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规模对基金的影响是什么?

用户67239664


这个问题,得一分为二来说说。


1

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来说

规模太小首要问题就是单位份额分摊的成本较高。

一般基金产品的信息披露费、审计费等都是固定支付的,基金规模太小,单位份额分摊的成本就会相应增加。

其次是面临的基金清盘的风险比较大。

基金清算,并不是说持有人的钱就没了,而是说基金产品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对清算感兴趣的南粉,可以点击文字版的链接,回听往期音频哦。基金遇到清算,对我投的钱会有影响吗?

进入清算的基金产品相当于为客户强制赎回,如果当时账户中状态是“浮亏”,那就会变成“实亏”。

当然,这也不是说基金规模越大就越好,规模过大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 规模过大就要配置更多的股票。

基金行业存在“双十协定”,即一只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市值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合计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份不得超过该公司股份的10%。

受此协定的影响,规模较大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就要分散投资到更多的股票中。

那么对基金经理来说,就要将更多的股票纳入投资视野,使其精力难以集中。此外,A股市场上的优质股票也是比较稀缺的。

第二,规模过大会影响操作灵活性。

主动管理型基金需要基金经理进行主动配置,规模过大的话,在进行调仓换股的时候较大规模买入卖出会对股价产生影响

那么就会面临难以将股票按理想价位买入卖出的困境,调仓进出时间和成本都会提升。

因此,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来说,基金规模不宜太大,适中为好。

尽量不要选择规模在5000万以下的基金,一般在5-50亿为佳,对少数优秀的择股型基金经理可以放宽一点。


2

被动指数型基金对规模的要求又是怎样的呢?

一般来说,被动指数型基金被动跟踪指数,无需基金经理主动选股、择时,基金业绩主要看跟踪指数的误差大小。

因此,规模越大的指数基金,在遭遇大额申赎时受到的冲击越小,跟踪误差相对也越小。

举个例子,规模1亿份的指数基金,遭遇1000万份的赎回,相当于基金规模的10%,变现压力相对比较大。

而且基金买进股票的权重指数同样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产生较大的跟踪误差。

但是规模是100亿份的指数基金,面临1000万份的赎回时,也就相当于基金规模的0.1%要被赎回,此时对基金跟踪指数的影响要小得多。

因此,对被动管理型的指数基金来说,规模越大越好。

另外也要提醒大家一下,增强型指数基金并不适用这一说法。

增强型指数基金一般使用量化模型对指数进行增强操作,本质上属于主动管理型基金。

如果基金规模过大,会导致一些增强因素钝化甚至失效。因此,基金规模并非是越大越好。




风险提示:文章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文作者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投资建议。


南方基金


指数型基金,规模越大越好

指数基金,又称作被动型基金,基本上不做主动操作,基金经理要考虑的是基金申赎对净值的影响。基金规模越大,基金申赎对净值的影响越小。而对于在场内进行交易的ETF来说,基金规模越大,流动性就会越好。

主动型基金,规模适中即可

主动型基金规模适中即可,规模过小,基金费用分摊到单位份额的成本就会变高,对收益会有影响。并且规模小的基金,申赎对基金经理管理基金产生影响。

基金规模过大,基金经理管理起来就会越困难。基金调仓会对持仓股票有较大影响。

债券型基金,规模偏小好

债券型基金的基金规模不需要很大,只要不太低就行,因为有清盘风险,规模大了也买不到那么多优质债券,还会增加基金的管理难度。如果是纯债基金,规模在十亿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是可转债基金,可以更少,因为市场上的优质标很少。

货币基金,规模也是越大越好

货币基金最为看重的是流动性,所有基金规模越大越好。一般都是几百亿、上千亿的规模。



人民凯摩


基金规模是个较为广义的概念,可以用于整个基金公司,也可用于单只基金。基金资产净值通常指单个基金的数据,基金资产净值和基金净值又是两个概念。至于你的问题,基金净值的升高表明基金和初始发行相比,产生了升值,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申购,进而提高基金规模。


一生所爱再回首


基金存在一个“最优”规模,也就是最合适的规模,因为资产规模对于基金存在多种影响,包括费用、投资组合的流动性等。对于一般企业而言,企业规模增大,平均固定成本随着降低。

同样地,基金也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基金规模越大,年度运作费用水平也应该越低。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基金规模越大越好。基金规模过大会对基金股票投资产生负面影响。首先,基金规模过大会影响投资组合的流动性,这对于小盘股票基金的影响尤为严重,甚至可能使基金的投资风格发生改变。

基金为了实现投资策略而持有一定比例的某只股票,如果基金规模过大,则其持有该股票的绝对数量也比较大,当基金经理买卖股票时就会对股价产生较大冲击,因此而产生相应的隐性费用——基金经理不能以理想的价格买进或者卖出股票,导致其回报要低于那些规模较小、买卖股票更加灵活的基金。

小盘股基金受流动性影响就更大了。由于小盘股流通盘较小,基金持有的某只小盘股票很容易就占了该股票流通盘的很大部分。当该小盘股的成交量不活跃时,影响更为显著。因此,规模过大会损害基金未来的长期业绩,并有可能阻碍其投资风格的实现。

当小盘基金规模过大而相对可投资的小盘股数量少时,基金经理可能开始投资盘子较大的基金,基金的投资风格则发生改变。 其次,当一只股票基金的规模过大时,除了流动性下降外,其投资的股票往往只数随之增多,投资更分散。

这种流动性下降、分散性加大的投资策略,使得这只股票基金更象一只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对投资人来说,虽然该基金的主动投资性大大降低,但是其收取的管理费却是比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高许多。

● 投资人如何关注基金规模

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应当充分关注基金的规模。

规模过大很容易影响基金未来的收益,因此投资者不应有“越大越好”的误解,同时应密切留意基金是否由于规模过大而回报落后于同类可比基金。在比较两个相似的基金后,投资者不妨选择规模较小的。 特别是小盘股基金,因为基金规模过大对其回报的负面影响更大一些。

规模较小的基金业绩较好,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规模就会逐渐增大。这时,投资者应注意其规模增大之后,基金经理是否能很好地配置流入的资金,基金业绩是否受到规模增大影响而有所下降。基金规模过大还可能影响基金的投资风格,因此投资者在为实现特定的投资目标而构建基金组合时,应该清楚了解基金的真实风格,而不要停留在基金名称的表面描述上。

基金公司也应重视基金规模的影响。基金公司对基金规模的重视程度体现了其对投资者利益的重视程度以及在公司发展中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的态度。基金公司是否对自身“最优”基金规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基金公司是为了在现阶段多收一些管理费而盲目扩张基金的资产,还是为了将来的长期回报而把基金规模控制在“最优”水平?注重投资者利益的基金公司会追求基金规模和长期回报之间的平衡,对基金“最优”规模进行研究,并与投资者分享其观点。

此外,提倡将基金经理的报酬更多地与回报挂钩,而不是更多地与基金规模挂钩,这样可以鼓励基金经理将基金规模维持在合适的水平,注重基金长期回报,从而保持与投资者利益相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