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4月1日,又到了纪念张国荣、“一岁一哭荣”的日子。今年与17年前又更相似了些——这个春天,也是带着口罩的。

对于千禧一代来讲,“为什么我们会如此怀念张国荣?”是值得疑惑的。

不同于其他影星,张国荣不仅仅是一代人青春的记忆,更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意象,串起了香港电影的黄金20年。

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1980-1985 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全盛

初入影坛时的张国荣,先后出演了《喝彩》、《鼓手》、《失业生》、《第一次》、《柠檬可乐》和《烈火青春》等一系列青春片,俨然成为了80年代的青春代言人。

而其中《柠檬可乐》和《烈火青春》更为特别,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作。

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1978年左右,香港电影工业涌现了一批新生力量,包括许鞍华、徐克、章国明、严浩、谭家明等导演,从国外学成归来,富有创意和实验精神,被影评杂志《大特写》冠上了“新浪潮导演”的称谓。

“新浪潮”(The New Wave)的名字,来源于法国新浪潮电影:非政治性主题,偏爱回忆、遗忘、记忆、杜撰、想象、潜意识活动,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心智过程搬上银幕。

比如说《柠檬可乐》,围绕爱情、家庭和校园展开,着眼于4位少女的生活轨迹。张国荣在其中饰演一位对爱情非常散漫随意的花花公子,和周秀兰饰演的女主相恋后很快便觉得索然无味另寻新欢,而女主经历了青春的初恋热恋到失恋,终于完成了自己在爱情上的成长。

《烈火青春》则更为先锋,描述了两对青年男女的性与爱,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对性爱态度日趋开放,另一方面也展现了青春的荒唐、躁动、欲望与虚无。

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1985-1990 主流化、明星化、商业化,喜剧与动作片从此崛起

早期的张国荣凭借着优越的外形条件和青春气质,通过一系列的青春片在电影市场崭露头角。凭借《烈火青春》中的表演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之后,让观众和片方记住了这个俊朗的少年。

然而在年近30的时刻,他开始面临了从”偶像”的定位转型的问题。

不仅仅是张国荣,香港电影工业在此时也面临了转型。

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1985年后,由于80年代监制制度的兴起、文艺电影不卖座的事实,以及政治因素导致的民心不稳,使得喜剧、动作片一类商业电影顺势成为了主流。而新浪潮中涌现的电影创作者们,纷纷融入主流商业电影行列。

在这一不安定的特殊时期,喜剧成了人们生活的解药。以《最佳拍档》为代表的由新艺城出品的梦幻喜剧,引领了一代喜剧风潮。在出演了《龙凤智多星》、《求爱反斗星》之后,张国荣也出演了新艺城的喜剧电影《新最佳拍档》。

而在喜剧片当道之时,有人却决定逆流而上:不同于学院派的新浪潮导演,出身片场体系的吴宇森,带着对暴力美学的崇拜,在徐克的建议下,开始筹拍《英雄本色》。

对于面临转型的张国荣来说,这无异于一个绝佳的机会。凭靠在圈内口耳相传的敬业态度,张国荣得以和吴宇森合作,演出了《英雄本色》,三位男主角的兄弟情义,赚足了观众眼泪。虽然在周润发和狄龙面前被掩盖了些许光芒,但张国荣对于血气方刚的宋子杰的塑造,成功向所有人证明他不再是个油头粉面的少年郎了。

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英雄本色》的成功,引发了连串有“英雄片”之称的黑帮电影的抢拍潮,香港黑帮电影也由此对大陆、东亚,乃至全世界产生了一定声量的影响,成为了“出圈”之作。全世界的人们在香港黑帮电影中看到的不是血腥,不是肆意渲染的暴力,而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港人的记忆,以及最光辉的人性。

而张国荣和吴宇森的合作也不仅《英雄本色》。五年之后的《纵横四海》,同样的导演,同样围绕三个人所展开的故事:从小生活在一起的两男一女,被养父均培养成了偷盗艺术品的高手。主演三人魅力四射,张国荣更是全程颜值爆表惊艳演出帅的一塌糊涂。

和《英雄本色》相比,《纵横四海》更加接近香港本土作品也更具娱乐性,全片基调轻松搞笑,喜剧收尾。电影理论家波德维尔给到了极高的评价——“从头到尾满布大大小小的趣味,这种毫不造作的盗宝片,好莱坞是没法再拍到了。”

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而片中张国荣和钟楚红共舞的场景更是香港影史上毫无疑问的“名场面”。在这一时期,张国荣同样出演了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一些爱情电影,比如同梅艳芳合作的《胭脂扣》:妓院里的风尘女子如花与富家公子十二少一见钟情,相爱后为现实不容便决心双双殉情自杀。没想到十二少却背弃了诺言,独自偷生。50年后,成为鬼魂的如花找到了已垂垂老矣的十二少……

这样的“人鬼情未了”就难免让人想起哥哥的另一部同时期代表作,改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聂小倩故事的《倩女幽魂》。不同于当时市场上多数的商业片,《倩女幽魂》没有采用同原作一直的、为观众所热衷的大团圆结局,而收尾在聂小倩投胎转世一处;并且情节设计工整,片中的多处巧合、笑点、打斗都很好地融合进故事;台词现代又本土,饱含对现实的戏谑却又不突兀:“为何这世界这么荒谬,真是啼笑皆非。”“做人生不逢时,比鬼还惨。”对古代的民间社会和地方贪官衙门也做了生动有趣地描绘和讽刺。

《倩女幽魂》之后,香港电影市场上刮起了一阵古装鬼片的风潮,期望着能打造“倩女幽魂第二”的奇迹,然而却都只学到“古装、鬼片“的皮毛,既没有饱含匠心的打磨,也缺乏由浅入深的讽刺。

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1990-1996 由广入深,走向个人风格化,文艺片回潮

进入90年代后,好莱坞电影进入了盛时,对于亚洲电影市场发起了”进攻“,由此香港电影的”出口“之路变得坎坷,本土票房也收到了海外电影票房的挤压。

在如此的压力之下,导演们开始关注较高品味的受众,并希望在电影的艺术性上有所突破、提高电影的格调来逐渐走入国际电影节的视野。于是将创作焦点从创造新的类型片上转移开来,开始对于个人风格的探索。

也就是在此时,更多像吴宇森一样的片场派导演开始涌现, 比如曾做了多年编剧的王家卫。

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阿飞正传》作为王家卫的代表作,更作为香港文艺片的代表,张国荣在其中成功演绎了放荡不羁、自恋却迷人的旭仔。在王家卫电影中,情节往往是碎片化的,画面美学、人物塑造、台词质感,都远远大于情节。

而这样的侧重,却将情绪与氛围塑造到了极致。在王家卫的镜头下,我们常常会感受到一种浓烈的、直击心扉的又暧昧不明的情绪。他精准捕捉到香港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寂寞、感性、寻寻觅觅,患得患失,故作洒脱又自欺欺人。辅以杜可风极美的摄影风格,溢光、虚焦、摇晃的光影,留下令人难忘的稍纵即逝的片刻。

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在王家卫的作品中,《东邪西毒》是唯一一部古装武侠片。即便是武侠片,依然有他鲜明的作者印迹。王家卫只是从金庸的原著中挑取了他感兴趣的角色,用这些角色继续讲他擅长的主题:像是爱情和失去、回忆和忘却。

电影在大漠取景,搭配武侠的元素多了一层诗意,英文名叫做“Ashes of Time”——时间的灰烬,似是暗含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全片场景亦有四季变化,仿若一场人生轮回。但情节更加支离破碎,这些人物说着一些自恋而疯狂的话,让人看得似懂非懂。传闻,调皮的张国荣在当时影片发布会上,侧身问了身旁的记者:”你看懂了吗?反正我没看懂。“

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如果说王家卫的多数作品是缥缈浪漫、难以捉摸的,那《春光乍泄》算是其中最条理分明,也最容易引人共鸣的了。在王家卫的镜头下,黎耀辉和何宝荣这对同性恋人之间的情感就和寻常的异性恋一样:热恋、争吵、互相伤害、赌气离开,情侣间会有的问题他们都有,不存在对同性恋题材的刻奇。也就是如此的处理,让人感到这两个人物是那么真实。

《春光乍泄》英文片名是“Happy Together”,然而事实上,黎耀辉和何宝荣两人在一起的快乐是短暂的,相互的误解和伤害却是长久的。电影的结尾,镜头切到繁华的台湾夜景,欢快的歌声响起,形形色色的人快速走过,好像这个城市里的每个角落,都有何宝荣,也都有黎耀辉,在理应快乐的场合下,却满怀悲伤。

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真实的快乐还是来自于喜剧电影。在这一时期里,喜剧也仍然在香港电影市场中能够分得一杯羹。除了《金玉满堂》、《家有喜事》一般家喻户晓、极度卖座的作品之外,让人记忆深刻的还有「无厘头」大作《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和充分体现了香港影人自嘲精神、着眼于娱乐圈的《金枝玉叶》

1997-2003 低迷,衰退,与落魄

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风暴。香港电影市场陷入了一片混乱:进军大陆受阻、录制盗版猖獗、海外市场进一步萎缩。片方在此时也开始压缩制作成本,影评人不禁发出”大家熟悉的香港影业完蛋了。“的感叹。

在如此宏观环境之下,张国荣还是出演了《流星语》——

1999年,为了给低迷的香港电影产业带来活力,由20位香港导演结成“创意联盟”,张之亮导演的电影《流星语》便是其中的重要活动。张之亮找了香港许多一线演员,惟有张国荣同意主演这部电影,并且象征性地只收取一元钱片酬。

《流星语》中,他褪去光辉形象,胡子拉碴、穿着普通,演一个落魄的底层小人物。男主也曾是商界投行的精英,但和香港电影业境遇相似,他经历了金融风暴输的一无所有,在最低谷的时候遇到了被母亲抛弃的明仔,从此两个人一大一小相依为命……这部电影也是张国荣参演电影里少有的生活流,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反映社会现实,用平凡人之间的温情打动观众。

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这样落魄的小人物,是张国荣年轻时不曾尝试的。但在步入40岁之后,他希望将自己的演艺边界拓展得更远,这样的尝试还比如在《星月童话》中一人分饰两角,在《枪王》中饰演疯狂嗜血的变态杀手。

“据说,2003年是香港电影业最黑暗的一年。除了经济继续低迷之外,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爆发,使许多戏院空空如也,并令电影制作停顿四个月。”也是在这一年的4月1日,张国荣在东方文华酒店纵身飞下,好像跟世界开了个大玩笑。

至此,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也落下了帷幕。

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香港影评人汤祯兆评价张国荣说,”他太知道如何挑选剧本和导演”,还说张国荣作为演员来讲“始至终均处于精英位置”——出演过五花八门、各有千秋的作品,其中有太多划时代意义的模范之作,以至于仅看他一人的从影经历,便能梳理出整个香港电影的发展脉络。

而抛开香港电影的体系去看,大多数观众都会将自己心中「张国荣最佳作品」的位子留给《霸王别姬》。

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严格意义上来讲,《霸王别姬》并不算纯正的港片,虽然原著作者、编剧李碧华是香港人,影片投资方也是香港公司,但是导演(陈凯歌)和大部分演员(张丰毅、巩俐等)则来自于大陆,拍摄地点位于北京,是港陆合拍片,因此也没有参与到当年金像奖的评比。虽然不能列入香港电影的历史进程中,但确实是张国荣演艺生涯中不得不提的一部电影。

从早年出演《鼓手》时开始,张国荣便养成了「编排边学」的习惯,《霸王别姬》时亦然。香港出生、海外求学的他,在此之前对京戏可以说是全无了解。于是他在拍摄前半年就移居去北京进行学习,在片场哪怕是走路去吃饭时也要甩水袖、练步态,坚持不用替身,而在拍摄「蝶衣戒烟」一节时,第一次拍完陈凯歌就说可以了,张国荣却还不满意,要重拍一遍。连续拍了几次之后,他砸玻璃砸得太狠结果把手指削去一块肉,大家都很紧张,他笑着说,”没关系,这一回终于拍好了。“

大概,刨除成长背景迥异一点来说,程蝶衣简直是为张国荣而生的角色:

极端浪漫和纯粹,带着跨越性别的美;

无论世事如何动荡变幻,他都不变如初;

”戏比天大“、”人戏合一“,是他一生的注脚。

风继续吹,你若尚在场,春天该更好。

张国荣一生,串起了香港电影黄金20年

为了纪念哥哥离开的第17个年头,西瓜视频放映厅电影频道推出特别策划, ,跟着瓜妹一起回顾哥哥在光影间走过的一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