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姬与巫臣:“红颜祸水”,是对政治最low的理解

​​《左传》至少有两个故事因为叙述时间压缩,导致产生不小的认知误区。第一个是郑庄公“克段于鄢”,因为是把很多年之中发生的事情高度浓缩而加以叙述,所以后世总不自觉的认为郑庄公对太叔段和母亲的造反阴谋是在短期内迅速搞定的,然而这一事件实际上前后持续了总共22年(从公元前743年郑庄公继位到前722年),仅了解这一时间上的事实,相信对于郑庄公的评价就不得不大为改观。

第二个便是关于夏姬和巫臣的。《左传·成公七年》载:“子反欲取夏姬,巫臣止之,遂取以行,子反亦怨之。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杀巫臣之族子阎、子荡……巫臣自晋遗二子书,曰:「尔以谗慝贪婪事君,而多杀不辜。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意思大致是,楚国的大臣子反喜欢夏姬,想要迎娶她,但被巫臣阻止了,没想到之后巫臣竟然自己娶了夏姬,而且带着她私奔了,所以子反怨恨巫臣,随之杀了巫臣本家宗族不少人来报仇。而巫臣自然要反报复,他向晋国提出“联吴制楚”的战略计划,最终给楚国带来了灭顶之灾。

夏姬与巫臣:“红颜祸水”,是对政治最low的理解

所以后世普遍认为夏姬是“红颜祸水”,就因为她一个绝色美女,导致巫臣和子反等人相互争斗,巫臣也为她背叛了楚国,并最终导致了楚国的几乎覆灭。

可以说,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认知误区,而造成这个误区的,依然是叙述时间线压缩乃至错位的问题。

我们不妨大致梳理夏姬的人生经历,相信这个误区便可不攻自破。

夏姬与巫臣:“红颜祸水”,是对政治最low的理解

夏姬是郑国国君郑穆公的女儿,妖艳动人,天性淫荡,据说她没有出嫁之前,就和哥哥公子蛮乱伦,公子蛮因此早死。

后来夏姬嫁给陈国大夫夏御叔,生了儿子夏徵舒。(有说法夏徵舒就是夏姬的丈夫,且存疑。)

然而没过多久,夏御叔也死了。夏姬耐不住寂寞,就和陈国两个大夫孔宁与仪行父先后搞到了一起,后来连陈国国君陈灵公也参与了进来。据说他们四人还曾联袂上演过一些大场面,总之事情闹得很大,国际国内舆论都为之羞臊。

最后连夏徵舒都看不下去了,他趁着陈灵公待在他家中的时机,发动政变,干掉了陈灵公,另立国君,这便是陈国内乱。

陈国人对夏徵舒的举动都没有意见,但楚庄王却心有不满,据说他是受了孔宁与仪行父的蛊惑,因此出兵平定陈国内乱,杀掉了夏徵舒。

对于“罪魁祸首”夏姬,楚庄王自然要慕名相见,然而只看了一眼,他就动了纳妃的心思,可见夏姬的美貌和魅力的确难以阻挡。然而巫臣这个时候跳了出来,以“明德慎罚”等伟光正理由劝楚庄王慎重,楚庄王只好打消欲念。

夏姬与巫臣:“红颜祸水”,是对政治最low的理解

接下来就轮到子反了,他也有迎娶夏姬的打算。巫臣再次现身,这次的理由变成了“夏姬不祥”。陈灵公等人的遭遇依然历历在目,子反估计觉得自己的命也不够硬,只好放弃了。

于是,夏姬被楚庄王赏赐给了一个叫连尹襄老的人做老婆,连尹是官位或者军中职位,襄老才是名字。注意,此时是公元前598年。

襄老艳福不浅,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597年邲之战中,襄老战死沙场,连尸体都被晋国抢去了。然而夏姬的魅力再次绽放,襄老的儿子黑要连讨要父亲尸体的头等大事都抛在脑后,反而第一时间强迫夏姬这个后妈做了自己老婆,看来早已觊觎很久了。

此时巫臣又跳了出来,他给夏姬出了个计策,让夏姬以讨要襄老尸体的名义返回郑国。因为郑国和晋国关系好,在郑国运作这个事情会比较好操作。楚庄王果然批准了。夏姬由此摆脱了黑要。此时是公元前597年,此后夏姬就一直生活在故国郑国。

据说在夏姬回国前,巫臣曾经和她说:“回去吧,好好等着,我一定会去娶你!”(“归!吾聘女!”)

由此看来,巫臣的确早就别有用心,且一直用心良苦,但可惜,他的誓言却迟迟没有兑现。

夏姬与巫臣:“红颜祸水”,是对政治最low的理解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逝世,楚共王继位。据说楚共王当时只有十岁,自然难以驾驭政局,楚国各大宗族由此展开激烈斗争。巫臣是屈氏宗族的头头之一,自然和子反、子重等人成为主要政敌。

应该是在内斗中落于下风,感觉前景不妙,所以巫臣有了出国避难的心思。

公元前589年,楚国计划联合齐国攻打鲁国,屈巫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便主动请求出使齐国促成此事。得到批准后,他就把家室财产全都带上。当时就有人感觉不对劲,断定他表面出使,实际应该是借机跑路。

事实上的确如此,到达郑国后,巫臣就让从人将准备赠送齐国的宝物钱币都带回楚国。说好听点,他是撂挑子不干了,难听的可就是“叛逃”了。

而就是在此时,巫臣终于和分别将近八年的夏姬再次相逢,并且娶了夏姬,其后带着她一同去了晋国。历史记载,两人后来至少生下过一个女儿。

巫臣叛国不说,还迎娶了夏姬,子反仿佛遭受了双重戏耍,由此他极为愤怒,建议重金贿赂晋国,让晋国对巫臣永不录用甚至将之杀掉,但这一建议最后被楚共王否决了。

此后,楚国内斗继续加剧,公元前584年,子重、子反在内斗中占据上风,杀掉了巫臣在楚国的本家族人子阎、子荡等,估计几乎灭族吧,所以巫臣听说后决意报复,向晋国提出“联吴制楚”的战略计划,不仅报复了子重、子反等人,而且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

这便是夏姬以及巫臣相关的大致经历。相信看完这些,您就会对之前的认知哑然失笑吧。

首先,公元前597年时,子反、巫臣甚至当时所有男人都觊觎或者说喜爱夏姬,这估计没有问题,然而其后夏姬被赏给了襄老,她和巫臣结婚也是在八年之后。子反觉得当初被巫臣忽悠或许有之,但因为八年前的这种小事就彻底仇恨巫臣,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除非子反是天生情种,但从他的人生履历来看,他似乎更珍爱美酒而非美人。(鄢陵之战中,子反于大战期间都敢醉酒误事。)

其次,巫臣的确是叛逃,这大概是没得洗。然而很显然,他的叛逃跟夏姬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当时夏姬早已经离开楚国,身在郑国。然而《左传》中的“遂取以行”,很容易让人误会巫臣是带着夏姬从楚国逃跑了,然而这实际上是指巫臣带着夏姬从郑国出走。可见有时文字高度精炼也容易出问题。而且,巫臣出逃主要是因为在楚国政治斗争中落于下风,这才应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后世多数以为子反、子重因为仇视巫臣,所以杀掉了他的本家族人。然而巫臣出逃是在公元前589年,巫臣的宗族被屠戮是在公元前584年,这中间同样存在着五年的时间差,如果子反等人真的只是为了报复巫臣,会等五年之后才动手么?

因此,子反等人屠戮屈氏宗族,纯属是楚国内部政治斗争的自然延续,是和屈氏宗族其它政敌的矛盾,早已和巫臣没有直接关系了(只是他姓屈而已),更不要说和夏姬有关了。

也就是说,巫臣和子反、子重等人的矛盾是纯属政治斗争领域的矛盾。比如巫臣和子重的矛盾,便是子重曾讨封赏田,楚庄王都同意了,巫臣却提出反对意见并最终将之搅黄,所以子重恨上了巫臣。而他们之间之所以存在根本矛盾,是宗族之间争权夺利的形势使然,这才是子反“怨恨”巫臣的根本原因,政敌嘛。

至于巫臣迎娶夏姬,真的能在子反心里掀起多少涟漪,说实话我是很怀疑的。

可惜,夏姬无意间被牵扯到了其中,而一旦她被牵扯,“红颜祸水”论便会大加发酵。正如前文所说的,子反和巫臣为她争风吃醋、相互争斗,巫臣为了娶她不惜叛国,而子反因为嫉妒,杀了巫臣宗族的人,云云。同样的现象,似乎可以推广到所有被称为“红颜祸水”的女人身上。但实际上,正如我们前面的分析,这里面哪有夏姬什么事呢?

因此客观说,起码在这个事情上,夏姬的确是被大大地冤枉了。而对她以及她代表的“红颜祸水”类美女的冤枉,实际上体现的是一般人对于政治的理解层次。而不客气地说,这个层次可能是最low的。

对于政治的理解,的确存在很多层次。所谓政治斗争,最高级的应是政治理念、纲领、制度层级的分歧和冲突,这一般体现在敌对政治势力之间,且多数是不可调和、你死我活的斗争,常常伴随以军事战争或者政变,最终决定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走向,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当然,同一政治势力内部也存在此类现象,多体现在制度、经济和文化意识等层面的发展分歧,比如荀彧和曹操,一个要恢复大汉旧制,一个要开辟新路;又比如二代和会计,便是市场和鸟笼之争。

其次是政治组织、圈层或阶层之间的分歧和冲突,在不同时代可能外在体现为宗族、世族、阶级、政党等,不同组织之间为争取政治地位和权力、利益等,必然会有斗争。

再之下才是所谓的权力斗争。眼中既然只有权力,那为了权力自然可以不择手段,这实际上已经偏于下作了。当然,历史上肯定有过这样的时代和现象,然而这绝对不是历史的主流,更不是政治的常态,至少中国三千年历史不是。

但是很无奈,大多数人对于政治的理解便是在这一层次,通俗文艺对此最为上心便是明证。比如《冰与火之歌》,又比如《笑傲江湖》,似乎政治就是耍弄阴谋诡计,谁更阴更坏谁就能笑到最后。

再等而下之的,应该就是“红颜祸水”论了,毕竟相比权力斗争伎俩,吃瓜看戏的大众,实在是对政治人物的作风问题更感兴趣。而正因为大众愿意相信,上头才总喜欢这么解释,古今同此。

回到夏姬身上,历史定论她“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从事实来说大致是没错的,但责任全算在她头上,真的合适么?

夏姬与巫臣:“红颜祸水”,是对政治最low的理解

当然,夏姬也的确有问题:“I’m so sorry!我的问题就是我长得实在太美了!”


请关注公众号【微存在】,获取更多文章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