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中国电影《小武》,遇见了20年后的日本电影《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作品。讲述了毫无血缘关系的一家人,靠奶奶的年金和偷窃,来维持生计的故事。该片上映于2018年,并在第17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金棕榈奖。

这部电影涉及的偷窃、藏尸、诱拐、盗取年金,是僭越社会世俗及道德和法律标准的不法行为。这部电影里的主人公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因爱的羁绊,彼此扶持相伴。

他们是被这个社会抛弃的“边缘人”,他们正一步步堕落成“边缘性人格”,但他们却依然感动了无数人。如果这个社会,能给“边缘人”多一些爱;如果“边缘人”能多一些勇气,或许他们就会终结“边缘人”的命运。

20年前的中国电影《小武》,遇见了20年后的日本电影《小偷家族》

1. 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正在一步步向“边缘性人格”堕落

“边缘人”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泛指对两个社会群体的参与都不完全,处于群体之间的人。可狭义地理解为,各个方面都脱离主流社会群体方式的人。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小偷家族”偏偏要以“偷窃”为生,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正经地找份工作。看完这部影片后,你会发现,因为他们都是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因为他们对生活,有很深的无力感。

奶奶初枝是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女人,她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抚养成人后,儿子和儿媳,因为嫌弃她、并与她的意见不合,一声不吭地抛弃了她,多年来,儿子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从来也没有回来看过她;妈妈信代是坐台小姐,总是被老公拳打脚踢。爸爸阿治没有家人,一无是处。

孙女亚纪因为父母偏爱妹妹,与父母产生不和,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孙子翔太被父母扔在了游戏厅门口;小孙女树里的父母,整天争吵并常常虐待她。


20年前的中国电影《小武》,遇见了20年后的日本电影《小偷家族》

无论是身体的暴力、还是心理上的忽视。“小偷家族”的每位成员,都遭受着一定程度的虐待。这些虐待,给了他们痛彻心扉的感受;这些冷漠,给了他们冰凉刺骨的伤痛,让他们一步步靠近了“边缘性人格”。

边缘性人格,是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以及显著冲动的普遍模式。他们从小或被父母批评、或目击家庭暴力、亦或是情绪和身体需要受到忽视,受到有关性的、情绪的、身体方面的虐待。

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他们渴望“被爱”,所以拥有“边缘性人格”的人,才会变得“极端”、情绪才会“像过山车”,

阿治在酒吧里与信代互生情愫,阿治爱信代,所以他想保护她,也恨那个总是殴打她的男人。一次,信代与阿治的约会,被信代的丈夫撞见了。阿治情绪很激动,于是“防卫过当”,杀了信代的老公锒铛入狱。

两年后,无家可归的信代和阿治,如果没有遇到初枝,不知道他们还会做出什么更极端的事。因为他们既找不到稳定的工作、也没有地方可住。亚纪不满父母偏爱妹妹,便和父母吵架后,离开了家。她讨厌妹妹,并报复性地“借用”妹妹的名字,做了一名风俗店的小姐。

树里在家经常被父亲虐待,她很害怕,所以她总是想办法逃离那个家,逃到黑暗的角落里,一个人暗舔伤口,不和人说话、也不愿意向别人敞开心扉。

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彼此,没有组建这个临时的家庭,或许他们就会慢慢被“边缘性人格”侵蚀,成为一个无力自控的可怜人。

20年前的中国电影《小武》,遇见了20年后的日本电影《小偷家族》

2. 血缘不是维系彼此的羁绊,只有“爱”才是“边缘人”的渴望

按照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的分类,家庭可分为四种类型:传统型意识+传统型形态;传统型意识+非传统型形态;非传统型意识+非传统型形态;非传统型意识+传统型形态。

《小偷家族》的家庭结构,属于“非传统型意识+传统型形态”。也就是说,他们虽然拥有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但是,他们却并不认同,一定要以血缘为纽带的传统模式。因为他们认同的是,以亲情和爱为羁绊,维系的关系。

也就是说,无论家庭成员之间有没有血缘关系,只要他们彼此对家庭身份认同,并愿意维系这份认同感,就可以构成一个家庭。因为在他们看来,比起血缘,爱更能维系彼此的关系。

20年前的中国电影《小武》,遇见了20年后的日本电影《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的成员们,都曾有过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但是这些人却抛弃了他们,并给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留下了莫大的伤害。“小偷家族”虽然是互不认识的陌生人,但是他们却把彼此当成家人。他们对彼此的爱,更是超越了血缘。

初枝收留了无家可归的阿治和信代,又不计前嫌地带回了情敌的孙女,并允许她不交生活费;信代和阿治因为不想让树里继续被虐待,所以便冒着“诱拐”的风险,收留了树里。当有人拿树里的事,威胁信代时,信代更是为了保护“女儿”,放弃了洗衣店的工作;祥太为了保护妹妹,故意引起超市店员的注意,并跳下了桥,摔坏了腿;信代为了保护有前科的阿治,自己一个人认了所有的罪。

他们本来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但是他们却比有血缘关系的人更亲,他们只是想要得到爱,只是不想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这个世上。海滩边,一家六口最后的戏水,成了整个影片最温馨的一幕。

初枝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她感谢“小偷家族”的每一个人,感谢他们能把自己当做家人。那一刻,初枝觉得很幸福,所以,他对着家人们快乐的背影,说了一句“谢谢”。

因为有“爱”,“小偷家族”虽然被社会抛弃,却仍然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因为有“爱”,他们才能保持善良,才不会失去最后的良知。

20年前的中国电影《小武》,遇见了20年后的日本电影《小偷家族》

3. 社会多给“边缘人”一些爱,“边缘人”再多一些改变自我的勇气,或许“边缘人”就会逐渐消失

偷东西是不对的吗?从法律的层面上讲,当然不对。所以,在电影的最后,信代进了监狱,总要有人为过错买单,为了保护阿治,信代牺牲了自己。祥太进了福利院,树里回到了自己的父母身边。临时组建的家庭,就这样散了架。

或许,从一开始,他们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局吧。但遗憾的是,他们是被这个社会抛弃的人,他们没有选择权,所以只能任由命运的安排。就像是贾樟柯导演的电影《小武》里面的主人公阿武一样,同是游走在社会边缘的人,同样没有勇气改变自己的生活。

阿武是个“手艺人”,所谓的手艺,就是靠偷窃为生。他没有钱做生意,也没有学历和文凭,找一份好工作。只能靠偷,来维持生计。和“小偷家族”的人们一样,阿武是善良的,也是渴望爱和温暖的。

为了信守与发小阿勇儿时的承诺,他顶风作浪,包好了红包去恭贺朋友的婚礼;为了心爱的姑娘,他竭尽全力守护她。他做的事确实是违法的,但是他对爱的渴望,却值得我们深思。


20年前的中国电影《小武》,遇见了20年后的日本电影《小偷家族》

阿武代表了社会中被遗忘的人,他们无法自食其力、他们游手好闲,也不想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是被社会抛弃,是在残酷的社会中,饱受歧视和冷落的“边缘人”。他们渴望拥有亲情、爱情和友情。但是,生活却偏偏让他们经历背叛。

就像“小偷家族”中的成员一样,阿武也遭受了背叛和抛弃。他先是被从小玩到大的发小阿勇抛弃;然后又被让他怦然心动的初恋梅梅抛弃;最后更是被父母扫地出门。对阿武而言,这世上所有的美好,似乎都不属于他。他注定要拥有“边缘人”的悲情人生。

无论是《小偷家族》,还是《小武》,它们都在呼吁对“边缘人”的关爱问题,如果社会能多一些爱和包容,说不定“边缘人”就会消失。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单靠社会的力量是不够的,想要真正的告别“边缘人”,还要靠自己的努力。

电影《小武》中,阿勇和阿武从小是好朋友,阿勇本身也是一名小偷,但是他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机遇,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但,阿武却因为偷窃,而锒铛入狱。

其实,阿武和阿勇的起点是一样的,但是,阿勇却并不甘愿做一个“边缘人”。从他结婚不通知阿武,并且不接受阿武的红包,就可以看出,阿勇的态度。而这个态度,也是他可以改变命运的关键。

罗斯福说:“当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

巴尔扎克说:“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

或许,“边缘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他们却可以决定自己的活法。虽然有很多的无可奈何,但是那些僭越道德和法律的行为,仍然是可耻的。所以,“边缘人群”必须要多一份勇气,抓住一切的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像阿勇一样,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而不是像小武,或是“小偷家族”的成员们一样,任由命运的安排。

20年前的中国电影《小武》,遇见了20年后的日本电影《小偷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