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奴十二年》读书笔记

推荐指数:★★★★

感悟

我每次读完这种记录人的苦难的书,都会难过好久缓不过来,记得当时读张纯如的《南京浩劫》的时候,连着好几天,我都压抑的不行,甚至晚上睡觉之前还能想到书里的情节然后突然变得特别难受。

有那么一点奇怪的是,看《为奴十二载》的时候,我常常为奴隶们的生活感到难过甚至会哭,对奴隶制度感到气愤,对人性的残酷感到惊愕,但看完之后这种情绪却冷却的很快。

所以我去百度搜索”中国有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网页跳出的答案是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但就目前我学到的历史来讲,我的印象里是没有我的民族同胞经历过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时代的。所以大概这就是原因吧,或许这些苦难,当我的心底里觉得我的同胞不曾经历,我还是多少带着一些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待——我同情,但是我却没有那么痛苦。

当作者这十二年的苦难,十二年的奴隶生活,4320天看不到光的人生,明明白白的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给我留下的除了气愤、同情和压抑,还有挥之不去的无奈。人类实在是太过复杂的生物,正如书里主人公的第一任奴隶主:心地善良相信公平并且对所有人友爱,但是奴隶制在他心里却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当一个人出生之日起便被一种思想滋养长大,让他自己意识到这是一件残酷或者错误的事情,这其实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太过艰难的事情。

最后就是老生常谈的话了:珍惜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吧,我已然足够幸运了不是吗?

摘抄

讽刺的是,站在这幢楼上就能一眼看到国会大厦。那些标榜自己有多么爱国的议员们鼓吹自由与平等的声音,与可怜的奴隶身上的枷锁声,就这样混杂在一起。奴隶围圈居然就设在离国会大厦近在咫尺的地方!

==========

后来,他们终于给了我们几条毯子。那些毯子原来是给马用的,谁能料到这条毯子会是我接下来的十二年里唯一能充当被褥的东西。

==========

我们一队人就这样戴着手铐如死一般安静地走在华盛顿的大街上——华盛顿,这个告诉我们人人生而享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利的国家的首都,这个高唱着《嗨!哥伦比亚》的所谓幸福之地!

==========

一想到兰德尔和小埃米莉要靠无休无止的苦力劳动勉强维系生命,我真觉得当时若是长眠海底,反而是一种幸运。

==========

至于其他的奴隶,我们就一个都不敢相信了。他们都是在恐惧和无知中长大的,他们对于白人的敬畏是旁人无法理解的,我们绝不敢向他们透露半点风声

==========

巴吞鲁日的那个农场主买到了满意的奴隶后准备离开。他们走到门口的时候,兰德尔回过头来看着妈妈说:“不要哭,妈妈。我会乖的。不要哭。”

==========

我在身陷不幸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地想到过死亡,有时甚至觉得,相比无法忍受的痛楚,死去反而是一种解脱,坟墓是我那已疲惫至极的身躯终于能安歇的地方。但在直面死亡的威胁时,这种消极的想法一瞬都不曾出现过。只要还有一线生机,没有人会在死神面前甘心受死。生命是如此的可贵,蝼蚁尚且贪生,何况是人!所以,虽然我当时身陷奴役,度日如年,但我还是会奋力一搏。

==========

说真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最可怕的——猎狗、鳄鱼还是人类!

==========

我们不应该谴责奴隶主的暴虐,这种罪恶的本源在于万恶的奴隶制。身处这种环境的人难免会受到影响。他们从小到大一直见证着奴隶受苦受难,这种是非观念早已根深蒂固,长大成人之后自然不会有所怀疑。

==========

些小说夸夸其谈地描绘了一番奴隶的卑贱生活,小说家信口开河地谈论着“无知是福”——这些人往往都是一边舒适地窝在沙发里一边胡诌着奴隶的生活。要是这些人跟着奴隶一起去地里吃些苦、一起在硬地板上睡几晚、一起吃几顿难以下咽的饭;要是让这些人亲眼目睹奴隶被鞭打、抓捕和蹂躏的那一幕幕,我相信他们笔下的故事一定会是不同的模样。让他们去了解一下奴隶的内心,去听一听奴隶的心声——那些永远不敢在白人面前说出口的心声;去体会一下那种夜不能寐的恐慌,去和奴隶交交心,谈论一下“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他们会发现,百分之九十九的奴隶都很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处境,都由衷地向往着自由。这种期许,不会比蓝天下的任何其他人少一分一毫。

==========

所以,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奴隶的一年,那就是:三天无忧无虑的生活和三百六十二天疲惫、恐惧、悲惨和无休止的劳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