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以前,茭白不是蔬菜,而是糧食

茭白,外披綠色葉鞘,內呈三節圓柱狀,色黃白或青黃,肉質肥嫩,纖維少,蛋白質含量高。它與蓴菜、鱸魚並稱為“江南三大名菜”。

作為食材,與葷共炒,其味更鮮。

在唐代以前,茭白不是蔬菜,而是糧食

茭白

其實,在唐代以前,茭白不是蔬菜類作物,而是糧食類作物。那它是如何從糧食類作物變成蔬菜類作物的呢?

原來,茭白的種子感染上黑粉菌後,就不能抽穗,導致顆粒無收。雖然產不出糧食,但它的莖部不斷膨大,逐漸形成紡錘形的肉質莖。人們發現,這個肉質莖可當蔬菜食用,這就是最早的茭白。

此後,人們就利用黑粉菌,培育出可當蔬菜食用的茭白種子,形成大面積種植。目前,把茭白作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國和越南。

在唐代以前,茭白不是蔬菜,而是糧食

茭白生長在植株莖部

茭白的生長離不開水和適宜的氣候。

浙江紹興回山鎮是之所以能成為著名的茭白之鄉,就得益於當地的水環境和氣候環境。回山是水鄉,又地處高山臺地,氣候溼潤,晝夜溫差大,茭白長勢特別好。

在唐代以前,茭白不是蔬菜,而是糧食

回山鎮山清水秀,有種茭白的良好環境

回山茭白外觀勻稱白嫩、口感鮮美略甜。憑藉其優異的品質,有了“水中人參”之稱。自推向市場以來,深受好評。2004年獲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紹興市綠色農產品認證。

在唐代以前,茭白不是蔬菜,而是糧食

茭白生長在水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