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話,句句都是承諾與力量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同社區工作者、基層民警、衛生服務站醫生、下沉幹部、志願者等親切交流時指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要緊緊依靠人民。要做好深入細緻的群眾工作,把群眾發動起來,構築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線。對於這番話,和平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都有著深切的共鳴與體會,身為在基層衛生系統中扛槍作戰的戰士,與群眾有著最為親密和廣泛的聯繫,他們的戰場就坐落在群眾的呼聲與人潮之間。然而正因為有黨和國家始終這樣巋然站在身後恍若支柱,他們才懷抱著格外堅不可摧的信念,對打贏這場抗疫攻堅戰志在必得,那些讓人念念不忘的話語和行動,也如朗夜繁星,經久閃爍而始終不滅。

“消殺為絕後患,務必一絲不苟。”

吳燕婕是長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長兼院感控管理工作負責人。隨著疫情不斷升級,工作也隨之進入“陀螺式”的7×24模式。在院裡每日都能看見她在各處緊張忙碌的身影。在接診患者的同時,她仍不遺餘力,細緻入微地盡力完善感控工作,在她看來,消殺是抗擊疫情至關重要的一環,絕不能夠有所疏漏,給病毒帶來可乘之機。因此不管出入各處,常常會看到她全副武裝弓著背組織消殺,用一雙慧眼看準消殺範圍不留死角,除了看著她彎腰的身影,卻很少有機會能跟她“面對面”交流。為確保院內職工工作環境及患者就診環境安全,對院內消殺工作進行指導檢查這是她每天要做的重要工作。在醫院保潔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她還主動配置消毒液到各科室擦拭門把手、桌面、椅子等物體表面,以實際行動為醫護及患者的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四句話,句句都是承諾與力量

她還著力於醫療廢物管理工作,一心不讓前線救治患者的所有努力因善後處理不力而付諸東流。為防微杜漸,她事必躬親,一力扛起監督收集、稱重、轉運、交接、消毒,每日查看汙水處理設備、運行、投藥、記錄等等頗為繁重的擔子,似有三頭六臂一般無所不能,卻把每項工作都處理得妥妥當當井井有條。

吳燕捷雖已不再年輕,作為女同志的身軀也格外纖弱,但是背上消毒液在樓中執行消殺工作時候的她卻如勤奮有力的播種者,雖喘著粗氣,卻顯得格外聖潔。在她看來,所謂“天使”,只有在撒下飛舞的足跡時才是最美麗的。

“守護家園,我累並快樂著。”

在抗疫戰場上已經奮戰了近一個月,南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張廣舒的精神一直緊繃著,這樣披星戴月的工作狀態從除夕一直持續到現在。他雖然不是社區聯絡員,但是因為多年來與社區的密切聯繫而贏得了社區高度信任。疫情發生後,轄區內所有社區出現狀況都會第一時間和他取得聯繫,一時間,他的手機成了南湖地區的防疫熱線,每天響個不停,而他也忙的像個陀螺,一旦旋轉便一刻也鬆懈不下來。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防疫責任重大,預檢分診、居家觀察、隔離轉運、消毒消殺,每項工作,都是前沿戰場,都面臨著不可預知的潛在危險。為守好這塊陣地,張廣舒每天早晨7點前就來到單位,安排各項防疫工作,開展培訓,並陪同區領導分別前往東大社區、展覽館等地督導檢查疫情防控工作,親自帶領醫護人員來到南湖街道科技商城治安派出所、和平分局刑偵禁毒大隊責任區五中隊為幹警們進行體檢。

四句話,句句都是承諾與力量

在需要走訪調查時,他開著私家車穿梭奔忙;在排查密切接觸者時,他說“我身體好讓我來”;在防護物資緊缺時,他挖掘人脈求購物資,並無私支援兄弟院所,自己卻戴著一次性口罩四處奔走;在24小時值班時,他說“我沒負擔把我排夜班”……他手機24小時不離手,各種疫情消息要隨時關注,上級的指令和安排要及時安排部署,居家觀察者的信息要逐一核實排查,街道、社區的問題和反饋要及時協調解決……如此排至深夜和凌晨的工作不給他一刻鐘間歇,但他儼然已經將這些視為常態,不說苦累,腳步始終風風火火,言語向來擲地有聲。他坦然笑著說:“身後是七萬百姓,我沒有退縮的理由。守護家園,我累並快樂著。”

“有我在請放心,馬上到位。”

連續多日的熬夜、加班,讓身為北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後勤科長的李曉輝略顯疲憊。疫情防控以來,接送密接人員取樣、轉運疑似病人、運送防護物資……無論是不是他的班,總是能看到他的身影,每當領導給他打電話,他總是那句話“有我在請放心,馬上到位”,沒有一句抱怨,沒有一絲懈怠。李曉輝深知自己的使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衝在一線的雖是醫護人員,但要保證戰役取得根本勝利卻無論如何都離不開篤實的後勤保障,而他在,就是這後勤保障充分的最重籌碼。

1月28日,接到區衛健局指令,需立即派救護車轉移隔離人員。本不是當日值班的李曉輝自告奮勇:“我年長,既是科長又是黨員,還是我去!”放下電話,他便穿好防護服即刻出發,片刻都沒有耽誤。1月31日晚9點,他接到立刻去機場取防護物資的電話通知。為避免交叉感染,李曉輝和妻子一起開車從渾南家裡來到位於北市地區的醫院取車並換好防護服,再一路急馳趕到機場加入了接貨搬運的行列,直到將貨物確認送達區疫情指揮部方才安心。

四句話,句句都是承諾與力量

上有年邁父母,下有上學的女兒,自己身患糖尿病和腰脫、情況也不樂觀的李曉輝在防疫後勤保障工作中始終衝在最前面——需要司機,他上;需要消殺人員,他上;需要搬運人員,他上…… 他將所有最辛苦的後勤工作都留了給自己,不講條件,全力付出。因為他堅信,只有在其位謀其職,恪盡職守、眾志成城,疫情防控的春天才會更早到來!

“當好老百姓的守護者,是我的職責所在。”

和平區西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長兼院感科負責人於曉紅,已經在護理崗位上貢獻了31個年頭,曾參與2003年非典疫情防治工作的她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便做好了趕赴火線的準備。2020年的春節,原本已經安排好了要陪伴85歲高齡的老母親,可在接到院領導讓帶隊去醫學觀察點工作的通知後,於曉紅立即取消了安排,以最快的速度來到醫院集合,準備投入這場“似曾相識”的戰鬥。

在出發前,於曉紅反覆查看醫護裝備、備用物資,確保醫護人員防護安全,由於時間緊、任務急,她只能在途中再次重點培訓醫護人員新冠診療方案與消毒技術,並反覆強調防護重點,從戴口罩、帽子、穿防護服,到戴防護眼鏡、手套、靴子,事無鉅細,只為能更專業服務於觀察點的人員、更全面保護好每一位同行的戰友,保證不發生任何交叉感染事件。

進入醫學觀察點,於曉紅迅速為從疫區來沈人員展開了醫學隔離觀察的服務管理工作。當天夜裡又陸續接待了幾批次外地來沈人員,工作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兩點多。即便忙碌不歇令她腰部痠痛、無法站直,她也沒有聲張,確認事項處理妥當後便扶著腰背悄悄趴在床上緩解了一會兒,第二天原本可以回家休息,可她還是不放心單位的工作,一聲周圍人勸解都沒聽進去又跑回到崗位上繼續如陀螺一般旋轉起來。

四句話,句句都是承諾與力量

於曉紅這位已經51歲的護士長,拖著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的身體卻始終屹立在崗位上如默然青松,以滿腔的熱情堅持投身於防疫工作一線,在她本人看來卻實在不足掛齒,她柔和地說:“面對疫情,當好老百姓的守護者,是我的職責所在。”

結語:

行動在群眾之間、基層亦是戰場,廣大基層醫務工作者都知道,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人民群眾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是能否取得抗擊疫情戰爭勝利的根本所在。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作為基層醫院機構抗擊疫情的主力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以默默無聞的點滴工作,展現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衛生人精神。他們躬身於社區衛生服務這一戰場上,以腳步為筆、汗水為墨,正憑藉一腔赤誠屠戮著疫魔狂妄的爪牙,並以敬業奉獻的行動與鏗鏘有力的話語向國家與人民展示著他們最為壯麗的戰火風采。

信源:瀋陽市衛生健康委

四句話,句句都是承諾與力量

四句話,句句都是承諾與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