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億之後,碧桂園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高瞻遠矚,是對企業和企業家最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當前的經濟大勢下,企業該怎樣做才可以擁有未來呢?

碧桂園穩健增長的業績給出了答案:未來屬於城鎮化,未來屬於高科技,對人好、對社會好才有未來。

5000億之後,碧桂園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現金充沛,收入穩定增長

3月27日,碧桂園發佈2019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碧桂園實現權益銷售金額5522億元,同比增長10%,這一體量在行業內繼續領跑,並實現了各項業績指標的強勁增長。

具體我們可以看到,2019年碧桂園實現營業收入約4859.1億元,同比增長28.2%;毛利潤約1266.4億元,同比增長23.6%;淨利潤約為612億元,同比增長26.1%。股東應占利潤約395.5億元,同比增長14.2%;股東應占核心淨利潤約401.2億元,同比增長17.6%。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底,碧桂園的可用現金達到歷史之最,約2683.5億元,淨借貸比率也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至46.3%。這是自2016年起,碧桂園第四次連續在年末實現淨經營性現金流為正。另外,碧桂園還有約3167.9億元的銀行授信額度尚未使用。

可以說,在房地產調控實行長效機制的背景下,在房企融資渠道收緊的背景下,很少有企業能有這樣充沛的現金流。

那麼,這種安全穩健的財務狀況,恰恰又是碧桂園一直堅持並重視的。它不僅保證了碧桂園未來經營的有序開展,成為碧桂園業績增長的堅強後盾,還獲得了各大評級公司及主要金融機構對其表示認可和支持。

用高科技打造美好生活

而碧桂園能有這麼好的業績和財務狀況,主要是憑藉他在全國廣泛而均衡的土地佈局,堅持城鎮化路線所帶來的競爭力。截至2019年12月31日,碧桂園業務遍佈中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82個地級市、1299個縣/鎮區。

這廣泛的業務佈局,不僅為無數嚮往美好生活的人們,提供了城鎮生活的便利,包括就業、商業、醫療等資源,還讓碧桂園成為世界企業之林的一股重要力量。2017-2019年,碧桂園連續3年入選《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且排名大幅攀升,較2018年攀升176位,名列第177位。

另外,在碧桂園強勁業績的背後,還有一個被外界關注的點,就是他圍繞地產主業,順應時代潮流,進軍高科技領域,而其主攻方向就是機器人產業和現代農業。

作為業內規模最大的龍頭房企,碧桂園深知當前行業發展的痛點,率先用“建築機器人+裝配式建造”的模式探索生產方式變革。在碧桂園創始人、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看來,這是碧桂園未來核心競爭力所在。

我們在年報中也可以看到,重點聚焦建築機器人的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就已經獲得授權327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了一批自主核心技術。目前在研的建築機器人共50款,其中,地面整平機器人、地面抹平機器人、地磚鋪設機器人等32款產品投入工地測試應用,填補了行業空白。


除建築機器人之外,碧桂園還致力於研發餐飲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及軟件、智慧建造體系等。

今年2月,由碧桂園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自主研發的“24小時無人、全自動化運作”煲仔飯機器人出現在武漢新冠肺炎疫區的隔離點,為醫護工作人員免費提供煲仔飯配餐服務,贏得現場醫護人員及媒體的點贊和關注。

那麼,除了這些之外,碧桂園還有一個高科技業務,就是現代農業。尤其是在過去的一年,碧桂園農業加速佈局農業全產業鏈,形成研發服務、智慧種業、現代農業科技園、海外大農業、社區生鮮門店等五大核心業務版塊。

我們看到,它在武漢建立“中國種穀”,推進中國種業發展;與黑龍江省建三江管理局簽訂合作備忘錄,將建設規模達1000公頃的大型無人作業示範農場;攜手國家水稻中心,與馬達加斯加共和國共同簽訂了三方農業合作框架協議,助力非洲實現糧食安全。

可以說,

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就是碧桂園的“三駕馬車”,它們結合在一起,所組成的碧桂園高科技產業版圖,形成了一個更加深度、有效的產業鏈,而這條產業鏈已初具雛形。相信未來會像楊國強所堅信的那樣,科技的進步正不斷衝擊著各行各業,並給人類社會生活帶來深刻的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