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六下第3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微课讲稿


【课时教学目标】

1.会写“侯、栖、鸦”三个生字。

2.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重点)

3.了解寒食节、中秋节这两个传统节日,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开场词——

PPT 1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韩老师,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请大家准好学习用具,端正坐姿,眼睛与屏幕保持适当的距离。好啦,开始学习吧!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PPT 1 :同学们,我们有很多传统的节日或习俗。

PPT 2 :

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了解了人们过春节的一些习俗。

PPT 3 :比如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PPT 4 :除夕,贴对联、放鞭炮;

PPT 5 :正月十五元宵节,赏花灯、吃元宵。吃了元宵,春节也就过完了。但是我们国家每年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呀!

PPT 6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理头发、吃春饼;

PPT 7 :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

PPT 8 :那你知道七月七是什么节日吗?(稍有停顿)对,七夕节,传说是牛郎与织女相见日。那寒食节,是什么时候,你知道吗?(稍有停顿)可能有的同学就不太清楚了。

PPT 9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古诗三首》,看一看古人是怎样过传统节日的?那时又会有什么样的节日习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PPT 10:(课件出示课文原文照片)同学们,请你自由朗读这三首古诗。读的时候,请结合文中注释,想一想它们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音乐播放1分钟)

PPT 11 :相信同学们都知道答案了。

《寒食》这首诗与寒食节有关;

《迢迢牵牛星》讲述的是牛郎织女的传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夕节;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就和大家比较熟知的中秋节有关啦!

PPT 12 :这节课,我们先走进《寒食》和《十五夜望月》,跟随着诗人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节日画面,进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PPT 12 :现在,请你读一读这两首古诗。读的时候,要认准字形,读准字音,重点关注“春城”“御柳”“五侯”“中庭”和“地白”等词的注释,这样有利于同学们理解诗的意思。(音乐播放30秒)

PPT 13 :大家在读的时候是否注意到这样几个汉字呢?“五侯”的“侯”字,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否则就会写成“等候”的“候”。“侯”与“候”这二个字,不论字音,还是字义都不一样。“五侯”的“侯”,读作hou2,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如王侯将相;而“等候”的“候”,读作hou4,是等待的意思。还有“栖、鸦”这两个字也应引起注意。其中“栖(qī)”字,左右结构,右边是“西”。栖,停留的意思。

PPT 14:现在请你结合文中注释,说一说这两首诗主要讲了什么?(音乐播放30秒)

PPT 14:好,现在我们一起结合注释,说一说这两首古诗的大致意思。

PPT 15:先看《寒食》这首诗,该诗描绘的是京城寒食节的生活图景。

PPT 16: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说的是春天的京城处处飞舞着柳絮,寒食节里春风把皇城里的柳枝吹斜。

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讲的是黄昏时分宫里传出了恩赐的蜡烛,皇帝赏赐的缕缕轻烟飘荡在权贵豪门的家里。

PPT 17 :再看《十五夜望月》,该诗描写的是中秋月夜的情景。

PPT 18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说的是庭院里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讲的是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

PPT 19:好,两首古诗的意思我们有了大致的了解。一首与寒食节有关,一首与中秋节有关。

四、补充资料,理解诗意

PPT 20 :既然如此,那你知道寒食节和中秋节各有什么习俗吗?(稍有停顿)寒食节有取新火、吃寒食的习俗,而中秋节有望月抒怀的传统。

PPT 21:我们先看寒食节——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 旧时要折柳插门,以禁火为标志。禁火的原因是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火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在这段火种全部熄灭,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PPT 22 :下面,请你结合“寒食节”的资料,再次理解《寒食》这首诗。我们想,寒食节这天,古人是怎样生活的?当旧火都被熄灭,新火还没有到来,这没有火的日子该怎样度过呢?(稍作停顿)没有别的办法,我们的古人啊,他们等呀等,等呀等,终于等到“新火种”送来了。你猜,他们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播放音乐30秒)

PPT 22 :有的同学认为,“日暮汉宫传蜡烛”,写的是新火种在皇宫与王侯府第之间传递,仿佛看到了他们欢喜愉悦的样子,因为不用再吃冷食了。

有的同学们说,“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皇恩浩荡,仿佛看到了一派承平的景象。

当然,这首诗还有其它的理解。同学们,不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以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认识。

PPT 23 :好,我们再来看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有“望月抒怀”传统。

PPT 24 :

我们回到《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想那作者在此夜,身为远在他乡的游子。你猜,他看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

PPT 25 :结合“中秋节”的资料,我想你会看到:十五夜,月光明亮,惊醒栖鸦;十五夜,秋露初生,桂花飘香;十五夜,秋思满怀,唯独有我。其实,你看到想到的,也是诗人王建所见所想的。

五、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PPT 26 :下面,我们来品诗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先品读《寒食》这首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春日里京城处处柳絮飞舞、斜柳依依的画面呢,是不是也看到了人们纷纷折柳插门的景象呢?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我们仿佛看到了暮色中,烛光点点,在皇宫和王侯贵戚们的府第之间流动,袅袅轻烟,飘荡在皇宫和府第之间,一派承平的景象。

PPT 26 :我想你的眼前一定浮现出京城寒食节的景色了吧!现在请你再次朗读这首诗,试着去感受古人过寒食节的情景。现在想一想,试一试,背一背。(播放音乐30秒)

PPT 27 :现在我们来品读《十五夜望月》。(范读)

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让我们看到了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得会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又让我们看到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此时此刻,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呢?不只是桂花吧,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呀!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PPT 28 :好!我们品诗意、想画面,一起学习了这两首诗。下面,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真真切切地去体会诗句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播放音乐30秒)

六、拓展延伸,激活思维

PPT 29 :下面一起来看课后习题。题目:《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们交流。

PPT 30 :其实呀,古诗词中“望月抒怀”的诗句有很多。我们一起说说看——

1.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PPT 31 :除了这些诗句外,还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词,也与“望月抒怀”有关。对,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播放背景音乐60秒)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咏中秋的词,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该词仿佛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耐人寻味。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远隔千里的亲人,虽不能相聚,但在同处一轮明月下,思念之情也能得到慰藉了。

老师相信你还知道很多这样的诗词。不过,你是否思考过呢?比如,从这些诗句中,都抒发了人们看到月亮之后的什么样的情感呢?

PPT 32 :思考过后,请你联系自己生活,想一想你和父母在家一起过中秋时,共望那一轮明月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不妨用笔把它记录下来,写一段“望月抒怀”的文字吧!

PPT 33 :好,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一节课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