断奶”》:有位妈妈对自己的独生女儿呵护到极点,事事操劳而让女儿不胜其烦。后来,为了躲避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女儿毕业后隐瞒自己的工作这点。这让爱女心切的妈妈,一时失去精神寄托,终于神思恍惚,住进了精神病院。

这位妈妈和高里奥是一样的,把孩子当成生命的一切,是一种父母严重依赖子女的情结。

事实上,依赖情结最多出现在“恋母情结”上,但是父母也会对子女产生非常强烈的依赖。尤其是孩子独自闯荡社会时,父母就会产生不安的情绪,茶不思饭不下的担心。

如果没能适当的调整,就会进一步形成扭曲: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全部,不管不顾自己的真实情绪。

就好像高里奥对别人这样说道:“我的生活都在两个女儿身上。只要她们能玩儿,快快活活,穿得好,住得好;我穿什么衣服,睡什么地方,有什么相干?反正她们暖和了,我就不觉得冷;她们笑了,我就不会心烦;只有她们伤心了我才伤心。”

《高老头》里的高老头高里奥对两个女儿的爱可谓是护犊情深,他觉得女儿是他的血脉,就要有责任把自己变成她们生活的全部,全然不顾自己。

爱与责任是挂钩,也带着双面性,适度的责任是维持亲情的最佳方式。在我看来,高里奥的这番话是失去妻子后,那无处寄放的精神去过度依赖两个女儿,形成卑微的爱:跟随着她们的情绪,女儿一点点的表示都能让他心满意足;就算是女儿伤害他,仍是甘之如饴。

这是高老头的三种爱之表达方式,是很多常人所无法理解的行为,但它们却是生活最为常见的,让每个人读完《高老头》有着深思:金钱与亲情如何维护呢?

作者巴尔扎克对金钱有着非常独特、深刻的见解,他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都是控诉金钱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迫害,是自我缺陷,形成了有毒家庭的“金钱”补偿与迫害。


《高老头》:自我的缺陷,就不应该用金钱补偿与迫害


03、自我的缺陷,就不应该用金钱补偿与迫害。

终归来说孤独终老的高里奥出发点是好的,有着自我缺陷的他的一生都是为了女儿,但就不应该用金钱补偿与迫害,也亲手塑造一个“有毒家庭”祸害了自己和女儿。

很多人都很厌恶《高老头》里的高里奥两个女儿,她们有着光鲜亮丽的身份,是伯爵夫人或银行家太太,却千方百计的压榨高里奥,享受骄奢生活。

反观,两个女儿也是受害者的身份,因为高里奥的不懂教育与爱,造就“有毒家庭”的金钱迫害。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就提到“有毒的父母”(Toxic Parents)的概念,描述了多种被称之为“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这些模式在家庭中并不少见,甚至是在短期内的祥和。

高里奥的两个女儿在年幼缺乏判断时,被父亲灌输“金钱为爱”的思想,看似是为了和睦的伟大父爱。实际是害了她们与扭曲人生观,以至于两人无底线的压榨都觉得理所当然的,可见家庭的环境、教育都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的好坏,在孩子身上都能体现出来,也能看出教育模式。金钱的作用是很大的,但也存在一定的迫害性:孩子的浪费与挥霍无度,也是父母一味用金钱维持亲情的行为所造成。

巴尔扎克在描述高老头的可怜与两个可恶的女儿时,同样也给人一种思考:当过度的金钱使用在孩子身上时,高里奥和两个女儿除了冰冷的金钱亲情,还有着来自“有毒家庭”的金钱迫害,它可以扭曲自身的品格,甚至走向犯罪。

据相关资料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70%以上,比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与家庭的关系相当紧密:30.5%的家庭结构不全;19%的父母有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嗜好;近50%的外来家庭居住条件较差。可见家庭的幸福度,都能取决孩子的未来。

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中说道:“幸福其实往往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简单很多,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不把所有复杂的不幸都给探索经历一边,不把所有该摔的跤都摔一遍,不把所有的山都给爬一遍,我们就没法相信其实山脚下的那块巴掌大的树荫下就有幸福。”


《高老头》:自我的缺陷,就不应该用金钱补偿与迫害

其实幸福也是很简单的,富人会羡慕穷人的安居乐业,这并不是用金钱可以买来的。而乐观穷人的生活都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不会太执着金钱,也不会把金钱过度放在亲情里,都是简简单单的幸福就好。

或许活着的我们并不能全部用金钱来衡量亲情的一切,富裕只是为我们赢得幸福的物质生活,但也会迷失我们,金钱同样也会带来自卑、冰冷的亲情等等。

抵制来自金钱的腐蚀,塑造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当代人对《高老头》的最大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