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保險公司去年盈利增72% 三大壓力襲來

2019年,保險業迎來盈利“大年”。受投資收益向好和稅收利好政策等因素影響,A股上市險企淨利潤同比大增。

中國人壽(港股02628)、中國人保、中國平安(港股02318)、中國太保(港股02601)、新華保險(港股01336)五大保險公司,去年合計實現保費收入2.4萬億元,同比增長9.3%;實現歸母淨利潤2723.95億元,同比大增72.2%。其中,中國人壽實現歸母淨利潤增長411.5%至582.87億元,增幅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保險行業將面對三大壓力:持續走低的利率將導致投資收益下滑、準備金計提增長,此外,保險業務轉型遭遇瓶頸還疊加疫情期間展業難。

五大險企

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82.87億元、224.01億元、1494.07億元、277.41億元和145.5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411.5%、66.6%、39.1%、54%和83.8%。

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直保公司也顯示同樣的增長路線。2019年,太平集團實現股東應占淨利潤90.09億港元(約合82.37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長30.9%。眾安保險雖仍淨虧損4.54億元,但減虧幅度達到74%。

保險公司盈利良好離不開兩大主因:承保端受益於手續費支出“減稅”新政;投資端實現投資收益增長。

2019年5月,中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關於保險企業手續費及佣金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公告》,這一新政策意味著給保險公司“減稅”,成為拉動險企業績的非經常性損益因素。

例如,因執行該政策,中國人壽2018年度應交企業所得稅減少約51.54億元,相應減少本報告期所得稅費用。太保壽險2019年全年所得稅為-12.47億元,同比降低120.3%。

另一方面,投資收益亦影響盈利表現。2019年一季度權益市場顯著回暖,權益市場向好帶動公司權益投資增長,成為拉動保險利潤上升的重要力量。

2019年國壽、太保、新華、人保的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5.23%、5.4%、4.9%和5.4%,分別同比提升1.95個百分點、0.8個百分點、0.3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中國平安實施新會計準則,總投資收益率為6.9%,增速提升了3.7個百分點。眾安保險2019年的投資收益為18.16億元,同比增長264%。

除了以上兩項因素,部分企業承保端經營改善也是盈利增長的重要原因。

今年面臨三大壓力

2020年以來,持續走低的利率帶來投資收益下滑和準備金計提增長的壓力,此外,保險轉型瓶頸亦疊加疫情期展業難。在這三大壓力之下,保險業集體面臨新單保費下滑和資產收益率下降等困境,保險股亦陷入低迷。截至3月31日,2020年A股保險指數下跌19.87%,而同期上證指數降幅為9.83%,保險股明顯跑輸大盤。

從承保端來看,壽險傳統“人海式”經營模式步入發展瓶頸。疫情之下,壽險代理人的“展業難”與“脫落高”的雙難困境進一步凸顯。

例如,今年前兩個月,壽險業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同比下降超40%;再以行業風向標平安壽險為例,今年前2月保費收入1365億元,同比下降12.57%。隨著各行各業復工復產,保費短期增長問題將有所緩解,但壽險新單增長難和代理人增員難等核心難題仍待解決。

從投資端來看,全球進入低利率環境,今年降息範圍和力度進一步加大,資產荒與信用風險上升,對保險資金投資帶來壓力。目前有保險公司到期資產收益率出現倒掛現象,今年新投資資產收益率不足5%,低於去年收益率水平。

對此,險企的普通策略是提高固息收入。例如,平安很早就開始逆週期投資,通過很多方法提高淨收益比例,取得較好效果。國壽將資產70%~80%投向固收領域,近年不斷優化和預配固收資產,給今年的固收息利收入奠定比較好的基礎。

從利潤表來看,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的變化影響保險合同準備金計提。2月準備金計量基準曲線加速下行,有券商預估全年下行幅度或將超過20個基點(BP),折現率大幅下行將加大壽險公司準備金增提壓力,進而對利潤增長構成較大負面影響。

對於上述問題,保險公司已經有所準備。天風證券分析,各家普遍基於“會計估計變更”增提了準備金,平安、國壽、太保、新華分別多提了208億、23億、81億、62億的稅前利潤。這對於緩解2020年利潤的增長壓力作用較大。

中國人壽管理層在2019年業績會上表示,折現率假設還取決於流動性溢價的變化,流動性溢價的影響因素又包含負債、資本市場的溢價信息等,公司會持續進行觀測。總體上,公司的準備金評估利率比較低,準備金也比較穩健。如果折現率假設下調,則普通壽險準備金需要補提,會對當期的利潤造成負向影響。不過,因為折現率假設變化而導致的準備金變化,只是影響利潤在不同年份的分佈,不影響保險業務總的利潤。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