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e評:為復工復產裝上“智慧大腦”

3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介紹了製造業復工復產的有關情況。目前,全國復工復產有序推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達到98.6%。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福建等工業大省已基本全部開工。中小企業復工率已達到76%,3月份以來日均升幅在1個百分點左右。

當前,各地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人財物有序流動、產供銷有機銜接、內外貿有效貫通的狀態正在“重啟”,發展的內生動力正不斷釋放。喚醒全以力“復”的內生動力,有賴於復工復產裝上“智慧大腦”,雲相牽,網相連,一個流動的中國又是春意盎然,生機勃發。

企業上云為復工復產裝“大腦”。一方面,“雲科技”為復工復產提供了新服務。蘇州推出“復工通”平臺,徐工漢雲工業互聯網平臺發揮優勢,為企業員工返程返崗提供線上解決方案;依託“網絡雲”企業開展線上視頻招聘,鼓勵線下零售企業開通線上銷售渠道,是企業在“緊急”狀態下找到的發展新路徑。另一方面,那些觸網早、觸網“深”的企業,就能扛過疫情風險;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逆風而上”,依託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轉型發展的企業,能頑強抵禦風險,為企業裝上科技大腦,騰“雲”飛翔,提質增效,這是企業發展的另一條出路。

網網相連為復工復產添“智慧”。通過物聯網、5G網絡和雲計算,“不碰面生產”“24小時在線”等逐漸成為企業發展新模式,疫情加速了各行各業觸網上網進程,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加深。武漢“無接觸經濟”異軍突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個生動縮影。在技術助力下,線下消費走向數字化和智能化、線上模式向實體體驗延伸,“跨界”和“融合”穩步走來。春耕春種之際,北斗導航助力科技春耕,植保無人機、無人駕駛拖拉機等智能化農業設備進入農田,網線觸及之處,都在尋找融合發展,添智增慧無處不在,農民騰“雲”駕“物”引浪潮,復工復產添“慧”也添“惠”。

數據領跑為復工復產加“速度”。復工復產之際,新型基礎設施表現突出。雲南昆明下發《昆明市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實施方案》,旨在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快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為穩定社會經濟大局提供支撐。河南利用大數據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瞄準復工“堵點”,“保姆式”靶向服務;江蘇稅務創新運用大數據思維和工具,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疏堵保暢……運用大數據等新基建實施精準服務,讓服務“變現”為資源,讓服務轉化為價值,跑出復工復產加速度。

製造牽智能,力促企業轉型升級;物聯網連互聯網,開闢經濟發展空間;大數據分析實現精準服務,復工復產裝上“智慧大腦”跑出加速度,也必能為中國經濟發展點燃“起飛”新引擎,騰“雲”駕“物”,馳騁萬里。(江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