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不能被取代的自己


刘雯:不能被取代的自己


刘雯不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美女,“小时候,妈妈总是说我长得不漂亮,没有小巧的鹅蛋脸,眼睛虽然不小但眼皮内双,颧骨太高可鼻梁又不够高,不像洋娃娃。”但就是这个长得不像洋娃娃的女孩,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大牌时装设计师、摄影师眼中最具中国美的女孩,创下了中国乃至亚洲模特在国际时尚业最好的成绩。

作为新一代世界级中国超模,刘雯创造了无数“第一”:2009 年起,连续四年为“维多利亚的秘密”走秀,是VS 秀场史上“第一位”中国模特;2010 年,“第一个”亚裔模特为化妆品巨头雅诗兰黛全球代言;2013 至2014 年,models.com Top50 排行榜“第一个”排名前三的中国模特;2014 年,《福布斯》超模收入排行榜,刘雯以年收入700 万美元名列第三,媲美米兰达·可儿、凯特·莫斯,并成为首位进入“New Supers”榜单的亚裔模特;还拿下Tory Burch2015 年春夏系列、顶级奢侈内衣La Perla“第一位”中国代言人头衔。

但这个有钱有名有颜有身材的国际顶级超模,一次恋爱都没谈过,在电视节目里贡献出自己的初恋,结果成就了人气爆棚的国民CP——“石榴夫妇”。问及刘雯对于爱情的见解,她认为“爱情是平等的,不是因为你是男生就要多做,你是女生就要少做。”事实上,刘雯在节目中,也的确是这样履行自己的爱情观的。每每接受到崔始源准备的惊喜,就想着要做些什么回报对方。跟着语言不通的厨师学煮面条;先于男生送出情侣纪念物品;暂停身材控制一口接一口吃崔始源style的韩式辣椒炒肉……就算从来没谈过恋爱,但围观父母平凡爱情长大的刘雯,有自己坚定、坚持的婚恋态度,“我不要轰轰烈烈的爱情,一点点小事就可以打动人,比如我生病时对方做的点滴,我都很感动。”


刘雯:不能被取代的自己


模特让生活充满变化

“做模特让我的生活时刻充满了变化。”这是刘雯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她在别名“潇湘”的湖南小城永州出生、长大,是独生女儿、爸妈的心头肉,按部就班上学,放学回家认真做功课,上舞蹈和乒乓兴趣班。“永州很小,很安静,安静到乏味,没有知名企业更没有时尚,但是有山有水,天很蓝,空气是透明的,风景很美。”

“我是个普通平常的孩子,唯一不普通的就是身高,还在小学就长到168厘米,一直是学校里最高的学生。”比男孩都高的刘雯很自卑,尽量驼着背好缩短与别人的差距。爸妈希望女儿能找到自信,鼓励17岁的刘雯参加新丝路模特大赛,永州赛区的冠军奖品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冲着电脑刘雯报了名。“我真的得到了电脑,是柠檬牌的,不是苹果牌。”但在新丝路的全国决赛中,刘雯败北,她并没有灰心,决定到北京闯荡一番。

“刚来北京的第一年,我好像没有特别为物质焦虑过,不去参加乱七八糟的活动,开窍也晚。工作少到屈指可数,我就待在家里看电影听音乐。当然也不停地纠结,要不要打道回府?我始终坚持多拍杂志,不去走“野模秀”,慢慢有了杂志缘,大家才愿意帮我。现在我依然特别珍惜工作机会,常常思考要怎么做才不会失去机会。”幸运的是,第二年的冬天,法国著名时装编辑Joseph Carle来中国拍一组服装大片,发掘出刘雯的潜质,将她带去了法国。

2007年,顶尖模特经纪公司Marilyn Agency签下了她,19岁的刘雯搬去纽约工作、生活。一开始她什么都不懂,英文只会说yes和no,职业经验少,不知道怎么坐地铁去面试、试装,不敢开口说话,在后台不敢拿相机拍照。“像个傻瓜。经纪公司派人带着我,教我怎么坐地铁、怎么换乘,到餐馆怎么点餐,像教小孩一样教我如何在美国生活。”经纪人带她去百老汇看音乐剧《Hair》,“我不敢相信,舞台上的演员都赤身裸体!经纪人告诉我,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我们可以平常地看待身体。尽情享受吧,这是在纽约!”她的英文是跟摄影师、造型师、化妆师一点点学的,这个城市对她来说又熟悉又陌生。尽管已经在纽约长租了一间小公寓,但她开玩笑说,最不想回去的地方是纽约,因为在纽约从来都是工作、工作,她甚至都没有机会,哪怕像个游客那样,肤浅地看看这座城市。但她仍会由衷地说:“纽约教会我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个人风格。”

匆匆七年,刘雯对时装周印象最深刻的依旧是忙碌赶场,“精密计算、选择合理的交通工具,腿、地铁、出租车、飞机都尝试过,带着妆大包小包匆忙赶路。”


刘雯:不能被取代的自己


忙到想哭都没有时间

2008年首闯国际时装周的早春,刘雯在米兰和巴黎以总共27场刷新了中国模特在欧洲T 台纪录。“每一个城市都留下了我的血泪史”,如今她能笑着说,“多做些需要勇气的事,勇气自会随之增长。去米兰还好,没怎么哭;巴黎的路太难找了,我经常迷路,然后就哭。因为太累了,都没有时间睡觉,整个人感觉像神经病。”

正是这样一个一无所知的女孩,凭借勇敢与天赋,逼着自己做害怕的事情,在纽约时装周拿下27 场秀邀约,此前中国模特纪录是16场。同年5 月,Chanel邀请刘雯前往迈阿密为高级定制服装走秀,在这场世纪瞩目的超级大秀上,她是唯一的亚洲模特。

2009 年时装周时,最大的挑战变成了体力:因为国际排名如火箭般蹿升,刘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走了74 场秀,最高纪录一天6 场。别说睡觉、进食,连换妆都像打仗。洗头发,她用矿泉水直接往头上倒。有一场秀,刘雯被全身画满油彩纹身,下一场秀紧接着要穿透明薄纱,她用卸甲水在身上使劲摩擦卸妆。

有人说刘雯的好运像从天下砸馅饼,她说,“馅饼只砸在天天在外面接饼的人头上。”时装周每天工作表出奇一致,早上5 点出门,半夜回酒店。碰上漫长的面试,从晚上10 点等到第二天凌晨4 点,结束后回到酒店洗澡,清晨5 点再去赶秀。

早上6 点通告,她由于疲惫,没有被4 点钟的闹钟叫醒,经纪人一路狂奔来到她的住处,把她从床上拉起来,5 分钟后塞上公司派来的摩托车。“开摩托车的司机特别彪悍,那次的感觉不像在坐摩托车,而是在坐飞机。”刘雯回忆,“赶到秀场以后,匆匆忙忙化完妆就上场了,等演出完我都还没清醒过来—都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只剩下发呆。”

匆匆七年,刘雯对时装周印象最深刻的依旧是忙碌赶场,“精密计算、选择合理的交通工具,腿、地铁、出租车、飞机都尝试过,带着妆大包小包匆忙赶路。”

人从时间中学习、从焦虑中挣脱,才能掌握如何不浪费情绪、不做无用功、不被意外左右。如今再从时装周打电话回家,爸爸妈妈问她还会不会哭,刘雯回答:“想哭来着,但没时间。”

刘雯始终是一个对“时间”极有概念的人,把闹钟定在提前两个小时起床,每隔15 分钟闹一次。约朋友也好,工作也好,她绝不允许自己迟到。出门她可以不化妆,不戴首饰,但不能离开手表,“我从小一直戴到现在,因为手表约束我,让我知道每个时间段在干什么。”

青春会以来不及致意的速度逝去,唯有人格魅力能够让美得以延续。刘雯敬业,在业界有口皆碑。成名已久,她依旧保留出道时的习惯——睡得再少,每天早上起来都会洗头,“不管今天拍什么,头发干净点,造型师可以少花点时间。”


刘雯:不能被取代的自己


所有的努力是做好自己

如果说刘雯“幸运”,那是因为她赶上了“中国超模时代”的好时候——随着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崛起,以及中国市场为国际品牌贡献的亚洲市场增长率,让“中国面孔”的需求在十年中迅速攀升。

刘雯把生活比作一个个环,“环环相扣,每一个环都至关重要,缺了哪个环,生活轨迹都会截然不同。”回首过往,她珍视每一个瞬间,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一张纸画上了画,就不要去擦掉。重置是数码时代的习惯,人生还是不要重置的好。每一段经历都是阅历,铺垫了之后的路。”

走秀、杂志拍摄、商业代言遥遥领先,刘雯没有停止脚步,她的新一环在2014 年年末悄然展开—进军新媒体。2014 年11 月2 日,刘雯的私人视频分享节目《纹理》登陆爱奇艺,每周五与观众分享自己的时尚美学与生活心得,24 小时播放量即突破110 万次。

《纹理》中,她向观众推荐了三件特别“刘雯式”的单品:白色T 恤、皮夹克和铅笔裤。她爽快地说:“刘雯式,就是可以让人很帅气。就像这三件单品,可以搭高跟、平底、运动鞋,什么都可以搭,很简单。”和很多有意无意宣扬美貌的圈中人不同,刘雯很少自拍,也不觉得自己有多美。“小时候我妈从来都没有说过我美,只是希望我在工作的时候给大家尽职地传递美。”刘雯习惯于反复看走秀照片和视频,研究不足,然后改变,“2008 年时,应该是眼睛都没神的吧,后来慢慢发现照片怎么感觉怪怪的,我就反复去看,反复去琢磨,从中找哪些地方是不足的——我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执著于给自己放所谓‘马后炮’的人。”

“每个职业都是被动的,关键是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对待它。”刘雯不讳言,自己极其想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我所能做的全部努力,就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正是刘雯在2009 年底第一次为“维多利亚的秘密”走秀轰动后,面对蜂拥而至的中外媒体给出的答案。

“那些不断被提及的‘第一’,说完全不喜欢,是假的,没有一个人没有这种相互竞争和比较的心。但第一是可以被取代的,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做自己,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客套话,对于一路搏杀出来的刘雯,却是实实在在的经验。

刘雯回应那些她所创造“第一”带来的盛赞,“模特职业很被动,但被动等待的时间,其实你可以干很多——像我用来写邮件、做《纹理》、搞造型,也要学着跟人家去沟通。我现在经常总结我自己,会发现很多新的要做的事情:比如语言,我的英语讲得比以前流利,但还会有中国式思维。”太多人习惯于不断地接受人生观教育,像是长不大的孩子,毕不了业的学生,永远不愿、不敢或没机会自己去思考判断,习惯于在别人的说法中寻找答案。刘雯不同,十年风雨,她在漫长的被动等待中寻觅到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