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都吃什麼?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因為疫情今年的時間彷彿按下了快進鍵。轉眼就過了三月三來到了清明節。雖然今年不能家族性聚眾掃墓但是我們還可以用傳統美食來過節啊,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可以吃到傳統美食啦~

五色糯米飯

五色糯米飯是壯族地區的傳統風味小吃。因糯米飯呈黑、紅、黃、白、紫5種色彩而得名,又稱“烏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或清明節時節,普遍製作五色糯米飯。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

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都吃什麼?

艾粑粑

清明節前後,是艾草生長茂盛且最為鮮嫩的時節,由於農曆三月三與清明節靠近,艾葉餈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俗話說,“年年艾葉綠,歲歲餜泛香,當天,艾葉餈粑遍佈柳州街頭巷尾,得到很多人喜愛和追捧,艾葉餈粑也有清涼香甜,味道鮮美,有消除膩意,增進食慾的作用。

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都吃什麼?

梧州烏米飯

在廣西梧州,吃烏米飯是“三月三”的傳統習俗,很多人會選擇在市場上買楓葉,自己在家裡做烏米飯,三月三當天,街道上烏米飯飄香。烏米飯的口味分為鹹、甜兩種,有人說烏黑髮亮的烏米飯有祛邪扶正,健身暖胃的功效,吃起來也是相當美味。

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都吃什麼?

梧州紙包雞

說到梧州美食,很多人在第一時間會想到紙包雞,這已經是名揚省港的食品,紙包雞的威水史,主要表現在兩大事件上,其一是街知巷聞的,陳濟棠用飛機將紙包雞運抵廣州,食用時還是熱的;另外一件是關於陳北水師傅的,1983年他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與全國烹飪大賽,展示烹製紙包雞的風采,據說其技法和香味,令在場參觀的領導人讚歎不已。梧州紙包雞色澤金黃,香味誘人。吃起來,入口甘、滑、甜、軟,食後齒頰留香。

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都吃什麼?

柳江水油堆

水油堆,壯家特色小吃之一。在一些古老的街道或者學校附近,經常可以看到上了年紀的老人,僅憑著一個鍋頭,一堆炭火,一瓶油,一盆麵粉,一碗芝麻,轉瞬之間,白麵在油鍋裡上下翻騰,白進黃出,一股濃濃的香味在街道上空瀰漫,久久不散。

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都吃什麼?

餈 粑

餈粑製作工藝精細。把上好糯米蒸熟後,用力杵打,直到糯米飯全融,像棉團狀,然後再取出糯漿做成圓團,放入蒸籠蒸熟而成。水餈粑多放內餡,如豆蓉、蓮蓉、芝麻桂花糖等,質地細膩柔韌、 潔白晶美,如趁出籠時熱氣騰騰,再裹上點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鮮,口感細滑沁甜。

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都吃什麼?

寧明壯粽

寧明壯粽是用糯米、豬肉等煮製成的一種大粽粑,是壯族“三月三”特製的傳統食品。壯家粽子起源於宋代,叫“風莫”。它是一種特大的粽粑。大年夜,姑娘們便把煮熟的“風莫”從鐵鍋裡撈出來,以備正月食用。正月十五,出嫁姑娘都要回孃家吃風莫飯,父母打開風莫,分給全家人。兒女須將風莫吃完,以示孝敬父母,祈求父母高壽。

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都吃什麼?

北海雞屎藤面

農曆三月三吃雞屎藤面,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雞屎藤面是選用剛採摘下來的新鮮的雞屎藤葉子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絲藤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絲藤粿仔湯,味道清香甜美,是當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除了面,還有雞屎藤餈粑。

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都吃什麼?

憑祥竹筒飯

廣西生活中,常常會見到竹筒飯。憑祥的氣候和環境十分適宜竹子的生長,竹筒飯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節中,密封后烤熟,吃起來粒鬆軟,既有米香,又有竹香,清爽可口,很受人們的喜愛。

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都吃什麼?

清蒸灕江桂魚

桂林山清水秀,灕江是桂林的主要河道,長年清澈見底,出產的桂魚,向以肥、嫩、鮮、滑著稱,堪稱“灕江清水桂魚”。用於清蒸風味甚佳。用灕江桂魚和豬肉絲蒸制而成,成菜魚肉細嫩,滋味鮮美,爽滑適口。

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都吃什麼?

荔浦芋扣肉

大家對荔浦芋扣肉一定不會陌生,桂林有這樣一句千古流傳下來的俗語:“荔浦芋頭湯泡飯千萬不要講給別人聽”。這說明荔浦芋頭好吃。用豬五花肉和荔浦芋煮、炸、蒸而成,成菜色澤金黃,肉質酥鬆,肥而不膩。

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都吃什麼?

欽州蠔油柚皮鴨

蠔油柚皮鴨是欽州市一道美味佳餚。將柚子皮用炭火烤糊,再打磨乾淨,放入清水中浸泡,去其苦澀;鴨子則過熱水晾乾,上醬油,炸至金黃色,用文火燜至適度;再把切好的鴨子和柚皮放進銅鍋,配以豬油、雞骨、鯪魚及蠔油等調料煮至入味而成。

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都吃什麼?

南丹糖糕粑

取色質上好的糯米粉碎成麵粉,把切成細沫的紅糖拍和破的生薑放進內含新鮮豬油的開水中。然後待薑糖水冷卻到不燙手的溫度,開始和麵。最後把揉好的生食放進四周和底部鋪滿芭蕉葉的蒸籠裡,用芭蕉葉嚴嚴實實地包裹好,這樣糖糕粑就算全部做成。

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都吃什麼?

宜州豆腐瑤

當你走進宜州,無論去到哪個鄉哪個村,尤其是到遠離圩市的峒場人家作客,熱情好客的山裡壯家人,都會有粥有酒招待你。在滿桌豐盛的菜餚中,還有一隻大品碗裝的“糊糊”,淡黃色的糊裡,碧綠的菜葉上凝結著一朵朵、一串串“戀枝不捨的桂花”。這碗“糊糊”,壯家人叫它“豆腐瑤”。由於漢、壯語言的語序有別,城裡人稱為“瑤豆腐”,即是“瑤家人的豆腐”。

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都吃什麼?

百色苗家“羊癟湯“

百色市西林縣的羊癟湯,癟,在桂柳話,粵語中的意思就是屎,羊癟湯,就是羊屎湯了。事實上,羊肚子裡的腸子,並不是所有的都能拿來做羊癟湯的,羊肚子裡面能拿來做羊癟湯的,只有一段,我的理解就是從胃出來,到大腸前的那一段,也就是這一段腸子裡面的東西,是經過胃碾磨後的,大腸(變成癟癟前)的這一段腸子。選取這一段腸子當然的有原因的,羊吃百草,百草就是藥,經過羊的胃分解後的百草,是極宜被人體吸收的,這,就是羊癟湯能治病的所在。民間對羊癟湯藥用的理解就是:避寒消暑,潤肺滋肝,養心益腎,消除疲勞,延年益壽。

廣西各地的清明節和“三月三”都吃什麼?

當然還有好多地方的清明特產,這裡就不一一舉例啦。但有一點相同的是這些流傳下來的清明習俗和文化都是對先人的緬懷與掛念,吃的特產更多是家鄉的味道。民以食為天,“吃”永遠是美好生活的前提,好好吃才能好好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虧待自己多嚐嚐家鄉的美食吧!在留言區和分享一下你們家鄉特有的清明美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