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好农业要做到丨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干好农业要做到丨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四个现代化中的短板,而三农政策重点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农业政策设计的正确路线,必须适合中国国情。


当前农村正处在历史上特别快速的变动与发展期,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传统农业之间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并非相互替代的关系。在现阶段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中国仍将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提高小农组织化程度,解决分散的小农经济存在的问题,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


我国农业持续发展面临两个“天花板”和两道“紧箍咒”。这些年农业连续增产,提高价格、增加补贴这两个工具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均高于进口价格,继续提价则遇到了“天花板”;农业补贴受到世贸组织规则的限制,继续增加补贴也遇到了“天花板。”并且单靠农业补贴也不是根治的办法。同时农业生产成本还在上升不断增加,包括人工、农业机械、土地流转等,并且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成本也在逐年提高。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的治理,间接的对农业发展形成了两道无形的“紧箍咒”,也严重约束了农业持续发展。两个“天花板”在顶,两道“紧箍咒”在身,农业靠什么持续、稳定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生产经营模式,向高效、生态和集约规模化经营转变。在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同时需要经营者抛弃传统的农业经营理念,向现代农业靠拢,并且要深入系统的学习现代农业发展理论及相关技术。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体系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内部机制创新和外部环境改善,着力构建和强化支撑体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1.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织保障。一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实现形式,进一步明确农民土地财产权能。


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主体地位,积极稳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三是加快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


干好农业要做到丨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适应农业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趋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是夯实第一产业发展基础。根据农业资源禀赋,积极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种养业。

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机制造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积极发展食品、医药等产业,以及加工装备、农机装备制造业等。

三是加快发展农业服务业。着力发展生产环节服务业和流通环节服务业,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价值和竞争力。


3.现代农业物质装备体系。

物质装备体系是现代农业最重要的硬件支撑。

一是大力推进机械化生产。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突破丘陵山区和设施农业区等特殊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瓶颈。

二是跨越式发展农业信息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市场营销等领域和环节的信息化,使现代农业朝着信息农业、精准农业方向发展。

三是加快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标准化生产、智能化作业、精细化管理,真正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4.现代农业制度保障体系。

这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软件支撑系统。

一是现代农业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健全完善投入、补贴和价格三大核心支持政策,不断强化农业政策支持力度。

二是现代农业法律保障体系。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制度化、法律化,尽快制定《农业投入法》。加强农业产业安全保护立法,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

三是现代农业金融保险支持体系。创新金融支农政策,重点发展面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农业保险风险保障水平,增强现代农业抗风险能力。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就是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过去我国农业发展取得成就,主要靠改革,今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仍然要靠改革。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环境,形成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为此,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农村发展的实际状况,"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