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白居不易

——中國文化漫談“衣食住行”系列之二


漫談:白居不易

白居易,潯陽江頭


古人白居易,今人居不易。

人們將房地產當作漫漫長夜的暖爐,正是危機制造者的願景,如果製造者超國界的存在不是傳說。蕃薯放在爐子上烤能醫治人們的飢餓,鴨子放在爐子上烤可能成了全聚德,房子放在爐子上烤著了火,消防員能否救得了尚是未知數。


漫談:白居不易

孫權,字仲謀


有個故事。說的是,幕屬勸孫權搶先稱帝。孫權笑笑:“北方曹操尚未稱帝,我稱帝,不是要讓我在爐火上烤麼?”

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新聞發佈會上,論壇秘書長、大眾印象中一直為國民奔波的龍永圖先生表示,“中國從總的來講不存在泡沫的問題,中國的房地產是健康的發展,我的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只要有需求就不會有泡沫,不需要打壓。”

龍先生真是可愛,不但語驚四座,而且語驚全世界,2006年7月倫敦經濟學院給龍先生頒授名譽經濟學博士學位的時候想來是考慮過他的經濟學常識的,但是,他告訴我們的“有需求就不會有泡沫”的經濟學常識高超得讓我們無法理解。有好事者在媒體上撰文告知,原來龍先生是中國人壽和阿里巴巴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中國人壽最近高調進軍房地產。當前,全世界幾乎沒人不認為中國經濟尤其房地產應降溫,權威機構從當年3月28日到4月2日,以《紅火景象下的樓市之憂》為開篇評論,連續6天播發評論,對房地產的非正常現象進行了全方位解讀,這種情形下,龍先生此番言論,頗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

洪武七年,曾連放牛娃也做不得、無片瓦遮頭的朱元璋示下:“無告者給以衣食,無依者給以屋舍”。

此詔一下,時人可真是“白居易”,白樂天的父親肯定經歷了中唐由盛轉衰的那場與楊貴妃有關的著名戰亂,11歲起,這位取字樂天的白居易也因戰亂顛沛流離了五、六年,“居易”的願望也許是其父許下,也許是其本人許下,不管怎樣,總之是叫居易了,而且是白白地“居易”了。身處中晚唐,相信底層很多人還是非常“居不易”的,哪比得上連去做今天看來屬於達官貴人的江州司馬都還要叫苦連天,為自己是“天涯淪落人”而感觸流淚。


漫談:白居不易

江南水鄉,煙雨悽迷


當然,沒有進一步的證據顯示明代如何落實“無依者給以屋舍”,如何量化,如何執行,任何時候都必然是一個難題。如同當下大力興建“經適房”“廉租房”的善政,監管施惠至有需要的人,亦屬不易。但是,從明代中前期的社會生態與尚無片言隻字記載彼時房奴們“壓力山大”的感嘆來看,作為基本生活資料的屋舍使民眾不太艱難地普遍獲得,料想應是可以允許現代人合理推斷的。

新加坡百分之八十的人住公租房,據說租金不貴,2015年塵埃落定享年91歲的李光耀,使無數新加坡人享了清福。坊間傳聞,加拿大及歐洲許多國家由於缺乏炒樓的可行性與必要性,各樣團體、各色人等若想擁有更多物質,還得依靠腦子與雙手的勤快。以致於我們中的很多人,尤其是我們中的很多“炒發戶”、“拆發戶”們一邊數鈔票一邊醉看門外佝僂著身子尋找一席之地的寒士,一邊偷笑那些地方不開竅。

晚上散步,經過幾個看模樣也是散步之人的旁邊,無意間聽到一段對話。一個聲音說:“切,什麼別墅,我去過西班牙,還比不上那裡鄉下的房子呢,偏偏還要比別人不知貴了多少倍。”另一個聲音說:“文萊人從不為住房發愁,跟免費獲得沒什麼差別,就像上天派送的禮物。”原先的聲音:“文萊?巴掌大的一個地方,人口才幾十萬,另當別論。”


漫談:白居不易

一笑而過


聽到這裡,正如你所知道的,“非禮勿聽”,我腳步匆匆,一笑而過。

如果我們很多無房者能住上廉價公租房,中國房地產存不存在泡沫,自然會有相關人等去關心,至少寒士們頭頂上有了一片瓦。

這片瓦就是他整個天空。


漫談:白居不易

1100年來,中國各地大戶或小康人家常見的耕讀傳家家訓應用情景


注: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