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誰才是人生贏家?

漢初,天下大定。漢武帝劉邦問群臣項羽失敗的原因。

《史記——高祖本紀》中曾寫道:夫運籌策帷帳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意思是說他說自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子房;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統帥百萬大軍,戰則必勝,攻則必取,我比不上韓信。

可以想象漢初三傑在漢高祖劉邦的眼裡是多麼重要的了。

在幫助劉邦成事的路上,這三位可以說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缺少一位,劉邦想得天下都是非常困難的。

那麼這三位最後誰才是人生贏家呢?

那先讓我們來看看三個人從加入劉邦隊伍時的普通人到離開時,都經歷了些什麼吧。

首先是張良。他是無意間加入劉邦隊伍的。那個時候劉邦還在創業初期,但劉邦早已經在外面聽過張良的一些事蹟了。張良曾經在博浪沙襲擊秦始皇的巡遊隊伍,可惜“誤中副車”。此事令劉邦一開始認識張良的時候就比較佩服他。

漢初三傑,誰才是人生贏家?

劉邦

後來張良給劉邦出了很多的計謀。比如在劉邦先入關中後讓劉邦“還軍霸上”,為劉邦以後找項羽的麻煩找到了“藉口”;還有後來的鴻門夜宴,如果不是張良安排得好,恐怕劉邦早就沒有性命了。

劉邦平常喊張良也不喊名字,叫他的字號:子房。可見劉邦有多看中張良。後來,劉邦得天下,說:“天下的地方,任子房挑選作為你的封地。”張良卻只要了與劉邦相遇的那個地方,可見張良的情商有多高。

後來,劉邦去世後,張良沒過多久也去世了。《史記——留侯世家》有記載: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意思是說:“我如今憑藉三寸之舌為帝王之師,封邑萬戶,位居列侯,這對一個平民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我已經非常滿足了。”可見,張良並不願意去追求那些功名利祿。

漢初三傑,誰才是人生贏家?

張良

再來說說另一個人物——蕭何。

蕭何和劉邦很早就認識,在劉邦當亭長的時候,蕭何就已經當了縣令下面的一個官了。因為他通曉法律等,所以為劉邦在治國方面提了很多建議。

在戰場上,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後勤部長”。都知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當年項羽與劉邦對峙,正是由於蕭何在後面源源不斷的糧草供給,活生生地拖垮了項羽。

漢初三傑,誰才是人生贏家?

蕭何

後來,天下平定。劉邦在論功行賞的時候,說蕭何的功勞是最大的!並且《史記——蕭相國世家》也說:“位冠群臣,聲施後世,與閎夭、散宜生等爭烈矣。”

如果不用“佛系”心理來衡量的話,人生能像蕭何這樣,達到如此高度,也死而無憾了!

漢初三傑,誰才是人生贏家?

當然,想要取得天下,謀略和智慧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也不能忘了每次都在前線打仗的士兵。而韓信,就是士兵中的代表人物。

韓信加入劉邦隊伍是在劉邦被項羽封為關中王后。他為劉邦贏得天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曾經的他是個在家鄉被人嫌棄的人,受過很多屈辱。後來,他去投軍了。一開始他是投在項羽軍下的,因為項羽一直看不起他,導致他憤然離去,投奔了劉邦。在劉邦軍中也是因為被蕭何發現,才嶄露頭角。

漢初三傑,誰才是人生贏家?

韓信

後來,劉邦築壇拜將,封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他接手劉邦的軍隊之後,積極訓練。帶著劉邦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從巴蜀之地衝出。破三秦,打敗了章邯。連續佔領多個城池。在後來的戰鬥中又打敗了楚軍大將龍且。可以說,劉邦能從關中重新出來與項羽爭天下,韓信的功勞是不可置疑的!

最後,韓信被封為齊王。導致了韓信、項羽、劉邦“三足鼎立”的尷尬局面。此時,韓信幫誰,誰就能得天下。韓信的謀士讓韓信自立,但韓信說漢王有恩於他,不能背叛。後來,他幫助劉邦取得了天下。

可惜他功高震主,又不能想著收斂一點,還覺得自己比劉邦還厲害,這樣的人不除,皇帝的位置怎麼坐得安穩?

就像《史記——淮陰侯列傳》說的:“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意思是說:“假如韓信能夠謙卑退讓,不炫耀自己的功績,不自恃自己的才華,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漢朝的功績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這些人相比擬了,後代的子孫就可以享祭不完。”

可惜啊!他老覺得自己了不起,覺得天下都是我韓信為你劉邦打的。後來不僅被貶為淮陰侯,連命都沒保住。

漢初三傑,誰才是人生贏家?

韓信

所以說,一個人要學會知足。就像張良,他雖功勞很高,卻不願接受封賞,最後歸隱,也算是安享晚年了。

還要學會低調。就像蕭何,他雖然也有很多功勞,卻從不自誇,最後官居相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做官做到他這個地步,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麼?

切忌不可居功自傲,只會像韓信一般,招致殺身之禍。前世功名一朝盡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