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担心格力因疫情损失200亿,科技领域的折戟才是董明珠的痛

最近董明珠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到因为这次疫情,格力至少损失了200亿。主要原因就是,春节前后都是空调的销售旺季,往年的订货量很高,但是这次疫情,不能生产,不能安装。整个2月份的销售量几乎为零。

其实董明珠大可不必担心格力空调的销售问题,因为要买空调的迟早还是得买,只是晚一点买而已,所以疫情过后,市场仍然会恢复。而格力的现金流也是非常的好,根本不用担心自己不够用的问题。在疫情期间又投入了几千万生产口罩,并且销售的非常不错。除此之外,董明珠还向医疗产业投入了10个亿。

格力除了空调之外,还有小家电其实也是做的非常不错。在传统制造业上,格力都可以做的风声水起,不过跨界到科技行业后,却是连年失败。经常强调核心科技的董明珠,为什么只能做传统行业,而做不了科技行业?

不用担心格力因疫情损失200亿,科技领域的折戟才是董明珠的痛

懂市场却不懂用户的董明珠

可能会有人对这句话有异议,难道市场不就是客户,客户不就是市场吗?这话放在二十年前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却是不适用的。现在的市场指的是渠道、终端、供应链,这些都是格力的长处,也是董明珠的长处。

当年董明珠作为一个基层的销售人员,就是因为自己敢拼的铁娘子性格,最先在安徽闯出了一片市场,搞定了当地了很多有实力的经销商。随后董明珠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攻克,终于让格力空调占据了全国30%以上的份额。

但是换到科技领域后,董明珠的所有招数都已经失灵了,她仍然用着旧工业时代的思维方式,思考着现在的科技行业。首先是折戟手机市场,可能在董明珠看来,造手机就跟造空调一样。造出来以后,往渠道上面一投放,就会跟格力空调一样,卖的风生水起。

不用担心格力因疫情损失200亿,科技领域的折戟才是董明珠的痛

造手机难吗?其实一点也不难,手机所有的部件,你都可以在全球供应链上面找到生产厂家,只要你有足够的资金,你需要的仅仅是组装能力,跟当年的联想一样。但是想要做一部用户需要的手机,非常难。手机说到底是一个互联网产品,而非硬件产品,只是把硬件拼凑起来,几乎是没有用户会买账的。

当格力手机的开机屏幕出现了董明珠自己的头像和“格言”之后,我知道格力手机必死无疑。这一场景,像极了我们父母发出的那种满屏鲜花的“早上好”图片一样。其实,我一直不知道董明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自信,认为放上自己的头像会提升销量,可能是最近几年,太多的网友对于格力良心制造业的赞赏。但是赞赏归赞赏,不懂用户的产品,用户也不会买账。

不懂技术的董明珠

在手机这个风口折戟之后,董明珠又力排众议要赶上电动车这个风口,在股东没有同意之后,自己拉上王健林,投资了银隆新能源汽车,目前也是创始人离职,生产中心关门,背负百亿巨债的下场。这个事情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详细分析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这件事情说到底还是董明珠对于技术的无知,银隆早先在美国收购一家电池企业,但是这个电池技术本身就是被市场淘汰的。但是银隆却能用这个过期的技术忽悠到董明珠,实在是让人不解。这也从另外一面看出来,懂销售的董明珠对于技术并不敏感。

从很多对董明珠的采访上来看,也证明了董明珠对于技术并不了解。虽然一直在强调格力的“核心科技”,但是也说不出更多的细节了。

不用担心格力因疫情损失200亿,科技领域的折戟才是董明珠的痛

传统行业和科技行业的不同逻辑

如果现在让你卖一支笔,你能卖的好吗?如果没有接触传统行业的你,一定卖不好。但是如果让董明珠去卖,可以卖的好吗?我敢肯定,一定能卖的好。因为卖一支笔,只需要有生产成本优势和渠道铺货能力就行了,摆在店子里面的笔,不管什么种类,一定能卖的出去。这就是传统行业的逻辑,以前占位的大佬可以轻松赚钱,但是后来者根本就挤不进去。

不过传统的渠道和生产优势,也让这些传统行业的大佬,产生了依赖,甚至是自负的情绪。认为用钱可以买到一切,用渠道可以销售一切。传统行业的产品,实际上是已经定型的产品,可以调整的空间非常小,比拼的就是渠道能力,销售能力。

科技产品是一种价值增量极大的产品,需要一直不停的创新,才能获得市场的优势。在技术研发的同时,还得研究用户的需求点以及商业价值,在技术和用户之前取得一个狭窄的重合点。新型的科技产业,用钱是买不到技术的。每一家新能源车企,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一定会被用户抛弃。

所以,如果董明珠不那么浮躁,真的可以把自己挂在嘴边“核心科技”坚持下去的话,我相信在这些新兴行业中,也可以占到一席之地。

不用担心格力因疫情损失200亿,科技领域的折戟才是董明珠的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