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吳昊:剛從武漢凱旋,又將奔赴海外“戰場”

來不及卸下行囊,又要重新踏上征途。

一週前,在位於武漢光谷的華大基因,

一個簡單卻熱烈的歡送儀式正在進行,

主角是32位即將“援外”的抗疫戰士,

他們將在深圳接受14天的隔離觀察後,

奔赴海外抗疫戰場。


作為華大基因馳援海外帶隊人之一,今年剛滿30歲的吳昊心中無限感慨,在這之前,他才剛剛在武漢結束一場長達2個多月的基因抗疫戰。


戰“疫”中的鹽田人 | 華大基因吳昊:剛從武漢凱旋,又將奔赴海外“戰場”


在這個陽春三月裡,武漢春風裡的櫻花燦若雲霞,深圳暖陽下的簕杜鵑繁花似錦。但對於吳昊來說,這場與病毒博弈的戰“疫”並未曾結束。甚至來不及欣賞片刻春日美景的他,在簡短地休整後,將再次帶領這支基因戰隊,遠赴他國繼續抗疫。


“真正讓我踏實的,是這些曾和我並肩抗疫的‘戰友’們,我們共同經歷了武漢這場‘戰爭’,又將一道出徵海外,我的心裡充滿必勝的信念和決心。”吳昊說。


“五口之家”三人駐守抗疫一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華大發出緊急徵召令,逾千名華大員工陸續以各種形式復工抗疫。吳昊也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加入到檢測一線的抗疫隊伍中。儘管工作點距離武漢的家只有5分鐘車程,但忙碌在檢測一線的吳昊甚至於抽不出一丁點時間,回去看看未滿一歲的幼子和年邁的父母,期間唯一的一次視頻通話,還是一家人身處四地,隔空相互加油鼓勁。


戰“疫”中的鹽田人 | 華大基因吳昊:剛從武漢凱旋,又將奔赴海外“戰場”


吳昊的父親在社區工作,妻子是武漢市第六醫院的醫生,在這個五口之家裡,就有三人駐守在抗疫一線。


“以前我一直覺得自己能裡能外,並引以為傲。但在這次疫情面前,對於家庭的照顧,我完全無能為力,好在家裡人都能理解,我媽一直對我們說,你們放心,只要注意好自己安全就行。”為了方便老人照顧孩子,吳昊在和妻子商量後,決定給孩子斷奶。“對於孩子當然很愧疚,但我和妻子都不後悔,當時我們倆都有一股心氣勁兒,就是一定要和疫情抗爭到底。”


戰“疫”中的鹽田人 | 華大基因吳昊:剛從武漢凱旋,又將奔赴海外“戰場”


“她在臨床一線工作,加上我們倆時間錯不開,我有時間的時候她在忙,她有時間的時候我沒空。”和所有在抗疫一線的“夫妻檔”一樣,吳昊連跟妻子電話溝通的時間都少之又少。僅有一次,武漢氣溫驟降,擔心妻子安危的吳昊擠出時間到醫院,想著給妻子送點兒日用品。“因為沒法近距離接觸,我只能遠遠的把東西放在醫院大門口,等我走遠之後,她才出來,把東西拿走。”在這樣一個寒冬凌冽的夜晚,夫妻倆只是遠遠地看了一眼,然後互相喊了一句“回去吧,注意安全”,前後沒超過半分鐘。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場景,吳昊眼神中滿溢著心酸。


見過武漢凌晨時分每一種景象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檢測試劑缺乏和檢測能力不足成為制約疫情防控措施推進的主要瓶頸。從試劑盒日產能5萬人份到60萬人份;從1月28日武漢市日檢測能力不足2000例,到3月5日武漢“火眼”實驗室當日樣本接收峰值近1.6萬例……在這些躍升的數據背後,是這些“抱薪者”全力以赴、不捨晝夜的身影,他們見過武漢凌晨時分的每一種景象,漆黑卻漫長的冬夜,成了他們的戰“疫”履歷中不可或缺的一抹底色。


戰“疫”中的鹽田人 | 華大基因吳昊:剛從武漢凱旋,又將奔赴海外“戰場”


為了能與病毒搶時爭速,吳昊和同事實行輪班制,幾乎24小時全身心“窩”在火眼實驗室裡。“如果不值夜班,我和同事一般是早上8點左右到實驗室,準備工作後,開始做各種檢測、實驗;下午則要分析、處理存儲的數據,找出研發驗證過程中的問題,去解決它們;傍晚6點,我們會準時開一個例會,梳理當天的事項,包括一些項目的進展、試劑盒的情況;晚飯後,我會繼續在實驗室裡面辦公,包括巡查實驗室、跟同事溝通、安排晚上或第二天的工作……”說起實驗室的一天,繁多卻明晰的日程安排在吳昊腦海裡仍仿若昨日。


除去這些,每天的中午時分,則是這支年輕團隊難能可貴的“歡樂”時分。因為擔心每天超負荷的工作會帶來壓力和疲勞,滋生出一些心理問題,一向在工作時無比嚴謹的吳昊一改“人設”,在這種時候主動充當起“開心果”,在逗樂打趣中幫助大家放鬆心情。


“最累的一陣子出現在中前期,那時候新實驗室即將啟用,我們的產能從每天幾百例上升到幾千例、上萬例,整個團隊的人幾乎沒有時間吃飯。”也正是在這樣的飛速運轉下,曾連續工作多個小時的吳昊,最後竟趴在飯桌上睡著,又在幾分鐘後,驚醒過來。“那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高強度工作狀態?”吳昊說,就是真的快想不起自己在哪裡,也不知道今天是禮拜幾,甚至根本不清楚那一刻是上午還是下午、白天還是晚上。


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科技是重要支撐,科研工作者是重要力量。兩個多月來,吳昊和這些援助武漢的抗疫“鬥士”克服風雪倒灌、物資緊缺等種種困難,吃著泡麵、夜以繼日地堅持開展核酸檢測實驗,只為提高檢測速度和效率,拼盡全力守護著更多的生命。


“硬核”科技讓世界感受中國溫度

“常常想著,在結束武漢抗疫後,能跟親朋好友好好吃一頓飯,就著兩杯小酒,跟他們說說我在武漢抗疫這段日子來的種種故事,講講我的心路歷程。”但對於吳昊而言,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願望,卻因為種種原因被擱置,甚至根本不知何時才能實現,因為不久後,他又要和同事一起,再次啟程遠赴海外抗疫。


“隨著海外疫情的持續蔓延,在提供核酸檢測試劑的同時,具有高通量檢測能力的‘火眼’實驗室成為解決很多國家迫切需求的疫情解決方案之一。”為此,華大決定派出專家技術團隊前往海外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包括吳昊在內的32名在武漢奮戰了數月的“華大人”又一次以身擎炬,只為照亮春的來路,以“硬核”科技讓世界感受中國溫度。


“我一直認為這是件順其自然的事情,當時去武漢抗疫,是懷著一股絕對的熱情,源於中國人身上的家國情懷。現在去海外支援,這也和中國人骨子裡‘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性格相通。”

就在不久前,吳昊的妻子在經過短暫的休整後,又重新回到了臨床一線,其父親至今也仍然忙碌在社區抗疫一線。


記者:陳琳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