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看完有什麼感受?

劉寬新


看完了對《人間失格》的評價,發現評者的認真度與用心度都非常高。

由此想到了馬斯洛的五層需求中的被尊重的需求,對應著【仁義禮智和信】中的義字文明的需求。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舉義之人,不僅自己重視自己,別人同樣重視自己,因為義是人心所趨。

《人間失格》這本書所描述的種種心情,都是自我人格境界修煉還沒有達到義字文明的程度時的種種不適。

在【仁義禮智和信】揭示的自我人格的遞次修煉中,首先要修的是源於客觀真實的各種認知,反應在人際中相當於以科學為指導的不打妄語。這就是信字文明的要求之一,當然也有通信的方式與速度等等。

其次就是修煉建立在信字文明基礎上的和字文明,關於心靈的多變性與安全保護的系統性的人心組織,充滿了系統內部的團隊合作精神與系統之間的爾虞我詐及利益長短的運用。比如守信限於生存系統內的團隊合作,而系統之間有核心機密的保護與爾虞我詐只關乎利益,不適用於守信,提倡守義超越守信。

再次就是修煉整合信字文明與和字文明的自我認知體系的系統化,不僅要自洽,還要為成功的他洽和續洽打好基礎,這就是智字文明的修煉。

在自我人格修煉中,自洽完成智字文明的修煉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將展開他洽能力訓練。

他洽能力的第一關,就是對秩序的根源性的認知,能夠從混沌中尋找到規律,能夠將混亂轉化為有序,並且這種有序符合人性的需求,這就是關於禮的能力訓練。

他洽能力的第二關,就是能夠感受人心人性,探析人心與人性(人間失格的作者止步於此),並且找出人心之所趨(就是人心的遞生秩序),然後將人心所趨的內容融入已身,成為自己的行為與能力(這就是人間失格作者欠缺的臨門一腳)。這樣自己就成了義的化身,必然自己覺得具有使命感,而且也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他洽能力第三關,既然自己已經成為義的化身,那麼就必須達成義的目的,不惜奉獻與犧牲。義的目的達成之後,要反饋這過程中的奉獻者與犧牲者。這就是仁字文明的主要內涵:奉獻與犧牲。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唯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仁字文明,是一切美好文明的生髮的源泉。大到社會,小到家庭,缺它不行。

在學習人格自我完善的教育中,《人間失格》是比較好用的反面教材,能夠催人奮進。


老崧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是因為那句: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海狸君當時想,一個人得自卑到什麼程度,才會覺得做人都是一件值得道歉的事。

於是,我搜索了太宰治。

他的一生充滿了頹廢陰暗和消極的暗色調,曾先後自殺 5 次。

第一次自殺是 20 歲,因為崇拜大作家芥川龍之介,所以用和芥川同樣的方式 — 吃安眠藥,但因劑量小活了下來。

21 歲的時候,他再次自殺。這次是和銀座咖啡館 19 歲的女招待田部津子。他們在鎌倉的七里濱海岸吞安眠藥雙雙自殺,太宰治活了下來, 田部津子死去。

第三次自殺在 26 歲,因為沒能獲得“芥川獎”,也沒進《都新聞社》當記者,他跑到鎌倉山上吊自殺。 後來繩子斷了活了下來。

28 歲是第四次自殺,他和小山初代相識並同居。後來太宰治得知她曾與他人發生過性關係後精神崩潰,遂約好去溫泉服安眠藥殉情未遂。

最終在《人間失格》完成一個月,他第 5 次自殺,成功。

海狸君想起史鐵生曾說:“寫作者,未必能夠塑造出真實的他人,寫作者只能塑造出真實的自己。”

這句話,放在太宰治身上,顯得尤為合適。

可以說《人間失格》中的葉藏,幾乎就是太宰治本人。

所謂的世間,不就是個人嗎?

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

這是太宰治生平最後的一部作品,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

人生經歷和感悟巧妙的編排在了主人公大庭葉藏身上:

出生於一個豪華而粗鄙的家庭,一生中五次自殺,最終投水自盡,講述一個"充滿了可恥的一生"。

在故事的前半段,海狸君總有種“這個人自暴自棄,活該被厭惡”的觀感。

他太早熟、又太敏感,一個小小的身軀帶著極大的負面情緒,如此死氣沉沉讓人聯想起日本民族自帶的病態印象。

可是太宰治在少年最後的成長中,又給予了我們正視這個社會的啟發,他在與朋友交談中說“你說的世人,不就是你自己嗎?”

大庭葉藏的一生,都與這“世間”息息相關。

他童年不惜扮醜,來討好這“世間”,後期也為這“世間”的模糊而感到恐懼。

自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不斷沉淪。葉藏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最終一步步地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儘管《人間失格》喪了一本書,但太宰治並沒有傳遞“負面情緒”,可怕的是代入感。

讓你在經歷了類似的情景後,回到書中去感受他,就像和一個你過去的老朋友侃侃而談。

一戴上面具,就再也摘不下來了

葉藏一生最大的不幸在於壓抑自己的內心去討好別人,朋友們越喜歡這個假扮的他,他越惶恐。

書中這樣詳細地描繪葉藏的心理:

“隨便好了,反正這世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讓我快樂起來。但與此同時,別人送我的東西,無論多麼不投我所好,我也不會拒絕。對討厭的事物不敢明說,對喜歡的事物也像做賊似的畏畏縮縮,惴惴不安,令我倍感痛苦,而這種難以言喻的恐懼又使我苦悶不已。”

“我想到一個好方法,那就是假痴假呆,詐啞佯聾。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儘管我對人類極度恐懼,但似乎始終割不斷對人類的緣情,於是藉著裝傻這一縷細絲來維繫與人類的關聯。表面上我總是笑臉迎人,暗中則是拼著死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般才艱難萬分做出這樣的奉侍。”《人間失格》太宰治

葉藏的那種悲觀、脆弱、小心翼翼與敏感,連幸福都覺得像棉花糖一樣,都不敢觸碰。

感覺很像是海狸君第一次看《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松子一直希望獲得父親的關注,但父親更關愛病弱的妹妹。

直到有一天,在遊樂園裡,她靠模仿小丑做出鬼臉贏得了爸爸的一個笑容。

從此以後她一生都活在討好別人中:交往了多個男友,無論對方如何辱罵她,毆打她,只要能跟對方在一起,她都願意拋棄尊嚴,做任何男友需要她做的事情。

她說:“即使捱打,也好過孤零零的一個人。”

最終,她覺得自己“人間失格”了,和曾經自殺身亡的作家男友一樣寫下“生而在世,我很抱歉”這句話後,渾渾噩噩地度過了餘生。

他們從未真實地活著,長久之後真實的自我被偽裝的面具逐步取代。

所以,一個人的時候總是空虛得要命,喪失理智,墮落沉淪。

其實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為了生存,披著小丑的外衣,耍著雜技,賣力表演,說著言不由衷的話,討好他人;

用搞笑與漫不經心掩蓋內心的創傷;

偶爾假裝無所謂與玩世不恭忘記自己人之為人的侷限、失敗與困境……

帶上虛偽的面具,直到自己也忘卻真正的模樣。就這樣遺世獨立著。

《人間失格》這麼喪,憑什麼還這麼流行?

毫不誇張地說火,《人間失格》沒有“正面形象”的主角,“墮落壓抑”,“自作自受”。

但這並不妨礙它剖析人性中的某些現實,乃至誘發讀者進行比對和思考。


小小狸狸狸狸


太宰治文學作品主人公中大多是帶著“體會到自己罪”意識的。太宰治青年時代曾參加左翼運動,在此期間他體會到作為地主階級的自己與革命者甚至普通民眾的不同,彷彿就是一個天生揹負著罪惡感的人。再加上後期幾次三番自殺時都將女性捲入其中,這都加深了他生的罪惡感。這種罪的意識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比較明顯,並顯著影響了其後期創作方向。

由於這種罪意識的強烈,在小說《人間失格》中可以讀到“我想死,我必須得死,活著便是罪惡的種子”這樣的話,所以讀者在後期作品中不斷地能讀到關於死亡,自殺的描述。而“死亡”、“自殺”更是成為了太宰文學的基石,一直貫穿於整個文學創作中。基督教中,罪和罰是相對的。僅僅以頹廢墮落的方式來懲罰自己罪的苦痛是不夠的,當在現實面前死亡也變得不那麼可怕的時候,太宰治筆下的主人公最終走向了自我毀滅。從對現實生活的恐懼,到生而為人的虛無感負罪感,因抓不到生活的意義而墮落頹廢,終至死亡,這便是太宰文學的整體脈絡。

身邊看過的朋友大致分成兩類。一種和我一樣從書中讀到滿滿的絕望,嚴重的甚至想過自殺,(千萬別有代入感。)另一種則是毫無感觸,覺得整本書都是無病呻吟,活著不好嗎?為什麼要自我墮落?(朋友評價)

作為故事《人間失格》很出色,可這本書幾乎是太宰治的自傳!我只覺得殘忍。

如果你心理承受力強大那麼可以讀一讀,反之就別讀了。整本書都是講述一個自甘墮落的人的不幸遭遇。

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

一切都會過去的。


優頻道youchannel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大家應該都有聽過這句話,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便很好的詮釋了這八個字的含義。

這是一本聽到名字就令人顫抖不已的書,他撕開所有人類偽裝,赤裸坦白心跡,這就是太宰治本人的自傳,一個人渣、無賴,一個人想死的人的自傳。

太宰治的死顯得庸常,他就是想死,彷彿隨便找到一條臭水溝跳進去就好了,不在乎任何人對他的看法,他自導自演卻不需要任何觀眾,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自己,成為自己,太宰治就是這麼一個人。

他說碰到棉花都會受傷啊,一個對世界觀察入微的人,偏生敏感如玻璃,一觸即碎,如果說作家分為消極與積極派,無疑,他就是負能量爆棚的自殺狂魔。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巔峰之作,但也有人讀完後表示並沒有看太懂,或許不同的人在其中接受到的信息是不同的,需要你本身有一定的經歷和閱歷。

我不建議年輕人讀這本書,消極、偏執。






淡水河邊207


我不相信神愛世人,只相信神的懲罰。所謂信仰,不過是為了接受神靈的鞭笞而在審判臺前低頭。我相信地獄的存在,卻絕不相信有天堂。

我第一次看《人間失格》,是在自己高中的時候。當時讀完第一遍,沒這麼看懂,小小的腦袋裡有大大的疑問。最令我感到迷惑的,就是裡面的人物動機。比如:

  • 在葉藏短暫的人生裡,他真正感受過快樂嗎?哪怕就那麼一次也行…
  • 我不理解,為什麼在葉藏煎熬而短暫的生命裡,令他感覺到最安全的居然是妓女。妓女的人生讓他覺得自己和他們是同一種人,每天都在崩潰的邊緣掙扎。
  • 葉藏對自己的父親沒有愛,只有敬畏和敏感。他沒有朋友,他認為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愛他,在乎他。也沒有值得他去愛的人
  • 說起葉藏的孤獨,我也是無法去理解,他一個人在漆黑的漫天大雪裡,一邊往藥店走,一邊咳血的樣子。

在當時的我看來,葉藏的人生對我來說是那麼的遙不可及,是和我完全不相交的一種人生。

但是慢慢隨著我長大、畢業、走向社會,我想起了高中時候讀過的這本《人間失格》,當我再次翻閱它時,我忽然漸漸開始體會葉藏的生活,甚至一邊讀,我會一邊把自己的生活換成他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太宰治在書中寫道:“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該是多麼的心酸,才能在來到這個世界以後,無比可惜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

太宰治在這本書裡,寫出了陰暗、扭曲、墮落、殘酷、真誠、細膩、感傷、無情、希望、信任。也許很多人都不曾經歷過這樣複雜的人生,也就無法感同身受。只有體會過,才明白這種孤獨究竟是什麼。

而我現在也體會到了,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所表達出來的那種絕望和孤獨。

當一個人出生時,沒有人知道他以後會經歷什麼,卻不停地說恭喜恭喜。

當一個人死了,沒有人知道死後的世界,卻一個勁的道可惜可惜…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愛是一種能力,學會愛,擁抱愛。願每一個葉藏,都能愛自己、愛對方、愛世界。


譚子在這裡


《人間失格》是日本

著名小說家太宰治

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作品。

發表於1948年,

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

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

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

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

人生與思想,

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

藉由葉藏的獨白,

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

一個“充滿了可恥的一生”。

在發表這部作品的同年,

太宰治就自殺身亡。

本書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

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

經歷自我放逐、酗酒、

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終於

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

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

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讀完《人間失格》,

我被救贖了。

之前難以言表的痛苦,

被太宰治述說出來,

真是痛快!自虐般的快感。

《人間失格》有著十分積極

的意義,它把問題說了出來。

它的代入感很強,讓你自我

代入去發掘自己的問題。

至於你發現了問題,

是抑鬱悲觀,

還是下定決心去解決問題,

不是小說能決定的。

發現問題,是很重要的。

如果連問題的存在都不知道,

那怎麼去解決呢?

我覺得每個人心中

都有小小的隱疾,

明明衣食無憂,

和周圍人相處愉快,

過著別人眼中幸福的生活。

但心裡總覺得空落落的,

不是很開心,

也說不上來有什麼煩惱。

這個時候發現問題,去改善

自己的心理狀況不是很好嗎?

《道德經》中說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萬事萬物都是相互對立

且互相生成的。

只看到了消極和陰鬱的

自暴自棄是一個角度,

同樣這樣的角度有利於

自我反省和警示自己。

這也是一種難得好處。



鍾靈毓秀業有成


他的作品對於性格相似的人來說心靈很容易被打動,社會和時代總是在忽略我們這些心靈敏感細膩,性格憂鬱怯懦的人。因此我們才會與紙筆為伴,書寫自己隱藏在心底的情感。

人間失格的意思就是失去做人的資格,其實大部分原因還是來自這個社會,但是我們根本無法改變社會,所以只能把一切罪責往自己身上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