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會左右尊卑的觀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各不相同

導言:左與右,是人們用以表示方位的名詞。以人所設定的位置為中心,左與右的位置相對。但在古代的不同歷史時期,古人賦予了左與右豐富的社會性內容,形成了尚左或尚右的觀念,成為用以反映社會中人或事物的上下、尊卑、高低、輕重差別的一種方式。

古人把左右方位和吉凶聯繫在一起,形成“尚左”或“尚右”的思想。

我國古代人建造房屋,都是門朝南的,也就是坐北朝南,這樣人們坐在堂中,左手是東方,右手是西方。左(手)邊是太陽昇起,右(手)邊是太陽落下,一天從左邊開始,到右邊結束,很自然的就形成了左為陽,右為陰。

老子:“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古代社會左右尊卑的觀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各不相同

老子

老子把吉凶分成左右,也是在古代人民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吉事是婚嫁、請客、升遷等,都是喜事,讓人聯想到日出和白天,所以就和初升的太陽聯繫在一起了,自然以左邊為尊,尚左;而凶事都是不好的事情,如兵禍、殯葬等,都是不詳,讓人聯想到日落和黑夜,所以就以右邊為尊,尚右。

先秦時期沒有確切的尚左尚右

秦國商鞅變法後,制定了二十級的爵位,以第一級最低,第二十級最高。其中規定:第十級是左庶長,第十一級是右庶長,第十二級是左更,第十三級是中更,第十四級是右更。可見秦國是右為尊。秦國符合“用兵則貴右”。

但《左傳·桓公八年》記載,隨國和楚國戰爭時,隨侯率軍遠遠望見楚國軍隊,季梁勸說隨侯:“楚國是以左為尊,楚國國君必定在左邊,我們不要攻打左軍,直接攻打右邊,這樣就不會與楚君相遇,右邊沒有良將,必然會失敗,如果右邊敗了,全軍就一起潰散了。”楚國又變成“

用兵則貴左”了。

“ 楚人上左,君必左,無與王遇,且攻其右。右無良焉,必敗。偏敗,眾乃攜矣。”

《左傳》記載:“飲酒樂,宋公使昭子右坐,”。魯國的叔孫昭子去宋國拜訪,宋元公很高興,設宴招待公孫昭子,讓昭子坐在右邊,可見宋國是吉事尚右


古代社會左右尊卑的觀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各不相同

孔子

《禮記》記載:孔子的姐姐去世了,孔子跟弟子們站在一起,他拱手的時候右手在外,弟子們也學他,他就說:“你們太喜歡學我了,我右手在外,是因為姐姐亡故了”。弟子們明白了,就改成左右在外了。孔子是兇(喪)事尚右

另外,坐車是“尚左”。《左傳》有說:“林雍羞為顏鳴右,下。” 信陵君“虛左以待”等等,說明在車上,是以左為尊。這在春秋戰國普遍遵循的一個規則,主要是沿用商代車制。在古代,射手是最受人尊敬的。《周禮》規定把射定為六藝之一。《禮記·射義》上的兩段話也說明了射的重要:“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射中則得為諸侯,射不中則不得為諸侯。”可見車上射手的位置無疑是尊位了。東漢鄭玄說:“兵車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所以春秋戰國在車上的規矩是“尚左”。

最後,先秦時代的尚左尚右其實是未定的,只能具體說某一時期、某一國家、某一行為是尚左或尚右,不能一概而論。

秦漢時期,以右為尊,也就是“尚右”

先秦人民特有的天道觀是“天道尚左、地道尚右”,到了秦漢時期,秦始皇統一了天下,順帶也統一了全國人民的觀念,人們開始崇尚地道、人道的觀念,"人道尚右,以右為尊。"於是在當時的社會、歷史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逐漸演變成了以右為尊

秦朝就不用說了,前面的二十等爵制度就充分體現了尚右的觀念。《鴻門宴》中項羽宴請劉邦,自己卻毫不客氣地“東向坐”,這反映了他的驕橫,也說明東是尊位,左西右東,東為右,以右為尊。


古代社會左右尊卑的觀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各不相同

鴻門宴

到了漢朝,漢承秦制,人們已經習慣了秦朝的各種制度理念,所以以右為尊的觀念還是沒有改變。王親貴戚稱“右戚”,世家大族稱“右族”。豪門居市區之右,平民居市區之左。

《漢書.張周趙任申屠傳》記載:昌泣曰:“臣初起從陛下,陛下獨奈何中道而棄之於諸侯乎?”高祖曰:“吾極知其左遷,然吾私憂趙,念非公無可者。公不得已強行!”於是徙御史大夫昌為趙相。漢高祖劉邦擔心死後自己的兒子趙如意不能自保,就安排周昌去輔助他,周昌哭泣說:“我從起事就跟隨陛下,為什麼現在要放棄我,讓我去諸侯國”,漢高祖說:“我知道這是左遷,但我私下裡擔心趙如意,想到這事非你不可,不得已才讓你去。”於是讓高昌當了趙國丞相。這裡用到“左遷”,因為漢朝有“左官”,左官就是在諸侯國當官的,比在朝廷裡面的官員地位低,所以御史大夫周昌去趙國當丞相,顏師古就批註“是時尊右而卑左,故謂貶秩位為左遷。”


古代社會左右尊卑的觀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各不相同

劉邦漢朝尚右

秦漢時期有左丞相和右丞相,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左丞相的管理範圍一般比右丞相窄。這也是尚右的觀念一種體現。

三國時期以左為尊,也就是“尚左”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道教文化逐漸衰落。但到了東漢末年,隨著民間道教太平教和五斗米教的出現,標誌著道教再一次佔據歷史舞臺的主角。這就讓老子“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理念再一次成為主流。所以

三國時期開始“尚左”。

三國時期,曹仁是左將軍,後升為車騎將軍(又為大將軍),曹洪是右將軍,後升為衛將軍,大將軍高於衛將軍,逆推左將軍高於右將軍。吳國孫權‘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時,封周瑜為左督,程普右督,周瑜官職高於程普。劉備稱王時,封馬超為左將軍,張飛為右將軍,演義裡面張飛高於馬超,實際上不然,因為此後劉備稱帝,以馬超為驃騎將軍,張飛為車騎將軍,驃騎將軍高於車騎將軍。此外,《三國志》中記載,“左將軍”出現62次,而“右將軍”僅出現區區20次,數字上的差距,就可以看出三國時期的“尚左”理念。


古代社會左右尊卑的觀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各不相同

周瑜和程普

隋唐宋都是“尚左”

《隋書》記載:以柱國、相國司馬、渤海郡公高熲為尚書左僕射兼納言。高熲作為朝廷首相,被封為尚書左僕射,而右僕射楊素是是的輔佐,可見隋朝的官職是以左為尊

唐承隋制,唐朝的房玄齡任尚書左僕射,而杜如晦則任尚書右僕射,根據歷史事實,房玄齡的職位和權力比杜如晦略高一點,唐朝也是尚左的

這裡有個需要說明的,李白的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韓愈的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都用了左遷,這跟當時尚左的理念不符。這是因為李白、韓愈兩人是用典的,跟我們現在用古代的成語一樣。比如清朝的“公車上書”,實際上公車制度廢除已久,也是一種用典。

古代社會左右尊卑的觀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各不相同

房玄齡和杜如晦


宋代承唐,尊左,“開禧三年,景獻太子立,初除左虛右,明年,左右始並置”。趙詢初為太子時,嗣子、職官都只設置左官而虛右,可見右比左低,不重要,第二年,才左右都設置官員。南宋名臣辛次膺剛開始是右正言,紹興七年提為左正言,左正言屬門下省,右正言屬中書省,左高而右卑。據此可以確認,宋代尊左。

元朝“尚右”

蒙古族建立元朝,改為以右為尊。

蒙古人是異族,他們的喜好與中原不同。 《元史》:“太宗始置右丞相一員、左丞相一員。”

右丞相在左丞相之前,另外元代設置科舉榜,分左右兩榜,蒙古人和色目人在右榜,漢人和南人在左榜。元朝的蒙古人和色目人比漢人和南人高一等,所以元朝是尚右的。

有種傳說是蒙古族的尚右習俗的來源之一是基督教,因為汪古部乃是信基督教的,而《聖經》中有說“保護你的是耶和華,耶和華在你右邊蔭庇你。” 這一尚右的傳統通過汪古部影響了蒙古大汗們。這種說法沒有找到理論依據,不過可以參考下,供方家批判。

明清“尚左”

明朝恢復了漢人統治,朱元璋崇尚唐朝,所以明承唐制,跟隨唐朝改為“尚左”。


古代社會左右尊卑的觀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各不相同

朱元璋沿襲唐制

《明史·志第四十八·職官一》:“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國,以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吳元年命百官禮儀具尚左,改右相國為左相國,左相國為右相國。

可見,明朝初期有確切的記載,設置官職是承元制尚右,但隨後就改成了尚左。其他就不多說了。

清朝建立後,因滿洲人文化低,都是依照中原舊制,所以明朝尚左,他們也尚左。《清史稿·志五十九·禮三》:“王、公承祭,入景德門,升左階,位階上,餘入右門,位階下,俱三跪九拜,不飲酒、受胙,不陪祀。”王公都升左階,在位階上,其餘的都入右門,在位階下,可見清朝尚左

古代社會左右尊卑的觀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各不相同

清朝位階


古代社會左右尊卑的觀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各不相同

結語: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地域不同的璀璨文化匯聚在一起,並且源遠流長,形成我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各不相同的左右尊卑觀念。而古代社會等級森嚴的階級制度,讓帝王貴族無時無刻都要求體現左右尊卑觀念,這是左右尊卑觀念能夠發展的根本原因,只有理解了這個原因,才能更好的學習古代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