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氾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氾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在玩視頻軟件的時候,只要是看到有人捕撈“清道夫”的視頻,基本上都能夠得到大量網友的誇讚,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得出,人們是有多麼厭惡“清道夫”。

可能北方一些朋友對於“清道夫”是什麼還不清楚,但是南方許多河流裡面已經氾濫成災了,令當地朋友十分無奈。這裡所說的“清道夫”是一種全身灰黑色,有黑白相間的花紋的魚類,一些喜歡水族的朋友會將它當成觀賞魚來養,以便清潔水族箱。


“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氾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清道夫並不是我國的本土生物,而是外來物種,它們原產於南美洲,也被稱為吸盤魚、垃圾魚,從名字上我們大致可以看出這種魚類的習性。它們的口唇很發達,像是一個吸盤一樣,以水底的各種垃圾為食,這本是好事情,在室內,能夠幫我們清理魚缸,在野外,能夠幫我們清理河道的垃圾。

但是除了青苔、垃圾、藻類之外,清道夫還喜歡吸食魚卵、魚苗等,一條清道夫一天之內能夠吸食5000粒魚卵,正如它的名字一樣,不管是死魚、藻類,只要是能夠吃的,它統統來者不拒,所以有清道夫的河道,基本上其他魚類就要遭殃了。


“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氾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清道夫


清道夫對我國河道造成的影響

清道夫之所以在南方能夠氾濫成災,而北方卻並不常見,主要原因是水質問題,它是一種來自南美洲的魚類,那裡的水質偏弱酸性,這與我國南方的水質有點像,而北方的水質呈弱鹼性。

當看到新西蘭小龍蝦包圍了南部和北部島嶼、丹麥生蠔氾濫成災、澳大利亞的三文魚多到只能喂龍蝦等類似外來物種氾濫成災的新聞時,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這種想法:要是我們這能夠氾濫就好了。

但是真到了我國外來物種氾濫成災的時候,即便是中國人均吃貨的屬性也感到頭大,大家都懵了,為啥外國氾濫的物種都是美味,而輪到我們的卻是顏值低、口感差,讓人絲毫提不起食慾的“清道夫”呢?


“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氾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水煮清道夫


要知道清道夫給我國南方的一些河道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就要先對清道夫的習性有所瞭解。小時候的清道夫雖然長得也很醜,但是在這個階段的它們卻很溫柔,基本上以青苔、藻類等為食,算是一個沒有什麼危害性的魚類。但是長大之後的清道夫食性就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它們變得喜歡吃肉了,尤其是魚卵、魚苗、小型魚,以及有創口並感染了的大型成魚,都是清道夫的最愛。

由於清道夫是夜行性的魚類,所以白天的時候並不活躍,養過它們的人都知道,在日間清道夫一般“吸”在魚缸底部或者缸壁上,而到了晚上它們則變得異常活躍。我國南方河道的大多數以鯽魚、草魚、鯉魚、柳條魚等魚類為主,它們基本上都是日行性的魚類,晚上不活躍,這正好給了清道夫吸食它們的機會。

在南美,清道夫有著美洲鱷、亞河豚等天敵,所以並不會氾濫,而到了中國之後,雖然鷺會取食一定的清道夫,但鷺類大多數只生活在生態較好的溼地裡面,所以對清道夫的抑制力有限,這就導致了清道夫能夠迅速氾濫成災。清道夫會吃魚卵、魚苗,有它的河道其他魚類基本上就無法繁殖後代了,所以一旦某河段出現大量的清道夫,就意味生態遭到了破壞,大量本土物種消失。


“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氾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體表堅硬,毫無營養價值,中國吃貨也表示無奈

在人均吃貨屬性的中國,我們很難想象竟然有一種魚能夠氾濫,一直以來,人們都在嘗試清道夫的烹飪方法,但是無論是蒸、炸、炒煎、煮,始終無法去除它身上的那種腥臭味,加上外表醜陋,甚至對於一些人來說是恐怖,所以清道夫始終沒有大量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也沒有辦法像小龍蝦這種外來物一樣被人們吃成靠人工養殖。

清道夫身體呈流線型,上、下唇各有兩瓣齒,有兩個背鰭、四排大鱗以及一個堅硬的外殼,身上甚少柔軟的肉質。

如果料理一條清道夫,我們會發現能夠吃的東西很少,到頭來基本上是吃五分之一,剩下的全是外殼和骨頭,這樣的魚類我們也不要妄想它會有多少營養價值了。所以看到氾濫成災的清道夫,吃貨們表示:雖然很想幫忙,但是也無能為力。


“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氾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生物入侵有哪些危害?

對於交通、信息並不發達的時代,人們對於生物入侵甚至都沒有一個概念,而如今高速發展的時代,生物入侵現象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了,一些生物入侵案例甚至深深地影響著當地人們的生活。比如水花生,這種植物可謂是讓農民們不堪其擾,每年都除不乾淨,只要是有一點根留下,來年又是一片茂盛。那麼生物入侵究竟能夠帶來何種危害呢?


“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氾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水花生


生物入侵會加速本土物種的滅絕

當外來物種侵入到新區後,由於競爭小等原因,種群會迅速繁殖,並逐漸發展成當地的“優勢種”,嚴重危害當地的生態安全。

清道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進入我國南方河流之後,由於當地河段適合它們生長,很快清道夫就表現出了強力的繁殖能力,最終成為當地河段的“最強魚”。受清道夫的影響,本土的魚類由於繁殖不了後代,最終導致全部消失。

現實中由於外來物種加速本土物種滅絕的例子並不少,比如澳洲的袋狼,早期在澳洲大陸上可謂是一時風頭無兩,繼袋獅滅絕之後它成為了澳洲唯一的大型食肉動物,但是這一局面被隨後到來的人類打破了。人們除了自己會想盡辦法捕殺袋狼之外,還帶來了強有力的“小夥伴”——狗。

大約在5000年前,狗隨人類一起來到了澳洲,後來一些狗脫離了人們的控制迴歸野外,隨著野狗數量的逐漸增多,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成龐大的犬群,直接與袋狼競爭,最終加速了袋狼的滅絕。


“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氾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袋狼


生物入侵會破壞生態平衡,甚至重構生態系統

對於動物入侵來說,可能最大的危害是加速本土物種的消失,而對於植物入侵來說,可能最嚴重的就是會破壞生態了。外來植物的入侵,會植物土壤、水分及其他營養成分,甚至是生物群落結構的穩定性造成影響,從而打破生態平衡,更嚴重的是重構當地生態系統,使之變得單一、脆弱。

比如雷州半島的小夥伴可能對薇甘菊這種植物印象深刻,作為外來物種,它大量吸收土壤裡面的水分,讓土地變得乾燥,其他本土植物紛紛枯萎。


“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氾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薇甘菊


有時候生物入侵破壞生態不僅表現在直接後果上面,還有可能是間接導致的。比如上面我們提到的澳洲野犬,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澳洲本土的一種野生動物了。

澳洲野犬會大量捕食牲畜,對當地農牧業造成衝擊,喜歡建圍欄的澳洲人們為了保護東南部發達的綿羊產業,修建了一條長達5000多公里的野狗圍欄,用以阻擋野狗。後來人們發現,沒有有野狗的一側植被茂盛,有野狗的一側滿地黃沙,土地沙化嚴重。

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原來澳洲野狗會抑制狐狸、野貓的種群發展,有野狗的一側狐狸、野貓數量相對少很多,而野狗喜歡捕食袋鼠、袋熊等一些大型的動物,對於老鼠、兔子等小型的動物它們是看不上的,漸漸地,兔子和老鼠就多了起來,它們不斷啃食青草、植物根莖,最終讓土地變得光禿禿。而沒有野狗的一側,狐狸、野貓等數量較多,相對的兔子、老鼠等食草動物就受到限制,對草地的破壞能力就有限。


“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氾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如何防止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的危害如今我們都大致瞭解了,那麼該如何防止呢?扁鵲有一句名言,大致意思就是:大哥的醫術最好,能診治人未發之病,二哥醫術次之,能診治人剛發之病,自己醫術最差,只能診治已發作的病患。從這個典故里面可以延伸出很多至理名言,防止生物入侵的現象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即將傳入、早期發展、氾濫成災,那麼對應的防治方式也有三種,分別是:截斷入侵渠道、早期治理,及後期綜合治理。


“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氾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澳洲野犬


生物入侵的渠道基本上有三類,分別是:

自然入侵,比如風力、河流、鳥類等,這類生物入侵比較隱秘,往往人們發現時已經很嚴重了;

無意引入,一般指人類無意之中就將外來物帶進來了,比如隨飛機而來的植物種子、昆蟲等,這類入侵方式跟自然入侵比較像,等到發現的時候往往也比較嚴重;

有意引入,很好理解,通俗地講就是人們明知是外來物種,但出於某些原因必須要引入的,比如出於農業發展的需要,我國引進了獼猴桃。

在這個階段,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就是完善評估機制,當我們需要引入某一物種的時候,就需要對該物種進行一個全面的評估,分可控和不可控之後,分別有何種應對方式,最終人們是否能夠完全控制?這都要表現在評估表上。


“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氾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澳洲野貓


生物入侵的早期、中期在現實中還是比較容易控制的,尤其是當完善了跟蹤監測流程之後,往往能夠抑制住,及時止損。比如澳洲如果能夠及早發現野貓會給當地小動物帶來滅頂之災,及時嚴控寵物貓進口、流浪貓處理的話,也就不會有後期的野貓氾濫成災了。

(原創用心的作品,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有趣的野生動物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