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鵪鶉的高效飼養技術


2020年鵪鶉的高效飼養技術

在鵪鶉成長過程中,不同的飼養階段飼養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性,對所要求的飼料營養,環境及飼養管理技術也有所不 同。筆者根據這一情況走訪了我市鵪鶉場,總 結了他們的養殖經驗。

2020年鵪鶉的高效飼養技術

雛鵪鶉個體小,出殼時僅 7.0~8.5 克重,加之體溫偏低,所 以必須重視科學的飼養,才能確保其生長迅速,發育良好。正 常種蛋 17 天以前出殼的雛鵪鶉,從外形上看,眼睛明亮有神, 兩腿有力,趾爪粗壯有光澤,活潑好動,肚子略小,抓在手中感 到飽滿有勁。 初生雛在孵化器中的溫度為 37~38℃。因而在育雛器中, 應保持 36℃,舍溫控制在 20~25℃,舍內應保持 60%~65%的 相對溼度。

飼養密度:每平方米 1~6 日齡 150~180 只,7~13 日齡 120~150 只,14~20 日齡 100~120 只。單層可密些,種用雛鵪鶉 可稀些;冬天可密些,夏天可稀些。 

飼養密度是影響動物生產性能和動物行為福利 重要的環境因素之一,在現在集約化養殖生產中已 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雖然高密度飼養方式在一定 程度上能夠提高禽產品的產量,但是也給禽類福利、 疾病防治、禽 產 品 質 量 等 方 面 帶 來 了 負 面 影 響。隨飼養密度的增加,蛋用鵪鶉個 體的活動空間和食槽空間減少,鵪鶉對於食物的競 爭壓力變大,鵪鶉會處於不安的心理狀況下,採食量 降低,飲水量增加,蛋重降低,蛋用鵪鶉的生產性能 也會隨之降低。

也有研究表示飼養密度95只/m2時 有 助 於 提 升 飼 料 轉 化 率 和產蛋 率。高 飼 養 密 度(95、110 只/m2)有 助 於 採 食、趴臥行為的發生,低飼養密度(65、80 只/m2)有 助於飲水、行走、站立行為的發生。高飼養密度增加 了啄物異常行為的發生。

需預先在籠中放好飲水器,1~3 日齡時有溫水,雛鵪鶉開 始飲水後,水箱不能斷水,否則會搶水暴飲而拉稀。飲水應充足 供應,水質要清潔。每週應供應一次 5/10 000 的高錳酸鉀水。

雛鵪鶉出殼後 24~36 小時即可開食。一般在飼槽內放飼 料,雛鵪鶉自己會尋覓食物,在開始 3~5 天,將準備好的飼料 撒在布上啄食,以後將飼料放進食糟內,在料面上加上網,以 防飼料被刨出造成浪費。飼料勤添少投,防止積壓變質。一般 每天投料 5~8 次,飼料中按每百隻入 3~4 個雞蛋黃,也可加喂 豆腐。

雛鵪鶉的飼料配方:玉米 59%、豆餅 27%、魚粉 8%、麩皮 3.5%、葉粉 1%、骨粉 1.5%。

光照,1~3 日齡 24 小時,4~5 日齡 22 小時,6 日齡開始減 至 20 小時,12 日齡開始減至 17 小時,自 16 日齡採 14 小時, 15 日齡起便可用自然光照。

另外,飼養籠中需要墊深色粗紋布或硬紙,便於雛鵪鶉在 籠中站立,在飼養過程中,對發育緩慢的弱雛及時挑出,集中 單獨飼養。對病雛應及時處理,減少傳染疾病的機會。0~4 日齡常表現出逃竄的野 性,加料、喂水要當心。防止飼料被 扒食濺溼,防止飲水沾溼絨毛。

2020年鵪鶉的高效飼養技術

1 周齡的鵪鶉開始進入育成期,小鵪鶉每天可喂 5~6 次。

4 星期以後,可將鵪鶉放在飼養室籠內飼養,室內溫度保持在 25~30℃,雛鵪鶉轉入籠養,要儘可能保持它原有的生活環境。 在轉群后 1~2 天,方可將青年鵪鶉逐步轉入籠養。轉群時應避 免使鵪鶉受驚,以減少死亡,飼養密度一般以 80~100 只為宜, 氣溫低時密度可大些,需要投餵切碎的青飼料。

鵪鶉生長成熟 快,3 周齡時,雄雌鶉的胸部開始長出紅褐色的胸羽,其上偶有 黑色斑點,而雌鵪鶉是淡灰褐色胸羽,密佈黑色、粗細不等的 斑點。1 月齡時,胸羽為淡紅褐色,胸部較寬,鵪鶉臉部為黃白 色,下頜與喉部為白色,胸部密綴有黑色小斑點,整齊美麗而 素雅。此時雄鵪鶉已開始鳴叫,公、母鵪鶉要分開飼養。公鵪鶉 飼養 40 天達到 150 克時就可以食用。

2020年鵪鶉的高效飼養技術

母鵪鶉飼養 45 天左右就可以產蛋。如果環境適宜,飼養 條件好,每隻鵪鶉每年可產蛋 280~340 枚。產蛋期母鵪鶉的飼 養,大致與蛋雞相同。若大規模飼養,便需從青年鵪鶉籠轉入 產蛋籠內飼養。小規模的家庭飼養,也可以一直在產蛋籠中飼 養,以避免一些因轉群引起的不必要損失。在轉群時要給蛋用 鵪鶉一個安靜、整潔的環境條件。養鵪鶉場的飼料配方 是:玉米 54%、豆餅 25%、魚粉 15%、麩皮 3.5%、骨粉 1.5%,另 加 1%的青飼料。以溼料為佳,乾料較差。通常每天喂 4 次,根 據季節變化和產蛋量高低,安排給飼時間及飼量。


種鵪鶉的飼 料配方如下:玉米 50.5 %、豆餅 22%、魚粉 14%、麩皮 3.5%、葉 粉 4.2%、骨粉 2%、石粉 3.8%。每百千克飼料另加禽用多種維 生素 15~35 克,細沙適量。每隔 10 天需補喂當天日糧 1%~2% 的細沙粒一次,並保證有充足的飲水。

2020年鵪鶉的高效飼養技術

產蛋母鵪鶉產蛋的最適溫度 24℃,鵪鶉舍的溫度應保持 在 17~26℃,溫度過高過低對產蛋均有影響。鵪鶉舍溫度不宜 過大,以保持地面乾燥為準。此外,飼養產蛋後的母鵪鶉每天需 要保持 16 小時的光照,人工補充光源可採用白熾燈。光照比例 同前,有利於鵪鶉多產蛋。

冬季飼養母鵪鶉,為了使母鵪鶉多產蛋,除了注意鵪鶉舍 的保暖通風和充足的光照以外,還應做好以下幾點。

① 飼養多 樣化,每天除喂少量穀米飯粒外,應多喂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飼 料如豆餅、花生餅、豆渣、魚粉、肉骨粉、蠶蛹、松針葉粉以及青 菜、少量蛋殼粉和食鹽;同時在飼料中加入一些沙粒(佔飼料 3%)。混合飼料不可隨便更換,否則會影響鵪鶉的食慾。

② 飲 水充足。

③ 嚴防敵害,如鼠、貓、狗和黃鼠等竄入鵪鶉舍驚擾。


2020年鵪鶉的高效飼養技術

肉用鵪鶉催肥一般在 25~30 日齡時開始,原則是吃飽、吃 好、少動、多睡,促使其催肥長膘。雌雄分籠飼養,提高密度,一般 每平方米可關養 55~60 只。由原來的亮光飼養,逐漸過渡到暗 光飼養,以減少運動,促使長膘。改變飼料,減少蛋白質飼料比 例,增加玉米、穀類等能量飼料,以延遲期成熟期。在飼料中加 入 2%的動物飼料,或菜籽餅。育肥期間最好能終日供料,並保 證有充足的飲水。 是否達到催肥目的,可檢查翼羽毛根下面的皮膚,如皮膚 呈白色或淺黃色即為肥鵪鶉。肉鵪鶉催肥 15~20 天,母鵪鶉體 重可達 0.3 千克,公鵪鶉 0.25 千克以上,即可出售。

2020年鵪鶉的高效飼養技術

鵪鶉常見有傳染病、寄生蟲病、營養代謝性疾病,普通病 常見有胃腸炎、脫肛等。

新城疫。治療該病無特效藥物,應以預防為主。接種 新 城疫疫苗是預防該病最有效的辦法。可 採 用 新 城 疫Ⅱ系 疫 苗,飲水免疫,連續3次。

第一次在4日齡,用Ⅱ系弱毒疫苗 1mL加涼開水1000mL稀釋後供飲,每1000只雛鶉需飲水 15000mL。

第二次在20齡,約飲2000mL。第三次在50日 齡,約飲5000mL。在飲水免疫的前1夜,停止 供 水,造 成 鵪 鶉有渴感,次晨放入有疫苗的水,使所有鵪鶉均能飲水,且在 2h內飲完。

馬立克氏病也是鵪鶉常發的一種病毒性疾病,病鶉表現 為精神不振,癱 瘓,貧 血,兩 翅 下 垂,排 綠 色 稀 糞。剖 檢 時 常 見內臟型,表現為心臟、肺、腺體、胃、肝、腎、睪丸及卵巢出現 單個或多個腫瘤。該病無特效藥物治療,以預防為主。對初 生鶉皮下注射馬立克疫苗效果較好。

石灰腳病的病原體為突變膝蟎,多寄生在鶉脛部和趾 部。病鶉脛部和趾 部 發 炎,有 炎 性 滲 出 物,形 成 灰 白 色 或 黃 色結痂。嚴重時可引起關節腫脹,趾骨變形,行走困難,生長 受阻,產蛋下降。治療 時 可 用20%硫磺軟膏塗擦患 部,每 天 2次,連 用3~5天。也可以用溫水洗去脛部和趾部上的痂 皮,然後用0.1%敵百蟲溶液浸泡4~5m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