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之前的是枝裕和

金棕榈大奖得主《小偷家族》明天即将在内地公映,这也是21世纪后的金棕榈得主在内地公映“零的突破”。

今年在内地上映的另一部是枝裕和电影《第三度嫌疑人》,显然不能被忽视。它是 是枝裕和 首度挑战犯罪类型片,也是 是枝 影片首度登陆国内院线。虽然影片褒贬不一,但依然入选了旬报十佳,并成为了日本奥斯卡的最大赢家,广濑丝丝也凭此片拿下了日奥女配。

这次不按常理出牌的是枝裕和,八丁目评分团的众位是否还买单呢?

《小偷家族》之前的是枝裕和

第三度嫌疑人

综合评分:6.5分

凹凸 8分

野心宏大的转型之作。

规避掉所有戏剧化的可能性,沉稳扎实且力道惊人,但嵌套在犯罪类型片中则显得过于冷静,显得“观赏性”很差。

问询时的镜像叠影虽不新鲜,却很好地完成了“虚实”和“容器”的双重隐喻。役所广司的表演对影片而言是基石般的存在。

晚不安 8分

跳出家庭题材的舒适区之后,是枝裕和拍了一部很难定义的罪案片。它有情节反转、法庭戏码甚至一点社会派推理,却不从属于任何一种类型。谎言、真相、审判、救赎,这些概念的边界都已模糊。镜头的停顿,画面的分割,它在日常化的影像中探索幽深的情感,人生的本质好像就是这在讲述中不断变化的故事。有人说,艺术家的责任是提出问题,而不是提供答案。

《小偷家族》之前的是枝裕和

PhosphenesRay 7.5分

盲人摸象的真相,十字路口的抉择。是枝裕和借悬疑推理片为外壳,以罪犯为容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法律、制度和人性,最终又回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上。镜头语言和镜面叠影的设计别出心裁,结局令人扼腕叹息。

徐若风 7.5分

审讯部分如果只看剧本,不过是单纯拿语焉不详做反转烟雾弹,但与所有人都不搭调的役所广司的表演方式,直接把上世纪末的黑泽清调出来了。可惜,其他部分却又不合时宜地添了太多社会责任感的直白说教。是枝裕和靠这部证明自己也是个能转换形制的“容器”,但求突破又求圆润精准而显出的束缚感太强。

阿树 7分

最后一场对话戏福山雅治和役所广司的脸在镜面中重合,是是枝裕和作品史中最独特与重要的一镜。

《小偷家族》之前的是枝裕和

寒枝雀静 7分

还是觉得这次的剧作是失手了,要么“浮”,要么“浅”,尽管主题是我非常喜欢的那一挂但力度着实不够(又或许本就不是是枝裕和所擅长)。反而是影像风格和剪辑技巧的转变让人颇为眼前一亮。役所广司真是会发光的好演员。

奥特小曼 6.5分

是枝裕和这一次变成了黑泽明+东野圭吾,不是探讨怎么杀的人而是为什么杀他以及真相是否是那样,关注的依然是不变的家庭问题,在冷酷背后隐藏温暖,而在温暖背后似乎有更深一层的冷酷,但是明显扑街了,剧本太单薄,节奏简直太漫长,最后的转折真是太突兀也没有心思看下去了,最后揭示犯罪者的原罪理论被是枝裕和定义为“容器”,在役所广司的演绎下似乎有那么一些味道。

是枝裕和这次尝试似乎是失败的,但我喜欢他去尝试,他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讲故事,而社会题材显然不适合他的故事节奏,如何融合进自己的风格才是最关键的。加油,敢于挑战自己,这已经值得鼓励了,至于跌下神坛?不存在的。

《小偷家族》之前的是枝裕和

哪吒男 6分

“容器人”这个大招放出来,反转剧就到头了吧。关键是福山雅治这个角色立不住啊,遇到这种律师真是十脸懵逼,女儿也能骗他,罪犯也能骗他,这水平就别去和检方顶嘴了,丢人。

斯琰 5.5分

三个家庭,三次翻案,三度杀人。梦境与幻象,玻璃上的迭影,役所广司的表演,都令人印象深刻。是枝裕和的“文学性”、对细节的把控、对家庭的关注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但表现形式上丢了很多自身的特色,而且作为推理元素比重颇大的片子,纯靠说一半留一半的对话来推进剧情,再好的表演也救不起乏味感。

《小偷家族》之前的是枝裕和

有意识的贱民 5分

就这种主题放在当下,还用如此沉闷拖沓的方式呈现,是挺无聊的。

犹在镜中 4分

在坚守自己家庭片风格时,看得出来在探索、模仿以求结合,可偏偏只学到了黑泽那个让《天国与地狱》精彩度折损的镜像对询镜头,其他长处一概放过。电影与无数个往下发展本该精彩的点擦肩而过,变成了一部骑墙式尬片。台词略灾难,未免太做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