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由棗莊乘高鐵,傍晚時分到達上海,朋友要讓司機開車來虹橋站接,並說為了給我接風洗塵,早已約了十來個人在等待了。知道上海的交通狀況,連說不用,告知到離酒店附近的地鐵口接就可以了。結果打來電話說2號線到世紀大道北出口,一看,天啦,竟然在浦東,二號線要座十五站,心想不對,太快過去不是明顯被灌嗎,於是在虹橋站先美美吃了一碗紅燒牛肉麵。地鐵裡電話不斷,一再告知他們先開席,咱在火車上東西已經吃飽云云。於是朋友也不堅持,先戰鬥起來,還好,到達的時候他們的戰鬥力已經明顯不行,又是一番混戰。接著又換場地體驗了上海的酒吧情懷,凌晨一點回到酒店——上海興榮溫德姆至尊豪庭酒店,怎麼起了個這麼麻煩的名字。酒店還是不錯,浴缸上方都裝著電視,浴室的玻璃通過燈光的調節可變透明也可以變成磨砂的,窗紗也是通過遙控開關,打開便是楊浦大橋。美美泡了個澡,進入夢鄉。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窗外就是楊浦大橋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浴室設計可做參考

早上八點起床,一樓早餐,才發現這裡的客人幾乎都是韓國日本的,所以早餐儘管豐盛,但許多菜口味並不適合,也只能喝點粥了。預估朋友還在休息,暫不理會,開始咱的上海一日瞎逛。說實話,現在越來越怕大城市,上海這個地方在讀大學時是前往西安的中轉地,當年從福州到上海火車就得27個小時,到上海轉車大多數還籤不到座位票,學生的經濟狀況也有限,大上海也就敬而遠之,有了這樣的定向思維,每次來到這大上海也頂多做個短暫停留。這回倒是想著好好逛逛,摸索了地圖,準備一天的行程計劃:豫園——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南京路——外灘——東方明珠塔。

這幾年北京上海廣州去多了感覺還是地鐵方便,上午打車前往最近的地鐵站,先是6號線到世紀大道,轉2號線到南京路東,再轉10號線到豫園。人還是比較多,總感覺先下後上的秩序遵守得不是很好。總有奮勇當先者在旅客還未下前衝入車廂,腦袋如出洞老鼠般迅速搜索,找尋目標,發現位子後立即衝刺,那速度決不亞於劉翔。敢情劉翔當時也是天天坐地鐵吧.有幸搶到座位人就會美滋滋的靠在座位上,眯上眼,或者看手機打遊戲,充分享受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與北京地鐵相比,感覺給老人、孕婦讓座的現象少了些。初時動如狡兔,如今靜若止水!服了。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豫園站出站,這裡是上海城隍廟街區,股市上是豫園商城。如今這仿古商業街由於街道眾多,人來人往,找到豫園已經費了一番功夫。進豫園前總是喜歡走九曲橋,橋的每曲拐彎處都有當月的花卉石雕,讓人在一曲一曲間感受四季的變遷。不知是否為了適應園林的小巧別緻,售票的窗口也是特別的狹小,類似80年代售電影票的窗口,只能把手伸進去。換免費票進入。

六月份剛去了河南,一直在琢磨豫園名字的起名,想著有可能是籍貫河南的名士蓋的園。原來這“豫”取自詩經“逸豫無期”,安樂的意思。園的主人叫潘允端,自說造園是為了“愉悅老親”,結果園還沒建好他父親就去世了,結果既有孝子的名聲,又“愉悅”了自己。第一個廳堂叫“三穗堂”,上有三塊牌匾,典故源自“禾生三穗,五穀豐登”,中間叫“靈臺經始”,比喻可與靈臺相娉美。最上方又整出一個“城市山林”的牌匾,比喻鬧中取靜,猛然又想起“城市森林”。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東方之珠——豫園商圈

園中悠轉,對於初到的遊客而言確實只能是走馬觀花,只是感覺一下相對幽靜下來,儘管遊客還是眾多。反正處處是院子,假山,太湖石,在疊障之間有亭臺樓閣,青翠樹木,一眼看不到盡頭。兜、轉、拍照,眼花繚亂,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塊石頭。博物館有鎮館之寶,這園林也有鎮園之寶,玉玲瓏石就是豫園的鎮園之寶,矗立在玉華堂對面,中間隔著一泓清池,這玉華堂是當時園主潘允端為便於朝夕觀賞石頭而蓋,並以石頭上的“玉華”兩字命名,堂內還是書房擺設。按輩分玉玲瓏與蘇州留園的瑞雲峰、杭州縐雲峰,並稱江南三大名峰。古人曾謂:“以一爐香置石底,孔孔煙出:以一盂水灌石頂,孔孔泉流。”這麼標誌性的地方自然要請人幫忙按下快門。石峰後有一面照牆,背面有“寰中大快”四個篆字。據記載,宋徽宗趙佶為在首都汴京造花園艮嶽,從全國各地蒐羅名花奇石,號稱“花石綱”,其中有的奇峰因故未被運走而留在江南,稱作“艮嶽遺石”,玉玲瓏即其中之一。明代,玉玲瓏到了上海浦東三林塘儲昱的南園中,儲昱的女兒嫁給潘允端的弟弟潘允亮,建造豫園時,潘家把玉玲瓏移到這裡。豫園的出名還與當年的“革命事蹟”有關,1853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園內點春堂曾被用作“小刀會”起義軍的指揮總部,堂名出自蘇軾的詞句“翠點春妍”。所以這裡面各種物件的擺設,包括紅木桌椅,都是按照當年時的位置擺設,這裡凸顯出的歷史氣息。點春堂邊上有座穿雲龍牆很獨特,龍頭用泥塑成,龍身以瓦作成鱗片,龍首威武,龍身蜿蜒。整條龍似欲昂首騰飛,穿向雲中。

至於院內的其他建築,實在無法一一細述,轉一圈出來,體驗城隍廟的小吃吧。豫園周邊各個賣小吃的攤位窗口前都排的長長的隊,因沒有座,不管你穿著如何得體,買到的人們或拿在手上邊吃邊走或找個角落站著吃,小孩、大人、老外,吃態萬千,想想如果在擁擠的人群中衣服被這些貪吃的人灑上湯漬,那隻好自認“中彩”了,還是往外走吧,找到一家人員較少的餐廳,一籠小籠包,一份酸辣粉,算是今天的午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